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室德育的不足与根本出路

2017-03-15张正江

中国德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美德水平

长期以来,有不少人认為我国学校的德育是无效的。这种说法的一个典型版本就是“5+2=0”。在笔者看来,5+2应该大于0,“德育无效论”是错误的,不仅抹杀了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付出,更是犯了逻辑错误。

实际上,5+2=0正好说明学校德育是有效的:首先,2实际是-2,所以5+2=0实际上是5+(-2)=0。那么5=2。可见,5天的学校德育的效果不是0,而是2。学生的道德发展为0,是因为2天的学校外因素对学生的道德发展的作用是-2,抵消了5天学校德育的积极作用,结果才为0。学生的道德发展为0,并不等同于学校德育的效果为0。“5+2=0”的论者们正是混淆了这两者!

“5+2=0”表明:如果没有学校的德育,那么学生的道德发展将由于校外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倒退。正是因为学校德育发生了积极的作用,才阻止了学生道德发展的倒退。可见,应当大力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大力加强对社会上成人们的道德教育。且不指望校外因素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哪怕校外因素对学生道德发展的作用为零也好。因为这样的话,5+(-2)就变成5+0,那么结果就不是零,而是五,即:5+0=5。

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变老,随着年龄的增加,其道德水平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有什么规律?对此,笔者曾经在课堂上画出坐标图,请过本科生、硕士生数十人在黑板上画出曲线图。经过讨论,大家几乎一致同意:

零岁:即人刚出生,其道德水平为零。婴儿既不是什么前世的转世灵童,也不是带着原罪而来。0-3岁:在家庭教育等影响下,道德水平缓慢增长。幼儿园和小学时期:道德水平快速提高。这是其一生中道德发展最快的时期。

初中时期:道德发展速度有所放慢,但道德水平还是在缓慢增长。高中时期:与初中相比,道德发展速度又有所放慢,但道德水平依然在缓慢增长。初中毕业如果进入社会工作,则道德水平维持很短时间后就开始下降。

大学时期:道德发展速度继续放慢,道德水平增长更加缓慢。如果高中毕业后进入社会,则维持很短时间后就开始下降。大学毕业进入社会:道德水平维持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注意力、时间、精力有很大部分放在家庭,道德水平比较明显地下降。一直下降到60岁左右的退休之时。

退休之后:情况复杂,有的人的道德水平开始慢慢提升,有的人的道德水平开始止住下滑,维持在当时的水平。有的人的道德水平开始比较显著地下降,因为收入减少、心理变化(失落、感到被人冷落,等等)。

由此可知,个体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道德水平日益下滑。我们可以把这一现象称为个体道德发展滑坡现象。这种观点可以称为个体道德发展的滑坡论。

上述分析基本上符合我国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对学校德育工作和无数教师辛勤劳动的肯定。所以,5+2并不等于零,而是大于零。校园欺凌、校园暴力、考试作弊等不道德行为毕竟是极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还是有相当的道德水平的。

虽然5+2实际上大于零,学校德育是有效的,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学生的道德水平在总体上都是在持续地、或快或慢地上升着,但是大部分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其道德水平在勉强维持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显著地下降。这表明,学校德育几乎是白忙活了一场。现实确实如此: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与其学历并不成正比,一个高中生、大学生或研究生,其道德水平不一定比高中以下学历的人的道德水平高。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那个“2”,社会因素对个体道德发展的作用是消极的、负性的。但是,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社会,我们只能努力改变学校德育。然而,无论是把5天的德育效果提高到3还是5、7,这都是量的变化,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进入社会,还是会下降。因此,必须有质的改变,必须对现有的学校德育进行根本的改革。

现在的学校德育是温室德育。在学校这个温室里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诚信、节约、节俭、守纪等美德,这是古老的美德教育。仅有美德教育已经不行了,因为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会在道德上纷纷缴械投降,道德水平大幅度下降。所以,学校德育必须培养学生拥有应对进入社会后道德下降的抵抗力,培养学生抵抗庸俗化、低俗化的能力。

这种培养学生抵抗力、免疫力的德育,暂时可称为保质德育或个性德育。所谓保质,就是指保住自己原来在学校发展起来的品德,避免进入社会之后发生质变、庸俗化。所谓个性德育,是指要培养学生独特的道德个性,不与世俗合流。但是,保质德育是一种防守性的德育,只是防止自己不下降,是被动的防守,结果往往变为书呆子、不适应社会、被边沿化。

所以,还需要有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德育。这里暂时称之为达人德育:不但自己维持已有的道德水平甚至加以发展、提高,还积极地建设道德,营造社会舆论等来维护道德,帮助他人道德发展,建设社会的道德生态。类似如孔子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温室德育、保质德育、达人德育,是完整德育的三个部分。温室德育是基础,但是,如果缺乏对学生的保质德育、达人德育,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美德就会逐渐丢掉。所以还需要保质德育、达人德育。保质德育保护学生的美德,保护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不庸俗化、低俗化。但保质德育是消极性的、退让性的。一味地保质,自己就会失去许多机会,被边沿化,不得志,甚至贫穷,等等。所以,本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在道德方面兼济身边人,从身边开始践行和维护道德。

【张正江,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 赵 庭

读者热线:010-62027510

投稿邮箱:zgdy_guancha@163.com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美德水平
张水平作品
小学生拾金不昧 传承美德树榜样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道人善即是善
节约用水是美德
助人为乐是美德
35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