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途接班的几点思考与做法

2017-03-15钟玲

中国德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后妈班级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很辛苦,中途接班无疑更辛苦,“后妈”们拼的不仅有体力,还有智力、爱心、耐心。但因为“后妈”们的真心付出,孩子们一定会像爱“亲妈”一样爱“后妈”!

作为班主任,常常会遇到中途接班的情况,有人就戏称中途接班的班主任为“后妈”。就学生、家长而言,由于“先入为主”和“失去的才最宝贵”的心理,对“后妈”一般都是比较挑剔的。他们会不自觉地将前后班主任进行对比,有时还会拿新任的缺点与旧任的优点相比,往往产生“今不如昔”的感觉。让处在“后妈”位置的我们倍感尴尬,一时难以适从。

我来到合肥师范附小二小工作已经七年了,经历了两次中途接班。2010年,我接手全部中途插班生,组建新班级;2015年,我接手三年级,再次成为“后妈”。那么,如何应对中途接班的管理工作,当好这个“后妈”呢?我想谈谈一些浅薄之见。

一、精彩亮相让教师得到认可

我想大多数班主任在得知自己要中途接班后,思想上都会瞻前顾后,产生焦虑心理,甚至有很大压力,导致在与学生、家长的接触中束手束脚,这样,反而限制了自己的执教水平。因此,新班主任在接班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思想准备,不要觉得接班就是世界末日,也不要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用平和的心态坦然接受挑战,凡事尽心尽力就好。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印象常常影响着他人对你的判断和评价,为此,有人把第一印象叫做“一张最好的通行证”“一张最有权威的介绍信”。凡事预则立,对于“后妈”第一次的种种亮相,如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第一次为学生上课,第一次召开家长会等,班主任都要做足功夫备好课。记得从教导处得知我又要中途接班时,我是忧心忡忡。因为我知道,这次和上次插班生组建新班级不一样。这次接手的班级,原班主任和孩子们相处两年了,彼此比较依恋。原班主任在家长中有较高的认可度,我这个突然而来的“后妈”,管理班级有一定的难度。思来想去,在开学之前我请求原班主任在班级群对我做简单的介绍(最好是美言几句),从感情上让学生、家长初步接受我这个新班主任。为了进一步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深思熟虑后,我在班级群发出一段简短的幽默话语,邀请家长们来班级打扫卫生,拉近和他们的距离。下午,我和应邀而来的家长们一起参加劳动。我一边打扫,一边向他们了解班级中每个孩子的情况。比如,你们眼中的孩子怎么样?你们对新班主任有哪些要求?班级中还存在哪些整体性的不良现象,哪些现象是班主任急需注意的?我将家长们的看法做了详尽的记录。然后,我从班主任的立场谈我将从哪些方面来调整孩子们的状态,最后希望家长们与我经常沟通交流,能够像支持原班主任一样支持、配合我的工作。短短一个下午,我们就从彼此陌生到逐渐熟悉,由原先的排斥到慢慢相融。

总之,我非常珍惜和学生、家长相处的每一个瞬间,尽力向学生传递这样一种讯息:我很努力、很专业、很开心地担任班主任!

二、表达关爱令学生敞开心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处处奉献自己的爱心对新任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爱心的表现形式往往通过具体的小事反映出来,如每天早晨走进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提醒同学们增减衣服等。发现学生无精打采、情绪低落的时候就过去跟他聊聊,看看是生病了还是有心事。这样就慢慢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同,消除了孩子们的戒心和陌生感。

另一方面,我还怀着一颗感恩之心,高度评价前任班主任的工作,来赢取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我常常在学生、家长面前感恩原班主任为班级建设、学生良好习惯方面付出的努力。第一次家长会上我就曾当着家长的面,热情洋溢地感恩原班主任为班级所做的工作。没想到,在我对“亲妈”肯定与欣赏的同时,我这个“后妈”也得到家长、孩子的认可。会后,有的家长打电话说:“钟老师,看到您对原来班主任的肯定,对孩子们的欣赏,让我们深深感动,孩子跟着您,我们放心!”

今年四月份,我出差一周,回来后,给孩子们带了一袋当地特产,其实也就一人几颗花生糖。学生们吃得很开心,突然有个小男生问我:

“老师,花生糖真好吃,多少钱一袋啊?”

一袋花生糖十几块钱,也不贵。学生这样一问,我倒有点尴尬。正在此时,另一个小女生站起来说:

“这是钟老师从外地带回来的,多少钱都买不到。”

一时间,孩子们纷纷附和:“对,对,这是无价的。”

真的没想到,孩子们会这样说,我心里满满的感动。晚上,我接到了好几个家长的短信和电话,他们向我表示了感激和佩服。我心里明白,家长和孩子的内心世界已经慢慢向我敞开,我这个“后妈”已经走入他们的心了。

三、勇于创新使班级焕发活力

新班主任在接班后,不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也不能一味照搬原班主任的做法。通常一个班级换了班主任,学生总会期待新班主任能给班级带来一些新气象。如果新班主任接班以后长时间没有改观,则错过了开展工作的最佳时机,也给学生留下一种平庸的印象,必然不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与摸索,学生和家长基本认可了“后妈”后,下一步,就是让班级焕发一种新的活力,展示一种新的面貌。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我决定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以活动促发展,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除了学校统一要求的活动外,我还安排了很多和语文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活动形式多样,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全面发展。如最近刚实行的“课前三分钟”活动就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请三个学生讲笑话、出脑筋急转弯、猜字谜等,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是以规矩促团结,不断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因此,一个班集体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开学初,我就制定了班规,制作了一幅“星星榜”,由班干部、老师根据“星星榜”奖惩制度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在月末,对得星数最多的十几名学生,给予精神奖励,发一封表扬信。我认为一个班级班风正了,学风浓了,学生们对集体有认同感,就能打造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

这些改变不仅可以让班级充满活力,也能够体现新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从而让学生内心真正接受与喜欢新班主任,让我这个“后妈”越当越开心!

四、善借资源让家长参与管理

教育是合作的过程,尤其是这种中途接班的“后妈”,一定不要自己一人单打独斗,再优秀的个人都敌不过有凝聚力的团队,所以一定要在工作之初,把一部分能协助工作的家长变为“知己”,巧妙地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我们班就有那么两口子,自身文化较高,教育理念很新,常常在老师面前追捧西方的“快乐教育”“放养教育”,抨击中国教育种种弊端,孩子作业从来不写。批评家长吧,不恰当,人家明确说“中国教育很应试”;不管吧,也不行,不说这个孩子的成绩问题,其他孩子也会效仿,不想写作业,怎么办呢?这时候,老师就要善于抓住机会,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传播正能量。恰逢寒假我们班有两位家长都带孩子去美国游学了,我就和这两位家长商议,能不能在家长会上给我们其他家长说说,你们看到的西方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两位家长也很给力,准备得很充分,在家长会上详细介绍了在美国十几天的见闻。原来,国外真正的精英教育,并不是什么快乐教育、放羊式的教育,跟中国一样,学生们也是需要通过刻苦的努力才能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然后,我利用这两位家长发言的机会,特地表扬了一些班级中通过自己的辛苦付出,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的同学,在学生中树立一些积极正面的榜样,以此为契机,逐渐增强班级的正能量,并借助各种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当整个班级氛围都是积极、催人奮进的时候,那极个别过于偏激的家长或孩子也会慢慢被感染。

班主任工作很辛苦,中途接班无疑更辛苦,“后妈”们拼的不仅有体力,还有智力、爱心、耐心。但因为“后妈”们的真心付出,孩子们一定会像爱“亲妈”一样爱“后妈”!

【钟玲,安徽省合肥师范附小二小,教师】

责任编辑 黄蜀红

猜你喜欢

后妈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把钱袋子给她
后妈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我的后妈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后妈的三个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