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

2017-03-15王琍梅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2期

王琍梅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的是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为了更好地明确提升基础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全文分析动态教学模式提出背景,希望能够探讨得出如何实现基础数学课程动态教学的方式,同时还能够总结如何做好课堂效果评价工作,从而为基础数学课程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基础数学课程;动态教学模式;课堂效果评价

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问题处理非常重要。但是原有的教学模式不足以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只有切实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基础数学学习能力。目前,我国教育提倡动态教学,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动态元素,并且在教学工作结束之后进行课堂效果评价,以达到大幅度改善教学效果。这样就能够促进基础数学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基础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基础数学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而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说,基础数学课程内容也大不相同。学生在学习基础数学课程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数学思想。可以说基础课程开展为学生其他课程学习夯实了重要基础,如果将数学方法以及思想等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还可以有效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故而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同时影响力也十分大。教育部门充分意识到基础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动用强大的师资力量,深化了对基础数学课程教学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现代化元素,进行教学改革,进而转变教学模式,改善课堂学习效果。

二、基础数学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基础数学课程内容看似零散,实则不然,各章节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前一部分的知识很有可能成为掌握后一部分知识所必有的基础,可以说基础数学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在基础数学课程内容既定的背景之下,只有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确保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我国各学校的基础数学课程教学都大同小异,均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主动灌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强的局限性,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基础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设置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个大的知识板块拆分成很多小板块,分很多课时教授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只能通过课后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很多情况下,学生在对上一节课的知识理解得并不透彻的情况下,继续学习下一节课的知识,而上一节课程内容又是下一节课程内容的基础,学生自然无法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仅仅与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有关,更多的是与教师的备课情况有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考虑本节课需要教授给学生的内容,没有注重知识的连贯性,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知识脱节的现象。正是这种连贯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共同导致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学质量不高,完全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动态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基础数学课程内容的连贯性,提高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探究使用基础数学课程动态教学模式具体内容

本文所说的基础数学课程动态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即课前通过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初步预测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备课,课上进行数学案例分析并灌输数学思想,布置课后作业并认真批改,最后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以下是基础数学课程动态教学模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基础数学课程教学效果预测

基础数学课程教学效果预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只有充分明确教学目标,才能确保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等环节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教学方法的选择。通常来讲,基础数学课程教学效果预测包括内容整体预测、学期预测、月预测、周预测、日预测几个方面,教学开展到不同阶段,教学效果预测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

在基础数学课程教学效果预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总结重点难点,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会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效果预测过程中,教师要透彻分析各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预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会取得怎样的教学效果。预测可由远及近,由略到详,逻辑性要强,条理要清晰,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更有利于提高基础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做到充分备课

如果说基础数学课程教学效果预测是教学目标制定的参考,那么可以说备课准备工作的进行就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铺垫了基础。在对基础数学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合理预测后,就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工作。备课工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要充分掌握一些备课要点,才能确实做好备课工作,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若要切实做好备课工作,必明确知识的完整性与连贯性。之前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是明确当堂所讲的内容,知识与知识之間的衔接并不紧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就不能深度理解知识的内涵,教学效果大大下降,所以教师备课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现阶段,提出了动态备课模式,教师在备课时要同时准备3次的教学内容,注重备课教案的整体性。第一次课教案要详细准备,包括3节课程所要讲授的方方面面;第二次课教案可以适当略写,总结第一节课教学经验及不足之处,针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对教学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三次课教案准备同理。如此一来,既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进度,还可以优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基础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三)动态授课

授课过程也可适当引入动态思想。以往的授课形式主要是教师依照教案讲、学生听,课堂之上,学生不能将学习效果完全反馈给教师,教师只是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一旦上课时教师讲课速度过快、重点难点并未讲透彻等就会造成一种教学失误,需要后续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加以弥补。而在授课过程引入动态元素,转变师生教学关系,增强师生之间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方面变被动为主动,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如有不理解之处,可以及时解决,不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四、基础数学课程教学课堂效果评价

课堂效果评价是对前期准确工作及教学质量的一个综合评价,正确的课堂效果评价不仅可以准确反映出基础数学课程教学水平,还可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工作的科学开展铺垫基础。可以说,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对基础数学课程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础数学课程教学课堂效果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效果评价的意义。在实际的评价中,可参考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课堂表现

学生课堂表现可以作为一种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初步确定课堂效果。当然这种信息反馈并不全面,很多情况下,在课堂之上,学生并不能充分体现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相反还有可能让教师造成一种课堂效果良好的错觉,不利于课堂效果评价的正常进行,若想要合理评价课堂效果,还要密切结合其他几个参考内容。

(二)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也是基础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理论讲解,而课后作业的布置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应用,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可以说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点睛之笔。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充分地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辅助课堂效果评价的同时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评教工作

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完成评教工作。在评教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及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课堂的意见或建议,帮助教师全面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改进完善。除此之外,学校督导也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力度,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合理评价。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可以进行阶段性测试,阶段性测试内容更侧重于知识的整体考核,以测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课堂效果評价提供有效依据。在综合如上几个因素进行课堂效果评价后,要与基础数学课程教学效果预测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发现教学效果预测的准确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如果课堂效果评价与预期的教学效果预测相差甚远,那么教师要认真反思问题所在,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完善,改善基础数学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基础数学的学习能力。

综上浅述,优化基础数学课程教学效果非常重要,若要提高教学质量,必要优化教学模式。动态教学模式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授课之前科学预测教学效果,制定教学目标,整合知识点,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灵活授课,强化师生互动等,切实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动态元素。不仅如此,更要做好课堂效果评价工作,不断强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严振祥.高等数学大班课教学的对策[J].大学数学,2013,23,(2):25-26.

[2]王庆.对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9):240.

[3]董勇,陈忠.高等数学课程特点与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242-243.

编辑/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