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O造假成本收益分析

2017-03-23刘泽真

时代金融 2017年5期
关键词:成本收益

刘泽真

【摘要】本文试以万福生科为例,对比IPO造假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发行企业上市造假的动机,并从加大处罚力度、完善发行、退市制度等角度,为降低企业IPO造假概率提出建议。

【关键词】IPO造假 成本收益 万福生科

万福生科为达到创业板IPO条件,于上市前三年,合计虚增营业收入约4.6亿元、营业利润约1.1亿元。本文将以万福生科为例,试通过收益、成本两个角度,剖析企业IPO造假背后的经济原因。

一、IPO造假可能带来的收益

伪造虚假会计信息可以获得以下两处收益:一是骗取的上市筹集资金;二是上市后获得的壳资源价值。

(一)骗取的上市筹集资金

筹集资金是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最直接的目的。拟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可以通过伪造交易、虚构利润,营造外部良好形象,抬高企业估值,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对于万福生科的案例来说,我们选择发行价×发行股数计算首发筹集资金数。万福生科首发以每股25元的发行价登陆创业板,发行1,700万股,募集资金为:

25元/股×1,700万股=42,500万元

(二)取得的壳资源价值

本文对壳资源价值计算进行简单处理,将“买壳费”作为拥有壳资源一方的预期收益。“买壳费”反映了购买方愿意支付的壳资源公允价值,在我国,这一费用一般在4亿元以上。

但是,万福生科案例较为特殊。2014年底前,万福生科当年已亏损逾2,700万元,面临退市风险,形势严峻。2014年底,桃源湘晖通过替万福生科清偿债务、支付原控股股东补偿费等形式,支付2.25亿元,获得万福生科3,508.77万股股份。本文认为,8,500万元不能算是桃源湘晖支付的“买壳费”,原因如下:万福生科于2013年4月23日开始停牌,停牌前一日收盘价为5.65元/股,桃源湘晖取得的股权公允价值应当以该价格为基础计算。因此,桃源湘晖支付的“买壳费”,即万福生科此时的壳资源价值应为:

1.4亿+8,500万-3,508.77万股×5.65元/股=2,675.45万元

二、IPO造假可能付出的成本

(一)虚构利润须缴纳的所得税

每虚构1元的营业利润,就需要繳纳相应税率的所得税,这是企业虚构利润造假最直接的成本。万福生科自2009年起连续三年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之前年度按照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税款。因此,万福生科2008年、2009年、2010年虚构营业利润需要多缴纳的所得税为:

2,851万元×25%+3,857万元×15%+4,590万元×15%=1,979.8万元

(二)造假被发现处以的罚金

根据证监会对万福生科的处罚决定:罚款包括对公司30万元、对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各30万元,以及对其他19名高管5万元至25万元。综上,万福生科造假被处以的罚金合计为(19名高管罚金取平均值:(5+25)÷2=15万元):

30万元+30万元×2+15万元×19=375万元

(三)赔偿投资者损失

在万福生科的案例中,保荐人平安证券出资3亿元成立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此部分资金虽然不是万福生科独立承担,但如果将发行人与保荐机构看作一个利益共同体,对于此利益共同体来说,该部分成本不容忽视。

三、IPO造假成本-收益分析

(一)分析模型

假设造假的风险收益为V,等于其造假可能带来的收益R乘以1减去造假后被处罚概率P的差,即风险收益V=R×(1-P),此处P在0-1范围内;同时,假设造假的风险成本为M,它等于造假须缴纳的所得税T加上造假可能付出的其他成本C乘以造假后被处罚概率P,即风险成本M=T+C×P,这里P与上式相同。风险收益大于风险成本,是上市公司造假最根本的动力,即V-M>0,将V=R×(1-P)和M=T+C×P代入,可以推出P<。也就是说,当上市公司造假被处罚的概率小于时,上市公司会有造假倾向。

(二)造假后被处罚概率估计

本文对比35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后的业绩数据,得到67家创业板企业在上市后三年平均净利润达不到上市前水平,占比18.82%、4.78%的企业,即17家,净利润下降程度达到惊人的50%以上,业绩“变脸”现象十分严重,可以怀疑其在上市之前存在盈余管理,甚至财务造假现象。

自创业板成立至今,共发生违规事件232起,其中被处以警告、罚款的企业有2家:万福生科和海联讯。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到,创业板IPO造假后被查处惩罚的概率为:

P=2÷17=11.76%

(三)万福生科造假成本-收益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万福生科IPO造假带来的收益R等于:42,500万元+2,675.45万元=45,175.45万元;万福生科IPO造假须缴纳的所得税为:1,979.8万元,可能付出的其他成本C等于:375万元+30,000万元=30,375万元。因此,=0.5717,远大于P(11.76%)。如果仅考虑万福生科本身付出的成本,不考虑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出资3亿元设立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的成本,计算出=0.9483,更是远超P(11.76%)。综上,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万福生科造假动机明显。

四、政策建议

(一)加大IPO造假处罚力度

根据前文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相比于,造假被查处概率P明显偏小。我国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为上市公司IPO造假提供相当大的政策缝隙可钻。中介机构帮助发行人一起造假的行为也是层出不穷。加大处罚力度,一方面提高了被查处概率P,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造价成本C,使的值变小,此消彼长,从根本上改变双方博弈局面。

(二)推行IPO注册制,完善退市机制

万福生科案例中,我们计算出的壳资源价值仅为2675.45万元,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万福生科面临退市危机,不能够像其他壳资源一样待价而沽。但一般情况下,壳价值会高很多,对发行企业是极大诱惑。随着注册制的到来以及退市机制的完善,更多优质企业将选择自主上市,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将大打折扣,极大削减IPO造假的收益R,从而减小的值,使其和P的值更为接近。今后,拟上市公司在IPO造假前,将会更加认真地衡量其成本和收益。

参考文献

[1]邱正山.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成本收益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5):64-65.

[2]宋晨.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后业绩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师萍,杨洵.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银广夏造假及治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1):19-22.

[4]彭伟.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03.

猜你喜欢

成本收益
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宰相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商业银行信用卡坏账风险研究
“经济人”的行为选择
网络游戏中用户间交易机制研究
基于区位优势下的产业转移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