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壁画文化元素在动漫游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①

2017-03-18余日季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关键词:壁画敦煌游戏

余日季(湖北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尹 婕(华南理工大学 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敦煌壁画文化元素在动漫游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①

余日季(湖北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尹 婕(华南理工大学 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敦煌壁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瑰宝,是佛教艺术的代表,也是当今我们研究一千多年间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料。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变革发展,敦煌壁画已逐步走向濒危状态。本文以敦煌壁画的溯源为出发点,对其内容和形式语言、民族风格所形成的独特中国佛学艺术文化进行分析及阐述,并创新性地以动漫网游《倩女幽魂2》为切入点,对两者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实例对比分析,探索敦煌壁画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动漫游戏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及发展趋势。

敦煌壁画;传统文化元素;动漫游戏;设计应用;继承发展

图1-1 敦煌实景

一、敦煌壁画形式元素解析

1.敦煌壁画的内容及其形式语言艺术价值

敦煌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以至于敦煌壁画乃为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如图1-1)。西域文化的传入丰富了敦煌佛教艺术,其与中原文化又不断地融合,形成了内容丰富、灿烂多彩的敦煌壁画,记载着古代的工业、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当时的交通与生活、历史人物、丝绸之路的繁荣、供养人画像和许多令人浮想联翩的神灵异兽、天龙八部众等。敦煌壁画大约横跨了从秦至元十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绘画风格,譬如壁画的造型、色彩等,都是我们今天要为之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艺术的成长、演变和发展过程的最真实宝贵的资料。

图1-2 洞窟内壁画

(1)主题与题材

敦煌壁画是源于佛教的(如图1-2),以至于它的题材都是直接反映佛教故事或者是与佛教息息相关的事物,主要是以经变、佛传、本生及姻缘故事等佛教内容为主,分为故事画、供养人画像、民族传统神话题材画、佛像画、经变画、装饰图案等。壁画中的形象大体上是为人们供奉的菩萨、佛陀、天神、弟子、飞天神仙及其说法像等,实质是借助宗教题材来隐晦地展现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以及对善与恶的评判。传统神话题材在敦煌壁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要想成为本土民族教义就应吸取本土信仰与之交融。

敦煌壁画内容十分丰富,创作题材也多样,从天上到人间到佛祖神仙无奇不有,壁画中描绘的是当时人们大众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意愿态度,如婚丧、耕作、游猎、宴乐等,描绘了大量的宫殿、亭台、寺塔、城池、楼阁、桥梁,还建造“供人神像” 等,均以艺术的形象具体化了当时的审美意识与善恶评判。

图1-3 《维摩诘经变》

图1-4 莫高窟第445窟盛唐时期

(2)风格特征

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可以从纵向因素和横向因素两个维度展开分析。

纵向因素即历史的跨度,初期的魏晋南北朝,佛教东传时敦煌壁画中还存在明显的印度西域风格痕迹,风格粗犷,色彩较之纯厚,西域传来的表现技法就是所谓的“天竺遗法”。(如图1-3)《维摩诘经变》着重用西域式的晕染来强化造型以用于对情绪、神态的塑造,这种风格的画法最早出现于印度,利用色彩深浅晕染,使得画面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

到北魏中后期的壁画风格人物动态造型明显的具有夸张性,也是将动物形象纳入图案纹样的鼎盛时期,并且对晕染说法非常注重,在外来样式上吸收了本土传统审美风格,出现的人物造型大都为面清目秀。

发展到北周时期,佛教思想的过渡,壁画内容大致为大型的经变画,画风逐渐汉化。但本民族人物形象艺术探索的典型化时期还是要当数隋朝,这一时期菩萨的脸部出现宽额、颐形、方形等,这种姿态已突破了早期的夸张和充满想象的手法,因南北文化艺术的逐步融合,风格具有趋向世俗化的审美趋势,这是与当时隋唐大一统安定的政治因素息息相关的。直到唐代,乃敦煌壁画的鼎盛时期,风格已完全汉化为本民族风格,唐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和理想化的双重趋势,唐代壁画造型姿态舒展优美,神情气质雍容大方,人物丰满而健康,独具有大唐的风韵(如图1-4)。

图1-5 《群鸟听法》

图1-6 《供养马》

宋元以后,封建社会逐渐衰落,但文化艺术却处于上升发展时期,对绘画的重视是史前绝无仅有的,文人雅士喜好在纸绢上挥笔山川地理、风俗等,作为宗教题材的壁画却日益稀少,画风细致、色调浓丽但比前几代的壁画却是少了几分灵气的。明代以后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海路开通,丝绸之路就逐渐地走向衰落,敦煌石窟壁画就更趋衰微了。

从横向因素来看,敦煌壁画的画者匠师们在个性、绘画水平、技法表现上都有所不同,有的写意意味浓郁,有的画幅粗狂有力但严谨不足等。

如同样是隋代的壁画(如图1-5)420窟《群鸟听法》和(如图1-6)第303窟《供养马》,显然有着绘画个体的差异风格特性。在隋代中期以前,人物肤色接近于黑色或铅灰色,从图1-5的《群鸟听法》就可以直接看出画面整体的风格趋势。但是从隋代中期以后,绘画的风格就开始出现变化,人物肤色近似褐色,色彩更加趋于高雅和华丽,色调明朗,主题呈肉红色主基调,壁画画面具有强烈的运动感,较自由而躁动不安定。

敦煌壁画有平视体、立视体、格律体三种构图形式,壁画在对时间过程叙述上是一大创作,突出壁画的叙事性特点。

(3)色彩语言

敦煌莫高窟壁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绘画宝库,在色彩方面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壁画的色彩颜料大部分都是用矿物制作而成的,能够历时千年而不会变色,色彩细致而绚丽,因唐代壁画的色彩浑厚而浓重则具有重彩风格之说。敦煌壁画中的菩萨运色大胆、鲜明,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充分体现了宗教的感化功能和信教徒的艺术审美能力。如壁画中的佛和菩萨多用于金,而妖魔则多用于深黑或深褐色,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如图1-7)。

图1-7 文殊菩萨

图1-8 中唐《产女雌鹿》

图1-9 盛唐敦煌壁画172窟飞天

色彩可以激发人的联想,敦煌壁画要想在画面中呈现出丰富的佛教思想,色彩即是一个很好的嫁接点,可以达到传教的作用,比如说佛经中经常说的“净土”和“秽

土”在壁画中就可以很好地传达,把概念的东西视觉化。敦煌壁画被称为中国传统色彩艺术的标本博物馆,壁画中大量使用红和绿却不艳俗,达到运用上的均衡性和协调绘画的色调性,传统绘画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象征性与装饰性,呈现出了敦煌绘画区别于其他民间美术文化元素创作的色彩美,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颜料有:有机矿物颜料、有机植物颜料、人工合成颜料、土制颜料,如各种红土、云母等。

图1-10 《吹笛子的飞天仙女》

因每个朝代的审美不同,在色彩中期强度、明度、纯度、互补色对比等的差异性在壁画中即是可直观的,在北朝时期(公元421~585年)乃是石窟壁画初期至发展的重要时期,政治上南北呈现分裂状态,南方中玄学,北方流行阴阳之说,具有传神与夸张的特点。佛本生故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其在色彩上也呈现出较强的装饰性。

隋唐时期的画风十分洒脱,颜色鲜艳呈现一种华贵富丽之感,具有写实与理想的特点,愈来愈趋向于本土化。动物画佳作不少,如中唐的《产女雌鹿》(如图1-8),这是报恩经变中的故事,讲的是鹿母夫人表现雌鹿对自己生产的爱女作兽特有的气味识别的情景,鹿的造型十分真实,动态矫健,画面简约,神态颇为生动感人。从五代至元(公元907~1368年),在此期间壁画的风格在本土的基础上更为世俗与精致、俭淡清冷,在各自的复杂演变中各领风骚。

2.敦煌壁画中飞天人物造型特点分析

在佛像画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作“飞天”(最早见于《洛阳伽蓝记》)(如图1-9)。敦煌飞天的造型强调一种理想的形式美,一种流动之美,与印度较为写实的飞天不同。长长的丝带飘动着,像是在上面铺以流云似的,逆风飞舞形成一种动态韵律。通过线条的流动感,而体现出一种畅快而生动的气韵,使经变化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使严肃的宗教画变得富有情趣、富有动感,与佛的庄重说法形成鲜明的对比。

飞天人物是敦煌莫高窟的艺术象征与标志,一方面来自我国传统,特别是汉代画像砖石中的羽人、飞仙等;另外一方面,来自印度古神话中的天歌神乾达婆与天乐神紧那罗,后被佛教艺术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天神。

如莫高窟285窟南壁《吹笛子的飞天仙女》(如图1-10),她头顶高耸、华丽的头饰,上身半裸,长裙覆盖下肢,挺胯扭腰,肩披彩带,人物线条刻画准确,身体弯曲呈圆弧形姿态优美、横空飘游,壁画色彩较艳丽,头上佩戴印度的五珠宝冠,双手持长笛吹奏,逆着风飞翔。这是飞天达到鼎盛时期的作品,这与当时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丰富的文化因素密不可分的,也表现出古人的一种浪漫主义情怀。

图1-11 反弹琵琶

3.敦煌壁画飞天人物造型的美学意义

在中国敦煌壁画传统文化元素中,“乐舞精神”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那就是“飞天”,飞天的形象不是敦煌独有的但却是敦煌最美的,它是带给人一种深刻的流动之美,畅快而生动的韵律。可是,这不得让我们产生思考飞天的舞蹈形象究竟是从何而来,相传是以神话中的天歌神乾达婆与天乐神紧那罗为主都天龙八部众天神,从舞蹈的角度来审视,飞天人物主要的变换是双臂和上身姿势的不断丰富,有扬臂而舞的,也有手臂高举抛撒花瓣的,还有双手持长笛吹奏的等等。

敦煌的飞天壁画是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一个复合体,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人物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不止具有结构美,在造型形态、色彩装饰及图案上都具有规范与和谐的设计构成,壁画中呈现当时的民族生活方式与经济文化元素相交融的造型有很多,比如伎乐飞天中的击长鼓舞、腰鼓舞、胸鼓舞、反弹琵琶、剑舞等等(如图1-11),充分体现了民风民俗的真实生活写照以及人民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向往,翩翩起舞的优美动态中所包含的美好寓意,出神入化的工艺技巧,完美精湛的艺术审美力量,具有的整齐严谨形式,飘逸洒脱的姿态,静与动的结合,视听觉艺术的交融,充满了人情味。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舞蹈介乎是一种形式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意在摆脱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实则赋予了佛教艺术内涵,创作了无限动人的形象。飞天人物造型艺术风格可以说更是一种美学思想的交融、传承与演变。

图2-1 《倩女幽魂2》宣传图

二、敦煌壁画在角色扮演类游戏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1.国产角色扮演类游戏《倩女幽魂2》的创意思维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游戏迅速的普及,网络游戏已不仅只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媒体传播的途径,这种文化美学就在《倩女幽魂2》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倩女幽魂2》是一款大型角色扮演类仙侠网游,游戏故事背景宏大,主要是以盛唐时期的敦煌为背景,结合当时的石窟和壁画中的佛教文化,经过艺术加工处理而来,还原和提炼了当时敦煌的地区风貌,是对敦煌的真实打造,在游戏中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画风唯美而精致绚丽。仙侠类的网游大多是由著名的小说或故事本改编,比如国内腾讯公司制作比较Q版的《梦幻西游》,该游戏在国内很成功,其衍生产品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倩女幽魂2》故事情节曲折,模拟真实场景给玩家身临其境的感觉,将分为四个部分“赏、寻、闯、战”(如图2-1),欣赏莫高窟和玉门关这些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建筑场景,寻找壁画中密宗的卷轴瑰宝,横闯各类神佛经变故事,感受血与沙的激战,让玩家自我扮演各类角色进行游戏体验升级,壁画中的神佛故事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力图带给玩家一个气势恢宏,不一样的仙侠世界。

2.敦煌壁画文化元素在《倩女幽魂2》中的运用

《倩女幽魂2》以中国经典文化元素敦煌莫高窟中佛教神话故事为蓝本,利用民族性的神佛文化元素故事来进行美术设定与运用,古老而神秘的敦煌莫高窟佛教经变故事壁画展现出敦煌游戏更加奇幻多彩的世界。下文即从该游戏的角色设定、色彩设定、道具设定、建筑场景设定以及故事情节设定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对比分析。

图2-2 十种职业角色

图2-3 飞天人物对比

(1)《倩女幽魂2》中的角色设定

“角色”是一部作品的表演者,是美术造型和文学剧本二者的有机结合的呈现。每一个角色都要有一个故事来支撑,一个背景来烘托。在《倩女幽魂2》中,玩家有十种职业角色可供选择:侠客、射手、偃师、刀客、方士、甲士、魅者、异人、医师、画魂。(如图2-2)即为这十种职业的部分角色设定,从这些人物设定中可以看出每个角色鲜明的人物性格,游戏设定中中国民族文化元素浓厚,一般为大冠高履、褒衣薄带。本论文对于角色设定将从人物造型比例、形体姿态、服饰等方面进行论述。

从人物造型比例方面分析,《倩女幽魂2》中的角色设定都是以人物的正常比例进行设计,以追求真实之感。但在佛教东传时的敦煌壁画中人物造型比例却具有一定的夸张变形,多为头圆肚大,强调健硕的体魄和力量,而在北魏中后期的壁画中人物造型审美风格较为面清目秀,变形感少立体感强,写实性较为浓厚。

从人物形体姿态方面分析,男性形象刚毅而富有朝气,粗犷豪放的体态加之壁画中男性形象一般为上身赤裸,粗壮劲健,从而具有真实的立体感。如早期壁画中的天王、药叉、男性伎乐等,风格体态都是较为刚勇洒脱的艺术特征。游戏中的女性人物设定体态大部分皆窈窕且胸部丰满,柔美多姿,面容皆趋于圆润,从动态造型上看,或散花持剑,或拂飘带持刀,或双手持璎珞跪在云间,人物刻画姿态优美、活泼生动、庄重而显活力,栩栩如生。在游戏人物形体姿态造型中,意态悠闲,气势柔缓,具有端庄典雅之感。

图2-4 《倩女幽魂2》中的人设

图2-5 《倩女幽魂2》中的场景色彩

在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伎乐人物形象中,有侧身、俯身等不同演姿,以飞天形象为例,婀娜多姿的体态,衣裙飘拂,腿型膝盖微屈,游戏中的人物形象与唐代的舞俑舞姿非常的相似,都具有强烈的S形曲线。(如图2-3)为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人物形象和游戏中女方士纳兰青桑的角色设定的对比,壁画中的人物飞天形象伸左腿,吸右腿,呈天空飞翔之势。她右手刚把花撒掉,左手还高高举起一朵花,准备抛洒,描绘出快速飞翔的动感。而游戏设定中的女方士的人物造型与飞天壁画中的如出一辙。

服饰也是角色造型设定中的特征之一。服饰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色彩鲜艳明快,紧身塑身清逸的长裙显得身材犹外曼妙,甚至袒露整个腹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主要以青色和红色为主,与敦煌壁画的色相接近,唯美雅致,具有中国仙侠民间传统的艺术美学思想。(如图2-4)为《倩女幽魂2》中的部分人物设定,游戏中的形象着色艳丽,再配以飘带,服饰随着身体动态而起伏飘动,极富有节奏感。

在飞天服饰中,一般为上身赤裸,充分体现女性的曲线美感。僧袛支、络腋、腰裙、长裙、帔帛等皆为壁画中的常见服饰。据记载,唐代的妇女都喜欢肩披帛巾并认为一种时尚,具有一种飘逸的动态美。而我们可以从游戏中的人物设定中直接看出人物服饰多为肩披纱帔绮罗,薄纱笼罩,整体风格意境恬静、格调清新,颇有唐敦煌壁画中的人物服饰风格特色。独具特色的传统服装元素,人物姿势动态等给游戏增添了不少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也更加加深玩家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了解,从而为推进整个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游戏的发展运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淀作用。

(2)《倩女幽魂2》中的色彩设定

在游戏设定中,色彩能起到很强大的作用力,色彩能产生情感方面的影射联系,由我们感官影响从而产生潜意识的效果。在当今的数字游戏中,通过巧用色彩来吸引目标群体,使玩家在游戏场景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视觉特效,运用适当的色彩能为该游戏增添增色不少,且向玩家传达信息也更为准确。

《倩女幽魂2》中的整体色调呈现出较为轻松、淡雅清新唯的风格特征,类似于江南园林风格,具有仙侠游戏的氛围感。游戏的整体色彩设定大致为三个趋向,一个是位于敦煌、

丝路古道、昆仑山等一带的沙漠地区,因地域条件而常年缺少水源以至于风沙密布,树木干枯歪斜。另一个是在安详地带,如:蒲家村、天宫、紫禁城、金陵等地,整体色调呈绿白相间,给人春意盎然、场景唯美的视觉感受。还有就是位于酆都、忘川、地狱、黄泉、阴阳界等地带整体色调呈现蓝紫色与深红为主,具有幽暗炼狱的恐怖氛围效果(如图2-5)。

图2-6 游戏中的道具

(3)《倩女幽魂2》中的道具设定

在中国传统佛教用语中的道具即是为每个修行者所用的衣物器具。游戏中玩家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任务的升级,通过游戏的情节设定来得到相应的道具物品,更进一步的提升角色的属性和能力等级,使玩家获得不断地挑战经验和更高的游戏体验。游戏中的道具可以指游戏设定中的任何装饰物,道具可分为消耗品、装备品和任务品几种。

在《倩女幽魂2》中“锦隔朱漆”和“赤水灵砂”就是其中两种的道具(如图2-6),“锦隔朱漆”乃常见的朱漆,却可令锦隔恍然生辉。在画壁活动中为蒙灰的锦隔进行上色。盛装朱漆的容器是青花瓷器,这可看出游戏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充分体现,是其文化信息载体。“赤水灵砂”以赤水之畔的灵岩磨成,可点石成金,化腐为奇。赤水灵砂与朱漆可以合成乌木漆。乌木的颜色一般呈现较出深的色彩,有辟邪养身的神话传说,一般是用于寺庙、祠堂等阳气较盛的建筑上。

在敦煌壁画中飞天伎乐的演奏道具中有笙、笛、腰鼓、琵琶、排箫等,为我国民乐文化的基点,壁画中所藏六千多件乐器图像绘画,七十多种乐器,在游戏《倩女幽魂2》的道具中皆有所体现,(如图2-7)所示,从左至右名称依次为蝶绕鼓、(鬼)蔡邕之响泉、(鬼)窈娘之桑采锦皆为道具装备,有物理攻击和法术攻击的效果,能增加战斗中的伤害度使目标敌人受到伤害攻击。游戏中的道具与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中的伎乐乐器极为相似,尤其游戏中的道具蝶绕鼓和壁画中的腰鼓舞乐具的相似度更为明显,而(鬼)窈娘之桑采锦为壁画中的锦帛飘带。把壁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游戏中的道具相结合,这种既有趣又强悍的装备定能深得玩家的喜爱。

(4)《倩女幽魂2》中的建筑场景设定

图2-7《倩女幽魂2》中的道具

图2-8 《倩女幽魂2》中的敦煌副本场景图

图2-9 游戏中莫高窟场景的原型

图2-10 阿弥陀经变

游戏场景设定也是游戏设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一个游戏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艺术风格特征的一个要点。从游戏场景中能我们能看出游戏的风格及水平,好的游戏场景能烘托整体游戏氛围,使游戏更加激烈。《倩女幽魂2》的游戏玩家必定是武侠文化的爱好者,游戏场景设定大多采用古色古香、梦幻绚丽的画面元素,融合了侠义江湖的艺术风格,凸显出整个游戏的武侠仙剑文化风采,独具韵味。

(如图2-8)所示,这是《倩女幽魂2》游戏中的敦煌副本场景的截图,是敦煌现实场景的数字再现,洞窟中端坐着的菩萨,墙壁上的莫高窟壁画,因年代久远而产生的斑驳感都在游戏中有所呈现,以及周围的黄沙文化,走道中的断垣梁木,都在一一向玩家展示敦煌盛况。

《倩女幽魂2》中的建筑乃是现实中敦煌的真实写照(如图2-9),据《敦煌学大辞典》记载,唐敦煌壁画中的菩萨衣着主要有络腋、僧袛支、披帛、大方披肩、长裙、腰裙等。菩萨着络腋的现象十分普遍,图中菩萨着绿色络腋,体态丰腴健美,一腿禅坐一腿自然置于佛榻,姿态轻松自然极富有人情味。菩萨身后气势恢宏的殿宇建筑,以及石窟的洞窟和因时间涂抹而略显斑驳的墙面都与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元素密切相关。

图2-11 五代莫高窟61窟的阿弥陀经变

图2-12 《倩女幽魂2》中的世界地图

游戏中有敦煌壁画中的阿弥陀经变的场景图(如图2-10)与五代莫高窟61窟南壁的阿弥陀经变(如图2-11),主尊左右有二弟子,三尊周围听法菩萨众多,场面恢宏,唐代宗时候的国师法照,在净土五会念佛赞中,把佛说阿弥陀经的场面称作“莲花会”,在整体的气势上给人一种“极乐世界”的感觉。

场景设定以敦煌壁画为背景,使游戏充满了仙侠的氛围,相对于其他游戏充满了中国本土文化元素,更富有特色,敦煌莫高窟特有的地域风情、沙漠文明、风土人情在游戏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5)《倩女幽魂2》中的故事情节设定

图2-13 游戏中的场景

故事情节的设定在游戏中是最为关键的一点,通过个体的人物和成熟的世界观在游戏的故事情节设定中来充分地展现玩家扮演类游戏中的角色与游戏世界的关系,以此为铺垫开展故事体验,玩家根据游戏中的故事规则和剧本来开始在假想环境中的体验演绎。在《倩女幽魂2》中玩家不仅可以进行自由的角色扮演,而且可以参加师徒任务,结交各大帮派通力完成帮派任务,可以随带宠物,情侣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结婚等,玩家之间是可以很好地进行交互。(如图2-12)即为《倩女幽魂2》角色扮演类游戏中的世界地图,各个区域的相互分工统领,这是按照盛唐时期的真实地图进行的游戏创作,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佛教世界进行相应的结合,从而向玩家们展现出了一个充满奇幻和冒险的自由世界。

因该游戏为RPG①RPG:角色扮演类游戏。角色扮演类网游,所以故事情节为事先设定好的,玩家只需选择自己的角色就可以领取任务进行探险打怪升级。故事情节设定包括游戏的剧情、角色的载体、游戏的玩法、任务的进行、关卡的设置等。《倩女幽魂2》的活动流程为:先领取任务升级到一定阶段完成画壁的NPC②NPC:为Non-player Character的缩写,译为“非玩家控制角色”。法华经变挑战PVE③PVE:游戏中玩家挑战游戏程序所控制的boss和npc怪物。副本,然后分别进行黄泉碧落、入画长安、重归极乐的打怪Boss闯关,以完成整个画壁玩法,(如图2-13)即为画壁中的任务场景图。里面有任务系统还有各个帮派可加入,有单打和组队群攻Boss的功能,还可以拜师进行师徒任务,聊天功能等,故事情节的设定让游戏更加惊险刺激和吸引玩家。

《倩女幽魂2》故事情节大致讲述的是敦煌壁画中神佛经变画的故事,模拟敦煌壁画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剧情等,像“九色鹿”、“割肉救鸽”、“舍身饲虎”等传奇故事模拟的真实性非常高,已被制成多种类型的副本,让玩家亲身体验挑战大型副本团战。北魏西壁第257窟的九色鹿故事出自《九色鹿本生》,是敦煌石窟唯一一幅,该故事曾还被改编为动画片,壁画中九色鹿的造型不仅结构准确,而且通过它挺拔的姿态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九色鹿正气凛然的气概。鹿的形体先用乳白色平涂,再用绿、白等色点出彩色的斑点,象征鹿的高贵和神圣,该画造型挺拔秀美,是北魏时期动物画中的杰作,(如图2-14)乃是游戏中九色鹿的宣传情景和壁画中的《九色鹿本生》。

图2-14 《九色鹿本生》对比图

从以上的角色、道具、建筑场景、故事情节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直观出《倩女幽魂2》和敦煌壁画具有的千丝万缕元素联系,可以说也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敦煌壁画为原型打造的盛世游戏设定,对壁画进行了数字化的再现与真实的还原。

三、敦煌壁画文化在游戏设计应用中的思考

1.敦煌壁画对国产角色扮演类游戏发展影响的思考

在视觉形象的构筑和逻辑思维构筑方面,敦煌壁画艺术很巧妙地将感觉和联想结合起来。敦煌壁画中有许多形象是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以及代表着当时各朝代的文化元素魅力,作为对民族文化的探索与振兴,把敦煌壁画文化元素应用于国产游戏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尝试,也是对民族文化的有效挖掘与弘扬,对发展中国游戏品牌文化效应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敦煌壁画强大的魅力在于其以丰富的内容、精湛的技艺和宏达的规模而享誉世界,所以其对于游戏美术设计而言,无论是在造型、风格表现技法、故事情节创作等方面,都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元素。

网络游戏的发展与创作是一个集创意策划、软件技术和营销推广、用户体验于一体的,所以更要注重是否具备行业竞争力,游戏文化元素的创新是一个增强点,敦煌壁画有利于增强游戏的传统文化数字化承载和数字化传播功能,强化游戏的严肃性和文化底蕴,加深游戏传达的主题思想和意境效果,是中国动漫游戏设计与创作的活水源头,从而能有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2.敦煌壁画文化元素在游戏设定实践应用的思考

本论文系统地论述了敦煌壁画传统元素的艺术价值,从主题与题材、风格特征、色彩语言以及人物的美学意义等方面与《倩女幽魂2》游戏中角色设定、场景、道具、故事情节等概念设计实践进行了对比论述。游戏背景以盛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佛教经变故事为蓝本,开展角色扮演类游戏的故事设定,并将壁画中的元素如人物角色造型、形体姿态、服饰、色彩以及故事情节和装饰等应用于游戏美术设计中,提升并丰富了游戏美术设计的文化底蕴。

(1)敦煌壁画形式元素在游戏设定中的文化应用

艺术来源于生活,敦煌莫高窟壁画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民族关系。敦煌壁画中深厚的文化元素运用于游戏设定中,将会给游戏带来无穷的、具有独创性的民族精神文化形态内涵,但是对于游戏造型设定前提是,我们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敦煌壁画要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挖掘其独有的文化元素,以及其中的差异性,这是很有必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敦煌壁画的研究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所谓的宗教意义了,这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料,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的。

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变革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传统文化面临着时代的大转型时期,迫切需要探索传统文化元素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效融合,让游戏设定中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犹如《倩女幽魂2》的设计与创作 ,这不止是对敦煌壁画发展的创新,更是新媒体游戏中文化效应的发展与体现,我们应对其优秀的文化元素要加以借鉴与利用,应用于现代文化传媒新媒介,形成新旧文化的融汇。

(2)敦煌壁画形式元素在游戏设定中的实践方法

我们将一种优秀的文化元素进行创新与利用,就要考虑到能否借用、改变、夸张变形、颠倒以及组合的问题,寻找创新点,也就是寻找进行嫁接的突破口,开创一种新颖的审美体验与感受,打破“形”的思维定势束缚,以产生不同的形态与艺术风格。在游戏设定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把敦煌壁画故事元素运用于游戏的故事情节创作,把壁画中的故事场景运用于游戏场景设定,把壁画人物运用于游戏人物造型设计,包括服装、五官表情、形体姿态、色彩等,《倩女幽魂2》中主要是对敦煌莫高窟壁画故事情节的应用以及装饰元素的把握,创造一个奇幻仙侠的游戏世界,这就是打破“意”的思维定势,是不同文化特征的相互融合,提升游戏玩家的价值判断、审美趣味和生活责任感。把传统元素运用于现代数字媒介,是一种对“质”的思维打破,突破了对材料、技法的限制,进行优势的融合互补与创新,《倩女幽魂2 》是国产游戏摆脱盲目抄袭模仿而走向新的实践发展道路的一种突破和有效尝试。

四、结束语

游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从形式上有RPG主角类的,射击CS①CS:反恐精英射击类的游戏(Counter-Strike)。类,战棋回合类,WEB策略类②WEB策略类:为网页游戏,不需要大型客户端技术的支持,在浏览器上即可玩。,飞车竞技类等等多种多样。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文化可能受到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少,像壁画、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或许正面临濒临消亡,复兴民间美术文化是我们新生一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把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技术进行嫁接,是对传统艺术的伟大创新。

本论文着重论述了《倩女幽魂2》游戏对敦煌莫高窟壁画文化元素的应用与研究,把优秀的民间艺术元素构建在了一个虚拟的数字化平台上,而且可以供大众体验和探险,从而准确把握敦煌壁画中的角色情感和故事的诠释。因敦煌壁画文化元素的融入,让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同时也为国产游戏形成本土特色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这是游戏发展历程中一个很大的优势转变。总而言之,将传统元素与游戏现代设计理念的相互结合,既丰富了游戏的形式元素,又对民族文化进行了传播与弘扬,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是我们在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

本文认为,无论是何种设定,要想具有品牌效应,就得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载体,就一定得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或符号进行艺术形式的应用。事实上,我们的民族文化深远而博大精深,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基因的运用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反响。但是目前国产游戏大多一直停留在抄袭、盗用的阶段。从技术上来上说,技术上的实现也就不再是难题了,目前最缺乏的是游戏的创意和游戏设计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是很有必要的,在自主创作中实现对传统视觉文化元素的汲取与借鉴,从而实现作品精神内涵的升华,最终实现作品永久优秀的文化生命力。

《倩女幽魂2》虽在创意形式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发展,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继承而不是恶俗的抄袭,但就本人的游戏游玩体验而言,该款网游还是有一定的限制与不足。第一,游戏为2.5D的视角,无法进行3D的游戏场景而实现360度旋转切换,使玩家在游戏中无法更切实地融入真实场景进行升级体检。第二,对于敦煌壁画佛教经变画的故事有重构却无游戏创新设计,游戏美术设计全部借鉴敦煌壁画而无批判继承,没有所谓的文化实体创新感。第三,游戏的整体游玩体检感还是略显老套,缺乏一定的创新与激情爆发点。但在敦煌壁画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该款游戏已经很值得学习了,有极强的可塑性,传统文化思维极其浓厚,对于经典元素的运用不是凭空臆想和粗制滥造的。

随着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探究,将其与现代动漫游戏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与创新,并伴随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提高,在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动漫游戏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与灿烂的明天。

[1]郑军,朱娜.中国敦煌壁画人物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欧阳琳.敦煌壁画解读[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

[3]殷光明.敦煌壁画艺术与疑伪经[M]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阮立.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5]邢义田.秦汉史论著系列·画为心声·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樊锦诗.解读敦煌系列阿弥陀佛的中国之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王克芬.解读敦煌系列天上人间舞蹁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8]刘玉权.解读敦煌系列中世纪动物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高国藩.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丛书敦煌民俗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10]段文杰.中国壁画全集 敦煌·隋[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11]倪志坚.走近壁画—壁画创作与设计[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1.

[12]敦煌壁画研究所编.敦煌壁画集[M].文物出版社,1957.

[13]陈洪,任科,李华杰.游戏专业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4]Michael E. Moore,Jennifer Sward.深入理解游戏产业[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5]Marianne Kriedl.游戏开发核心技术—剧本和角色创造[M].陈宗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梁 田)

J218.2

A

1008-9675(2017)01-0187-09

2016-11-06

余日季(1976-),男,博士,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媒体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研究基地“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文化创意设计与产业化研究湖北省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研究方向:数字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

尹 婕,女,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201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品创意及可视化的AR技术应用示范”阶段性成果之一(2015BAK03B02);2016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基于知识驱动的协同创意设计方法及工具”阶段性成果之一(2016YFB1101702);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资助研究成果;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资助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壁画敦煌游戏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壁画上的数学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北朝、隋唐壁画
帮壁画“治病”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