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热凝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7-03-23何松佘敏捷

海南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热凝椎间盘硬膜外

何松,佘敏捷

(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疼痛科,湖北 随州 441300;2.随州市曾都医院超声科,湖北 随州 441300)

射频热凝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何松1,佘敏捷2

(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疼痛科,湖北 随州 441300;2.随州市曾都医院超声科,湖北 随州 441300)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结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随州医院就诊的9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采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联合射频热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0.9±0.1)分、(1.6±0.7)分、(1.9±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9)分、(3.5±1.1)分和(5.0±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射频热凝结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缓解疼痛,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射频热凝;连续硬膜外阻滞;颈椎间盘突出;疗效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病症主要为心悸、头痛、肩背部疼痛、四肢无力麻木、肌力减退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高位截瘫,对生命造成威胁[1]。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但效果不明显[2]。近年来,射频靶点热凝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其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3]。有研究显示,射频热凝联合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两种发病机制的综合治疗手段,可以互补长短,共同发挥治疗作用[4]。为了探讨射频热凝结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笔者近年来对在我院就诊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CT、X线或MRI检查确诊;病程持续至少6个月;传统治疗手段无效;有明显的神经和血管压迫症状。排除标准:椎间隙前方骨化、钙化者;合并椎管内疾病者;严重心肺疾病及糖尿病;合并凝血疾病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不配合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3~75岁,平均(46.3±5.1)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1.7±0.5)年;腰椎间盘突出部位:5例L3,10例L4,17例L5~S1,多间盘突出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22~75岁,平均(46.8±4.9)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1.8±0.6)年;腰椎间盘突出部位:6例L3,11例L4,16例L5S1,多间盘突出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s)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s)

组别 例数 性别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男 女L3L4年龄(岁)病程(年)L5~S1多间盘突出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值45 45 29 27 1.04 0.28 16 18 1.18 0.26 46.8±4.9 46.3±5.1 0.58 0.95 1.8±0.6 1.7±0.5 0.62 0.91 6 5 1.24 0.22 11 10 1.28 0.18 16 17 1.26 0.20 12 13 1.29 0.1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具体方法为:在硬膜外腔注入镇痛复合液,每次15 mL,镇痛复合液成分包括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2%利多卡因5 mL、维生素B120.5 mg、0.9%生理盐水8 mL。每周1次,三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的基础上,随后采用射频热凝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用C臂X光进行定位,在L3/4、L4/5处做切口,于L5/S1小关节内侧处作为穿刺点。先用利多卡因对穿刺点进行局麻,然后将射频穿刺针插入椎间隙内,通过X线确认穿刺针的位置。使通过使用2 Hz、50 Hz电流对下肢进行神经电生理测试,检测下肢的运动神经功能和感觉神经功能。如果没有测试没有出现腰脊神经刺激征,则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疼痛感调整手术治疗时的射频温度。术中注意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给予静脉注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1.3 评价标准 在术前、术后1、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0分为完全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采用改良Macnab法对疗效进行评价,评定标准为:优:疼痛完全消失,活动功能正常,能进行正常生活与工作;良:疼痛消失,能适当进行工作;可:症状有缓解,但仍然有疼痛感,无法工作;差:神经有受压,疼痛明显,还需继续治疗。临床有效率为优与良之和。在术中要注意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术后要测试患者下肢肌力和反射,注意神经是否损伤及有无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1、6、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5 45术前7.6±0.7 7.5±0.8 0.98 0.52术后1个月0.9±0.1 3.0±0.9 6.84 0.00术后6个月1.6±0.7 3.5±1.1 5.95 0.00术后12个月1.9±0.8 5.0±1.4 9.91 0.00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根、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椎间隙、硬膜外腔感染,无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有1例出现下肢肌力减退,一周后恢复,有2例出现头痛,观察组3例出现头痛,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3 讨 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20~40岁人群,以男性发病率较高[5]。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机制有两种,分别为腰椎间盘机械造成的压迫和局部炎症反应,两者均会引起化学性神经根炎和神经痛,患者会出现疼痛、麻木等病症[6]。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止痛、手术颈椎间盘切除、颈椎牵引等,但疗效并不理想,因为脊椎具有特殊的解剖位置,导致该病的手术治疗具有高风险和高难度,手术一旦失败或者误伤脊髓,就会导致患者四肢瘫痪,且预后差,复发率高[7]。因此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多种方法联合使用[8]。

射频热凝的治疗原理是通过持续的高频率射频电流,共振磨擦生热,使突出的髓核组织蛋白变性、凝固及收缩,从而缓解神经根收到的压迫[9]。热凝能使致炎症因子及致痛因子失去活性。高频电场产生的温热效应可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炎症反应的效果[10]。热凝还可修复受损的纤维环,抑制髓核液中炎症因子的释放。

临床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在硬膜外注入类固醇激素和B族维生素应用已有一定历史,该方法具有简单、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其治疗机理是使硬膜外组织粘连解除,从而缓解神经根受到的压迫,达到治疗的目的[11]。有研究表明,硬膜外神经阻滞对于椎管内炎症反应的效果较好[12]。但也有研究表明,硬膜外注射激素治疗虽然能在术中快速缓解神经根炎症,但并未完全解除髓核突出,所以治疗效果并不持久[13]。镇痛复合液直接注入硬膜外腔内,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受累神经根,很快就能达到止痛、抗炎的效果。镇痛复合液内的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合成、阻碍血管的扩张以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同时还可缓解神经根的炎症和水肿。维生素B12也具有镇痛抗炎的功效,调节神经机能,保持鞘神经纤维完整性及促进其再生。局麻还会阻断疼痛的传导,促进肌肉放松,使血液循环更通畅,促进氧供[14-15]。

射频热凝治疗要注意的相关事项:(1)定位一定要精确,针尖位置最好位于突出髓核的最明显位置。(2)在进行髓核消融时,针尖应位于椎间隙的正中稍偏前的位置。(3)在准备进行硬膜外注药前,注意进行利多卡因试验,确定好导管,避免误入蛛网膜下腔。(4)在注射镇痛液时,起初可稍微用力,可以起到冲洗作用。(5)镇静药物到达硬膜外腔后会干扰脂肪血运情况,使内脂肪减少,甚至消失,进而导致神经根与硬膜发生粘连,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表现各种不适,对其后续治疗及治疗效果产生负作用。若患者对此法的治疗欠佳,不建议再次进行此法治疗。(6)术后需置管3 d,注意预防导管的脱落,拔管时切勿折断。(7)术后注意进行康复锻炼,锻炼腰肌力,促进恢复[16-17]。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1、6、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根、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说明射频热凝结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令人满意,连续硬膜外阻滞的安全性较好,只需常规口服抗菌药物就可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射频热凝结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缓解疼痛,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1]张杰,张彦龙,李刚,等.CT引导下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22(31):3507-3508.

[2]何明伟,付惊涛,刘京杰,等.CT引导下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27(9):851-853.

[3]杨建华,李文俊,杨海慧,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 (14):3142-3143.

[4]练文俊,潘月勤,黄文海,等.臭氧髓核消融术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22(19):48-49.

[5]杜海艳,宋宗和,左会明.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1(2):45-47.

[6]汤翠翠,杨明武,陈夏平,等.射频热凝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评价[J].宁夏医学杂志,2014,7(6): 502-504.

[7]王军锋,曾荣,罗国超,等.硬膜外腔注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6(13): 3050-3051.

[8]周桂林.腰椎间盘椎体内突出的CT诊断及相关分析[J].海南医学, 2011,22(24):101-103.

[9]张昊,周建华,菅新民,等.臭氧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4):435-436.

[10]强刚,董琪,雷鹏鹏,等.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51-52.

[11]曾琦芳.CT引导下射频、激光、臭氧联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1,6(6):64-65.

[12]陈建卫,李晓冰,郭卫平,等.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2,28(5):747-749.

[13]任淑琴,杨小林,王振华.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即时回缩效应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44.

[14]He MW,Ni JX,Wang Q,et al.Continuous epidural block of the cervical vertebrae for covicogenic headache[J].Chin Med J,2009,122 (4):427-432.

[15]hoi G,Lee SH,Lokhande P,et al.Percutaneous endoscopic approach for highly migrated intracanal disc herniations by foraminoplastic technique using rigid working channel endoscope[J].Spine,2008,33 (15):E508-515.

[16]何云武,龙慧,邹聪,等.腰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1):28-30.

[17]莫文娟,张平,段功香,等.神阙穴药敷联合穴位按摩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便秘[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39(3):346-348.

R681.5+3

B

1003—6350(2017)03—0473—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7.03.041

2016-07-28)

佘敏捷。E-mail:jinghiah@sohu.com

猜你喜欢

热凝椎间盘硬膜外
微波热凝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54例的临床观察
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不同腰椎间盘变性程度患者的术后观察比较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肥胖妇女剖宫产中的应用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