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探析

2017-03-18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麻醉药苏醒收缩压

陈 峰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 都江堰 611830)

老年患者由于心血管调节功能较差,在接受手术时容易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可增加其手术的风险[1]。老年患者在接受麻醉后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生理功能紊乱及苏醒延迟等情况[2]。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接受腹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对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的纳入标准:1)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2)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所选患者的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的精神疾病。2)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3)近期内服用过抗抑郁药或镇静催眠药。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吸入组。静脉组30例患者中有男18例,女12例;其年龄在55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8.5)岁;其体重在45kg至80kg之间,平均体重为(64.8±0.6)kg。吸入组30例患者中有男16例,女14例;其年龄在58岁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3±8.0)岁;其体重在46kg至81kg之间,平均体重为(65.9±0.5)kg。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麻醉方法

在术前,为两组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使用乳酸钠林格液对其进行静脉滴注,滴注的速度为0.2ml/(kg·min)。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其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脉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面罩吸氧,然后为其静脉滴注适量的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和丙泊酚。待患者的睫毛反射消失且肌肉松弛后,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在完成麻醉诱导后,对静脉组患者实施全屏静脉麻醉。具体的麻醉方案是:为患者静脉注射0.08 mg/kg的维库溴铵,然后为其持续静脉滴注5 mg/(kg·h)的丙泊酚和0.1 μg/(kg·min)的瑞芬太尼。在手术结束前1min,为患者停止滴注麻醉药。对吸入组患者实施吸入麻醉。具体的麻醉方案是:为患者静脉注射0.08 mg/kg的维库溴铵,然后用250ml的七氟烷对其进行持续吸入麻醉。在手术结束前1min,为患者停止吸入麻醉药。

1.3 观察指标[3]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期间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术毕至苏醒的时间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MMSE量表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认知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术毕至苏醒的时间和认知功能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期间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比较

在麻醉期间,静脉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1.9±2.0)kpa、(17.8±0.5)kpa 和(85.2±2.1)次/min,吸入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1.5±1.8)kpa、(17.4±0.4)kpa 和(84.4±2.0)次 /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麻醉期间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比较(±s)

表1 麻醉期间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比较(±s)

组别 舒张压(kpa) 收缩压(kpa) 心率(次/min)静脉组(n=30)11.9±2.0 17.8±0.5 85.2±2.1吸入组(n=30)11.5±1.8 17.4±0.4 84.4±2.0 P值 0.419 0.469 0.136 t值 0.814 3.422 1.511

2.2 两组患者术毕至苏醒时间的比较

静脉组患者术毕至苏醒的时间平均为(36.5±0.9)min,吸入组患者术毕至苏醒的时间平均为(66.7±1.2)min。静脉组患者术毕至苏醒的时间短于吸入组患者(P<0.05)。

2.3 术后6h和术后24h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

在术后6 h,静脉组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平均为(31.6±1.6)分,吸入组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平均为(20.5±1.4)分。在术后24 h,静脉组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平均为(33.8±0.8)分,吸入组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平均为(27.6±0.6)分。静脉组患者术后6 h、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吸入组患者(P<0.05)。详见表2 。

表2 术后6 h和术后24 h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术后6 h和术后24 h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术后6 h 术后24 h静脉组(n=30) 31.6±1.6 33.8±0.8吸入组(n=30) 20.5±1.4 27.6±0.6 P值 0.0069 0.0058 t值 28.60 33.96

3 讨论

麻醉方式的选择对于手术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凭静脉麻醉是指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后,仅以静脉输注麻醉药的方式来完成麻醉[4]。吸入麻醉是指采用为患者吸入麻醉药的方式抑制其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在短时间内失去意识而感觉不到术中的疼痛。由于老年患者对麻醉药的敏感性较高,其肝脏对麻醉药的分解、排泄能力较弱,其在接受麻醉后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生理功能紊乱及苏醒延迟等情况[5]。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接受吸入麻醉的患者神经元细胞死亡的速度较快。在术后,其中枢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较慢,从而可导致其发生认知功能障碍[6]。有学者指出,使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对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能够缩短其术毕至苏醒的时间,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恢复[7]。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静脉组患者术毕至苏醒的时间短于吸入组患者,其术后6 h、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吸入组患者。在麻醉期间,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相比差异不大。

综上所述,对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较好,能够显著缩短其术毕至苏醒的时间,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恢复。

[1]解友利.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7):1903-1905.

[2]梁剑江.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47-148.

[3]韩燕飞.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全身麻醉的苏醒期躁动对比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36.

[4]白晓玲.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黑龙江医药,2015,28(6):1344-1346.

[5]李刚.吸入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6):86-88.

[6]杜志文.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北方药学,2014,11(3):128-129.

[7]李彬.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44-46.

猜你喜欢

麻醉药苏醒收缩压
植物人也能苏醒
绿野仙踪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常见麻醉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