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教育的全球视野

2017-03-15班华

中国德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视野道德教育伦理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全球视野道德教育,也是全人类共同体道德教育。文中提出与全人类关系大的世界公民教育、科学道德教育、信息伦理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经济伦理教育。最后提出有效实施全球道德教育应抓住的几个关键。

关 键 词 全球视野;全人类视野;全球问题;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 班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这样的道德教育论题是不是过于空泛了一些?是不是脱离了学校教育实际?

对此,我不做判断,我只想就这个论题本身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全球视野德育的内涵

道德教育的全球视野,亦即全球视野的道德教育。从全球视野探讨道德教育的确实不多,但视野开阔的学者早在上世纪就开始了相关的探索。比如,1998年李太平在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后的研究选题就是《全球问题与德育》;王啸在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的研究为《全球化与中国教育》,其中也研究了全球性道德与道德教育问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类在进步。这是我们探讨问题的大背景,无论是社会的经济建设、科技发展,还是人的教育,都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运作的。我们进入了“全球化”时代,整个“地球村”是人类社会,“地球村”社会成员是全人类。道德教育的全球视野也即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视野。

提出道德教育的全球视野,因为人类面临着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是决定人类共同命运而又只有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紧张、粮食匮乏、战争威胁等问题。”[1]2“全球问题包括三大类:一类是自然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等。”“二类是社会问题……在当代主要是国家和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关系问题。”“三类是人的问题,即人自身的身心发展问题。”[1]4-5由全球问题感受到道德教育对全地球村、对全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在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提出“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我们的道德教育就是应当站在全世界和全人类的高度上理解问题。

20世纪中叶,毛泽东在他的诗词中称“地球”为“小小寰球”。这当然是一种文学浪漫,但换个角度理解,也是一种科学论断!当今,人类活动已经拓展到外太空。当我们说道德教育的全球视野时,决非局限于小小“地球村”范围。借用歌手王蓉唱的《火了火了火》歌词中的一句话说,我们要“冲出亚洲,冲出世界,冲向外太空”!我们就是要从“地球村”,“冲向外太空”,奔向“宇宙乡”!通常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立“科学世界观”,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说确立“科学宇宙观”呢?!整个地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和背景,整个宇宙就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和背景吗?!

道德教育的全球视野,意味着我们的道德教育要对全地球村、对全人类做出贡献,同时又应吸取全球各个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如朱永新教授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在国内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已成为现实。从全球视野看,在发达国家“一部分学习者继续更高层次的学习,不只是为了投资学历学位或渴求未来薪酬增长,而是出于自觉,即某一时间段内,学习所带来的个人满足感和幸福感高于结婚生子、旅游购物、技术培训等其他活动”,即教育成为了“发展性的精神消费”。[2]我们的道德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就应当让全人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全人类成为幸福的人类!

幸福,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作为精神生命的人,精神生活幸福最根本!道德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都是以人生幸福为目标的。整个教育,包括体育与心育是相互融合的,或者说道德教育与体育、智育、美育,都是相互融合的,都应是让人类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地球村”是人类的生活家园。从全球视野理解、实施道德教育,应有哪些要求与内容,我就与现时代全球化关系较大的问题,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世界公民教育

國内研究“公民教育”的不多,探讨“世界公民教育”的更少。檀传宝教授研究了不少国家的公民教育,他领衔著述的《公民教育引论》是一项很好的成果。我对“世界公民教育”没有研究,因为从全球视野看道德教育问题,世界公民的道德教育是题中应有的内容,我不能回避。“世界公民”是有全球视野和人类发展责任感的现代人。教育一方面受时代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应是引领时代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自觉教育者应考虑教育先行。2012年,我在《德育目标应有的要求: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的统一》一文中说的“世界精神”,就是关于全球视野的思考。

世界公民教育是否空泛?是否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在教育实践中,已经有不少学校提出了培养人的要求,具体表述上不同,但其精神实质与培养“世界公民”是一致的。仅以我到过的学校看,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深圳的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学力宽厚,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深圳市滨海小学重视传统文化中的皮影戏活动,如李唯校长所说:“我们把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和具有国际视野结合起来。”

南京市宁海中学重视以美的教育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万代红校长的办学理念就是“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

有的学校从办学要求方面体现了世界公民教育精神。如江苏省淮阴中学是“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也就是为了培养“国际视野”,要从办学方面做出样子。

走进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就看到远处高悬着大横幅“做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为培养世界公民应具有的全球意识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华士实验学校在设置相关课程、加强国际教育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0年,华士实验学校正式成为江苏省教科院基地学校,并被正式授予“世界公民校本课程研发中心”。华士实验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乌克兰等国的世界著名学校合作,联合办学,相互交流。不仅领导、教师出访,也组织学生到国外学习、考察。

以上是仅就我去过的中小学举的几个例子。事实上,大量的学校在其培养目标或办学理念方面,均重视“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国际化”“人类发展责任”等。

上述学校“世界公民教育”情况告诉我们,提出道德教育的“全球视野”是时代的要求,是人类发展的要求。当今,如果我们不从“全球视野”来理解和对待道德教育问题,而是落后于时代,真的就脱离了学校教育实际!

科学道德教育

从全球视野看,人类正处在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重视科学道德教育、热爱科学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类发展的要求。

热爱科学是科学道德教育重要的内容。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就倡导“爱科学”国民公德,对青少年,更要求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科学道德,最根本的是要求科学为人类造福。这是人类共同的要求。即在全球飞快发展的今天,人类,包括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利益的共同要求。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好处,对人类发展有重大贡献。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如生态问题、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也需借助科学技术予以解决。

但科学技术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爱因斯坦得知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遭原子弹轰炸消息,感到极度震惊,他说他“后悔当初不该给罗斯福总统写那封信,……我当时是想把原子弹这一罪恶的杀人工具从疯子希特勒手里抢过来。想不到现在又将它送到另一个疯子手里。”[3]爱因斯坦又说过:“通往人类战争毁灭的道路,是由我们这个世纪第一流的科学家亲手铺就的。”[3]当然,战争的社会原因是根本,科学技术是提供了杀人的工具。这表明确立科学为人类造福是最根本的科学道德。

科学要为人类造福,必须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即使和平年代,科技的和平应用也必须具有人文关怀精神。“20世纪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远超过20世纪死于战争的人数。”[3]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科学家——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人,人文关怀的精神需渗透到自己的血液中。

现实生活中,由于“利”与“欲”驱使,科技的不当运用,给人们带来很多伤害。人类需求量远大于自然供应量。人用科技创造的各种激素、催生素满足人的需求量。例如,鸡鱼鸭猪都有自然的“生物周期”,利用现代科技人为地改变“生物周期”,以满足人的需要,违背了万物生长规律,危害人类健康。使用各种催生素、激素、食品添加剂,也给人类带来了各种疾病。

科学精神和创造性的培养,是科学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确立科学宇宙观,学会科学思维。

信息道德教育

我们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我们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拓展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即拓展到信息世界。信息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首要资源,信息传递迅速、信息覆盖全面。借助现代媒体,全地球村的人们,包括青少年,都可以了解全地球村发生的各类事情,甚至了解外太空的事;借助现代媒体,全地球村的人们,包括青少年,都能够自由地交流思想、文化。

信息时代价值多元,有积极信息、消极信息、中性信息。信息时代亟需信息道德教育,包括网络道德教育。电脑网络给我们以全新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我们要特别关怀“网童”(进入网络的0—17岁的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信息时代我们必须重视培育信息道德主体、培育信息道德自觉。

培养信息道德意识。理解信息道德是信息领域中用以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要培养人们信息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这些是信息道德行为的深层心理动因。信息道德意识集中体现在信息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之中。要帮助学习者了解具体的信息道德原则和规范。

积极参与信息道德活动。参与包括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遵循信息活动各个环节中的道德规范,履行信息道德、参与信息道德评价。提升信息道德辨析能力,能分辨信息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自觉吸取正能量,识别、抵制負能量。

自觉加强信息道德修养。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行为进行剖析,发扬优点、长处,克服缺点、不足。信息道德活动主要体现在信息道德实践中,自觉地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在信息活动中提高信息道德辨析能力,提升信息道德自觉。

生态伦理教育

“生态伦理教育要求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欣赏自然、美化自然。”[1]127生态伦理教育,首先要求人们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自觉。理解人作为一种生命体,在自然界、在整个生命系统中的位置,自觉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怀着感恩的心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仅仅保护地球环境,包括道德地对待自然环境整体,道德地对待一切生命。珍爱生命,即珍爱一切生命,包括地球内极端生命和地外生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包括“绿色”。我国长江经济带坚持绿色建设,“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是生态伦理的极重要的体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专列了“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全球视野的生态伦理教育,也完全有可能很好地结合青少年学生发展实际施行。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吴江实验小学承担了国家教委“八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理科教育中的STS研究”。其中一个子课题为“面向21世纪‘STS·四个关心素质教育”研究。“四个关心”中的“关心环境”,其内容要求是依据《学会关心:21世纪——圆桌会议报告》提出的“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其他物种”[4]而来的。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校以及学生,甚至家长,都充分认识到了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1998年底,江苏海门东洲小学开始筹建以“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和谐发展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新世纪“地球村”。有土地15亩,池塘15亩,同时能充分利用附近的水厂养殖、大棚蔬菜基地、民兵训练基地等资源。全校师生轮流到这里学环保、学种植、学养殖、做航模、受军训、钓鱼、野炊、举行篝火晚会,等等。“地球村”设立的“夏令营”“冬令营”“三日营”“星期营”“二日营”等丰富多彩的营地生活,深受广大学生和老师的喜爱。

南京市龙江小学2008年开始引进“乐活”理念,实施“乐活教育”。“乐活”作为一种新兴生活形态,其核心理念是“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乐活教育”包括体、智、德、美各育,当然也包括心理教育。龙小设置了乐活轮滑、生命教育、绿色环境等多种乐活课程。“十一五”期间龙小承担了省级重点课题“城市小学环境教育EIC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并荣获“国际生态学校”称号。龙小校园环境建设,处处显“乐活”景象。我特别赞赏校内的“城市小农夫”百菜园,以及“春华”“夏韵”“秋实”“冬沁”等景区。龙小四季皆可闻花香、赏树绿。乐活教育师生,科学地认识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个人与宇宙四种基本关系,从而形成了龙小学校教育文化特色。

生态伦理教育和生态美学教育是内在联系着的。无论是华士实小和吴江实小的绿色校园、东洲小学的“地球村”,还是龙江小学的“城市小农夫”菜园,都充盈着绿色的自然美。

经济伦理教育

经济伦理与生态伦理是相互融通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是紧密关联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产力的提升,人类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了。物质财富的丰富,导致精神产品的丰富,进而人类需求也开始多样化,人类需求量大于自然供给量,便出现了“生态赤字”。因此生态伦理教育与经济伦理教育相互配合很有必要。

全球视野的生态伦理教育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利益。我们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的实施,从经济伦理角度看,全球视野的道德教育的意义,超越了种族、超越了国界。这正是符合人类命运共同利益的道德表现。人类面临着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挑战。

面对这类挑战,生态伦理教育与经济伦理教育相互配合,才能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重视劳动教育和勤俭节约教育。劳动教育和勤俭节约教育的价值决不限于生态和经济方面,而且直接有益于人自身的发展。当下,利令智昏,欲令智昏。“利”与“欲”使“人性善”受到了最大的污染。要矫正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社会心理病,就要低碳生产、低碳生活,防止环境污染,形成低碳生产低碳生活的社会-文化氛围。重视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以高尚的精神境界控制物质享受,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来应对社会索取。

科技道德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经济伦理教育是相互融通的。2016年3月25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纲要》提出要实现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人文规律的真正统一。科学伦理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经济伦理教育是促进人们体、智、德、美发展的全面教育。我们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全球视野德育的实施

科学伦理、信息伦理、生态伦理、经济伦理的要求,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是融为一体的,在全球视野道德教育中,心理潜能得到发挥,相应的心理品质也得到提升,包括思维与想象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人格得到更好的发展,人生得到更大的幸福!

思想无疆!如诗人雨果所说,“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思维和想象具有无限性,但日常受既有知识和思想的束缚,心灵没有达到可能有的开放程度。心理潜能是无限的,发展其潜能就是要超越既有的思维和想象。开放型思维应是超越性的。如前所说,道德教育的全球视野,决不能理解为仅仅限于“小小寰球”这一有限空间。中国科学院的吴季说:“爱因斯坦曾经预言,自然科学将逐渐向宏观和微观两个前沿转移。而空间科学的研究正是既瞄准天空和宇宙,又瞄准微观的粒子和生命起源。”[5]我们要用我们的思维和想象理解天空和宇宙的科学,理解极端微观世界和生命起源科学,要防止、克服、矫治现代种种社会心理病。

开放型思维和想象是现代科学发展所要求的,又是在科学研究中得到发展的。我们的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是融为一体的,科学研究向宏观和微观的拓展,要求我们具有高度抽象的思维和高度发达的想象。通常,人们想象宇宙空间有多大,都用“无穷大”来形容,说到微观世界有多小,都用“无限小”来形容。但具体想象过“无穷大”是“多大”吗?你想象的“无限小”是“多小”呢?我们想象过距离地球最远的星球有“多远”吗?当科学家于北京时间2015年9月14日发现了“引力波”,那是距离地球13亿光年之外由两个黑洞作用引起的。这么遥远的星球是我们想象到的吗?我们想象过有比太阳更亮的星球吗?能有“多亮”呢?有比太阳质量更大的星球吗?大几倍呢?以中国科学家为主的国际科研团队发现了距地球128光年、中心黑洞质量约为120亿个太阳质量、比太阳亮430亿倍的超亮类星体。这些是我们想象过的吗?科学研究要求我们有高度的思维力和想象力,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又提升了我们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本文开头提出过:道德教育的全球视野论题是不是过于空泛?是不是脱离学校教育实际?上述实际做了回答。

教育是科学,教育也是艺术。全球视野道德教育不是必然空泛和脱离实际的。如果我们具有高度的教育使命感,真诚关怀教育对象的成长,充分发挥教育智慧,我们就会科学地设计、科学地实施,就会有种种创新的教育艺术。我们必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我们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这是道德教育全球視野或全球视野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如果我们具有道德教育自觉,依据道德教育规律施教,就能让受教者接受;

如果我们具有生命自觉,实施童性化教育,就会受到学习者欢迎;

如果我们具有开放的胸怀,博采众长,精心设计,就能做成富有魅力的审美化道德教育;

如果我们充分发挥学习者主体性,创造条件,就能让道德生命自己成长;

总之,实施全球视野的道德教育,是有困难的,但尽心尽力地做,一定能做得很好!

参考文献:

[1]李太平.全球问题与德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海涛,李虔.世界教育的供给走势[N].中国教育报,2016-03-18(5).

[3]邹广文.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N].光明日报,2016-04-77(11).

[4]班华.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与实施[J].中小学德育,2014(4):8-15.

[5]齐芳.绘制中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N].光明日报,2016-03-18(15).

责任编辑 李 敏

猜你喜欢

视野道德教育伦理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视野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