APP下载

从20世纪京派书法到今日北京书坛

2017-03-26邹典飞

中国书画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京派书坛中国书法家协会

◇ 邹典飞

20世纪,北京地区的书法家注重继承传统,以师法古贤为根本,并广泛吸纳其它艺术派别之长,博观约取,逐渐熔铸出带有很强个性的艺术派别—“京派”。这也可以理解为对“京派”书法的狭义阐述,如广义地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会发现“京派”书法最初孕育于清代中期,其参与群体以宣南文人、皇室贵胄为主体,活动地点以琉璃厂及各种雅集地为中心,融合了清代帝都文化、宣南文化、满族文化等。因此最初的“京派”书法家或为达官显宦、或为八旗子弟,或为士子文人、金石收藏家,他们以雅集的形式汇聚一处,以书法为载体,传播“京派”书法艺术,清代中晚期北京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为民国至建国后京派书法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守安 行书易经乾卦辞 纸本 2017年

孟繁禧 楷书朱熹诗 纸本 2017年

经过近一百年(清至民国)的发展,京派书法家承担了传统文化的重任,其书法艺术风格多样而生动。一时间名家辈出,能形成如此之局面,主要得力于古都北京经历近千年历史文化之熔铸,吸纳多重民族文化之精髓,对不同的艺术风格持有一种宽容之态度。在艺术风格上,京派书法家突破了旧思想对人的束缚,以继承传统艺术为出发点,并积极利用最新的碑派研究成果,对前人的帖学书法进行改进,以一种崭新的面貌示人。尤其是在科举制度废除后,书法艺术的风格在短短的数十年内将前代书学理论成果(帖学、碑学)充分汲取,开始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新运动。作为金、元、明、清代的帝都—北京,这里除政治意味浓厚外,还与上海、广州等地并立成为中国最重要书画销售区域。与此同时,新的考古发现、古物陈列所的成立及“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促进,使北京的学术氛围变得异常浓厚,新旧思想并存相生。此外,北京还盘踞者一大批书坛英杰,他们打破了科举时代的书体限制,其或擅碑版、或精帖学,有的则碑帖并举,书法也从实用逐步上升至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广泛分布于政界、军界、诗词界、学术界、艺术界、戏曲界书家群体中,他们利用北京这一地区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和自身的学养,以手中的如橼巨笔,带动了书法这一古老艺术创作形式的复苏,开启了20世纪京派书法发展的新纪元。

2016年,北京京派书法研究会成立,这是由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林岫先生提议,研究会肩负着挖掘、整理、研究、推广京派书法的重任,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京派书法的艺术团体,此举带动了以北京地域书法为研究的课题。如今,十九大顺利召开后,新时期的京派书法家群体紧跟时代步伐,践行前人的优秀传统,用手中的毛笔讴歌新时代,他们成为全国书坛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党和书协领导的引领和带动之下,北京新生代书法艺术传承者层出不穷,创作风格多样而新颖,为今后“京派”书法风格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新的希望。“鉴古知今”,关于20世纪京派书法的研究还在继续。

2005年始,《中国书画》杂志便以“提名”的形式陆续刊登全国各地区的优秀书法家作品。此活动已受到各地书法家协会及相关团体的大力支持。2005年至今,《中国书画》杂志已相继刊发浙江、陕西、江苏、贵州、甘肃、辽宁、河北、河南、海南、山东、山西、吉林、内蒙古、上海、解放军、安徽、黑龙江、湖北、湖南、新疆、四川、天津、香港、澳门、江西、台湾等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及解放军提名书家的作品,该系列提名活动在当下书坛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之所以选择北京地区作为系列活动的压轴之作,恰恰是出于对京派书法特殊性的考量。所提名的书法家中有专门研究京派书法者,也有地道的“老北京”,还有长期活跃于北京书坛的移居北京者,他们或在全国展事中屡屡折桂,或在研究、教育领域中颇有建树。

彭利铭 楷书泰山颂 纸本

龙开胜 行书许浑诗 纸本 2017年

杨广馨 行书习近平语录 纸本 2017年

刘俊京 行书战国策语 纸本 2017年

本次提名邀请的书家有:刘守安(中国传媒大学书写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孟繁禧(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协会副主席)、杨广馨(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彭利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俊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郑轩(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刘莹(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石景山区书法家协会顾问)、方放(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龙开胜(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协家会副主席)、虞晓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副教授,北京市朝阳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白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邹典飞(京派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赵际芳(《中国书法》杂志副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陈先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殷广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书法家协会理事)。此次提名的十五位书法家,是活跃于北京书坛的老中青三代书家代表。通过这个缩影,从横向我们可以感受到北京地区的书风概况,纵向也可以感受到几代人对于书法理解的差异,更可以感受到首都之于文化艺术的兼容并包。从20世纪“京派”书法家到更加包容的当下北京书坛,在“新时代”的文艺建设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当下北京书坛的文化自信和创作活力。

虞晓勇 行书论语句 纸本 2017年

郑轩 行书朱熹诗 纸本 2017年

刘莹 隶书王安石诗 纸本 2017年

邹典飞 篆书赵嘏江楼旧感 纸本 2017年

方放 行书宋人诗 纸本 2017年

白锐 行草书王冕诗 纸本 2017年

赵际芳 篆书采百问五八言联 纸本 2016年

陈先郡 行书观书得句七言联

纸本 2017年

殷广禄 楷书心经 纸本 2017年

猜你喜欢

京派书坛中国书法家协会
周剑初五体书法半百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北京召开
刘颖莉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2017石家庄《临摹与创作》研修班”圆满落幕
浅析大学语文中的京派文学
浅论林徽因小说的淑女风范
当代书坛二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