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CQI模式对接受动静脉造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对预防其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2017-03-18吴凤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瘘术内瘘动静脉

李 敏,吴凤玲

(海军安庆医院,安徽 安庆 246003)

动静脉造瘘术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在患者的体内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通路,以便为其提供一条长期而有效地进行透析治疗的血管通路[1]。临床研究表明,保护好患者体内的动静脉瘘管(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延长瘘管的使用寿命,对提高其透析治疗的效果,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部分患者在接受动静脉造瘘术后易发生瘘口渗血、造瘘侧肢体水肿等并发症,从而可对其透析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模式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2]。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用CQI模式对接受动静脉造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对预防其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60例进行动静脉造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这60例患者均患有终末期肾病,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均具有进行动静脉造瘘术的指征。其中,排除病历资料缺失和不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占46.7%),女性患者16例(占53.3%);其年龄为42~68岁,平均年龄为(55.5±5.2)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例(占40%),女性患者18例(占60%);其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56.3±5.6)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动静脉造瘘术。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按时测量患者的血压、体温和脉搏,密切监测其血压的变化情况,避免其发生低血压。注意观察患者的动静脉瘘管是否通畅及其血管的搏动情况,定期检查其内瘘伤口处的敷料是否完好。注意观察患者的瘘口是否发生感染、红肿、渗血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嘱患者在卧床时应将造瘘侧的肢体抬高30°左右,以促进其静脉回流。嘱患者穿袖子宽松的衣服,不要压迫其造瘘侧的肢体。在此基础上,采用CQI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成立动静脉内瘘维护小组。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及学历将其分为责任护士和普通护士。成立两个动静脉内瘘维护小组。护士长任总组长,责任护士分别担任两个小组的组长,组员为普通护士。由护士长对小组组长和组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对动静脉造瘘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和技巧。2)制定护理方案。各小组的组长要根据每一名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然后将制定的护理方案上报给总组长,总组长对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然后提出改进的措施。各小组的组长根据总组长的意见完善该护理方案。3)对易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小组成员通过查阅以往的护理资料并结合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分析并总结易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经分析,易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患者的年龄偏大,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饮水或进食;患者在平时不注意保护动静脉内瘘。4)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根据上述易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制定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1)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指派专门的护士对70岁以上且体质虚弱的患者进行全程陪护。2)告知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以改善其营养不良的状态。3)指导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前适量地进食和饮水,以提高其对透析的耐受性。嘱其在透析的过程中不要进食或饮水。4)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保护好动静脉内瘘的重要性,同时教会其保护动静脉内瘘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血栓形成、瘘口渗血、造瘘侧肢体水肿、血管内膜增生)的发生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率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3 讨论

进行血液透析是维持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3]。而对此类患者进行动静脉造瘘术,能为其建立一条长期的透析通路,从而可降低其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其接受透析治疗的时间。但接受动静脉造瘘术的患者在术后易出现瘘口渗血、造瘘侧肢体水肿等并发症,从而可对其透析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近年来,有学者指出,采用CQI模式对进行动静脉造瘘术后的患者实施护理,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透析治疗的效果[4]。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可见,用CQI模式对接受动静脉造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患者进行护理,能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率。

[1]王葳,李泽争,韩国锋.糖尿病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6):367-370.

[2]郝咏梅,韩立荣.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27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72-73.

[3]胡志恒,莫国华,韦丽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43-1844.

[4]戴宁军,黄云辉,邓素红,等.动静脉内瘘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8):1708-1710.

猜你喜欢

瘘术内瘘动静脉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高频彩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结肠造瘘术两种开放方式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对比探讨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