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风雨适度的德育

2017-03-2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高级中学廖凤菊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9期
关键词:犯错误体罚惩戒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高级中学 廖凤菊

浅谈风雨适度的德育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高级中学 廖凤菊

一段时期以来,社会舆论一度转向“鼓励教育”,似乎大家共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批评教育已经过时,惩戒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最落后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向西方看齐,摒弃那些以“体罚或变相体罚”为方式的批评教育。有些人甚至走向极端,认为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应该完全放弃批评,认为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云云。一时间,赏识教育几近成为现代教育的代名词。对“欣赏、尊重”的过度看重,导致人们把赞赏和批评、惩戒对立起来,使得学校教育中,赏识过多,批评缺乏,惩戒罕见而无力度,而且备受指责。且不说西方教育发达国家是否完全排斥批评教育,就当前德育工作完全放弃批评这一点来说,我以为有失偏颇。

中学生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特定时期,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文化学习的黄金时期,其心理发展呈现出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征。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于与“我”无关的事物漠不关心,什么国家、民族与社会一概熟视无睹,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同情心,追求个性张扬,缺乏理性思考。容易冲动,这时谁要是惹了他们,他们会不分敌我的向你昂起犄角。如果他们犯了错,当然需要师长的教导与规范,必要时可采取适度的惩戒,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然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待别人的批评教育常常是怒目而视的。这时如果老师也“针尖对麦芒”,来个“疾风骤雨”式的轰炸,势必和学生的情绪顶牛,收到和预期相反的效果。与其两败俱伤地“厮杀”,不如来个“和风细雨”式的滋润,以柔克刚,让学生的火气慢慢熄灭在你的“似水柔情”中,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因此,这时就要看老师的智慧了。像魏书生老师写“病历”确实是值得一试的好方法,学生犯了错误,有些老师会让学生写检查。魏老师不说“检查”,而是微笑着对犯了错误的同学讲:“你看你这身上可是有毛病的哦,大伙怎么舍得看你在这病痛的‘水深火热’中生活呢,无论如何我们也得拉你一把,把你救上来,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你的病情,你看医生治病要望闻问切,你就先给自己开个病历,说说你的病症和你自己可以接受的治疗方案吧。为了帮你彻底把病治好,你需要写下你的想法哦,不要耽误了最佳治疗期!”这样关心一个学生,处处从为他着想的角度去分析,方式又是如此的温和,他怎么会不接受呢?

我们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尽快改正错误,而和风细雨的方式更为润物,慢声细语更是撩人!

诚然,润物无声的细雨对不少学生是有用的,但也有个别学生执迷不悟,虽经反复说服教育依然不见效果,这时候,“顽症”还需“猛药”治,就有必要采取适度的惩戒教育。这就要求老师事先充分备课,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行为方式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问题,抓住学生“软肋”,家校联手,疾风骤雨式地发力,一举改变局面,较快解决问题。这种时候,雷霆式的震撼,善意的惩戒也是治病救人的一剂良药。但需要注意的是:惩戒决不等于体罚。体罚是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犯错误的学生动则打击挖苦、人格侮辱,甚至用让人不堪忍受的手段。其结果造成学生严重的身心伤害,甚至引发悲剧。这种教育态度和方法是与教师的起码职业道德相违背的,应该坚决摈弃!因此找准惩戒教育的正确“穴位”至关重要。把握度的根本,都在于是否是出于对学生的真爱。不是出于对学生真爱的惩戒,就是成人在泄私愤,则很容易过度。而教育惩戒却是以爱心和责任心为出发点,对个别学生在其他教育手段失败后,仍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以惩戒手段促进犯错误的学生瞬间警醒、改邪归正的自身转化过程。这是有利于犯错误学生今后健康成长的必要教育手段。惩戒的出发点是促使有过失的孩子认识自己的过失,为此承担责任,避免以后再次出现;体罚是教师或家长情绪的宣泄,是对人格的侮辱、对身心的摧残。体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教育的辞典里可以有“惩戒”这个词语,但绝不应该有“体罚”这个词语。

惩戒教育的“入法”单从理念上来讲就有它积极的现实意义,如何落到操作层面上,其实是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惩戒教育中管的限度与放的边界是值得教育工作者特别思考的问题。美国心理专家伊根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心理咨询中,缺乏支持的挑战会使人沮丧,缺乏挑战的支持会使人空虚。只有在接纳、关爱、尊重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惩戒”,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教育的本质在于扬善救失,如果缺少了对这种违纪学生的公正合理的惩戒,就会使得其他学生是非观念模糊,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干扰,破坏了正常的学习环境,这就是对守纪学生的不公。

教育惩戒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毛泽东说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惩戒的目的不在于“惩”而在于“戒”,即让学生切身体会什么是责任,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惩戒的过程是以外促内,刺激学生进行思想斗争、开展自我批评,从而改变对错误的认识,转化道德观念的过程;也是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在自我反省中培养坚强的道德意志力、抗挫折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过程。同时也让没犯错误的学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懂得正确对待犯错误的人的不同方式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学生也才会将之作为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教育者才是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就如高尔基所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和风细雨”也好,“疾风骤雨”也罢,都应该建立在教育者忠于职守的爱心之上。只有在爱的名义下,不同的方式方法才能收到一样的教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犯错误体罚惩戒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也谈“教育惩戒权”
智珠二则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吸取教育 少犯错误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犯错误找家长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