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班级团队的构建与评价策略

2017-03-15曾敏洁

中国德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成员班级评价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载体。我们借鉴企业管理的理念,以团队为基础展开学习活动,团队合力能展现出强大的威力,熔炼浸润在其中的每一个孩子。班级团队文化建设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优化整合,科学组建团队

在学校安排班级后,班主任通过摸清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习、性格、特长等情况,根据学生的性别比例、学业成绩、课堂学习活跃程度、性格特征及特长爱好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各组成员不超过六人的原则划分班级小组。通常一个班级可以划分为六至七个小组,基本保障每个小组的综合能力等情况大致相当,让全班学生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合理开展小组的各项学习活动。之后,再让各个小组成员自主进行民主选举,推选一位组长。组长全面负责本小组的日常工作,包括课堂纪律、作业收发、卫生状况、两操情况、就餐就寝、功课辅导等。

1.定组名,定目标,构建学习共同体

团队是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应具有正确的奋斗目标、明确的核心思想,所以班主任在小组初具规模时,就应引导小组成员共同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颇具内涵的名稱,如一马当先、天天向上、勇攀高峰等积极昂扬的四字词语,也有哈佛、清华、北大等大家梦想的大学校名,等等。然后开展班会活动,让学生明白优良团队的相关知识,如“团结就是力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同学就是成长的资源”“每天进步一点点”“做他人需要的人是幸福的”“承担责任,不拖累他人”“做团队中不可替代的人”等。在此基础之上,让小组成员确定本组的核心思想,如“挑战一切,完成极限”“团结合作,共同进步”“认准目标,奋勇向前,决不放弃”等。接着由组长带领大家为小组和组员确定清晰可行的奋斗目标,如团队奋斗目标有“团队六人,人人上普高”“历次考试成为班级进步最大团队”“争做榜样,成为在学习精神上、考试成绩上、思想品德上的优秀小组”等。真正让每个小组都能够成为积极向上、乐学求进、互帮互助的学习群体,实现小组共同目标。

2.明任务,明评价,打造班级真团队

明确了小组共同的思想和奋斗目标,也就真正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在随后的团队建设中,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和制定,尽量剔除老师认为十分正确和必要、但学生实现不了和不便于监督执行的条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组长和各成员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从班级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班级观和集体观。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班级团队组建之初形成共同的任务要求、纪律意识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构建正确的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

确定了组名、奋斗目标、明确了《班级公约》和评价标准,然后就要确定小组分工了。每一名成员在团队中都要担任不同的任务,班上不再有班干部,班级每天都由一个小组承担班级值周的任务,职责包括各小组作业收发及等级记载、各小组课堂纪律及状态记载、各小组参加集会及两操情况记载、各小组就餐就寝情况记载、班级卫生、器物管理等。班级每个团队轮流值周,人人都是班级的管理者,人人都是班级建设的参与者,形成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管的班级真团队。

3.有组织,有管理,人人做团队主人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小组团队,明确了相对清晰的团队管理模式,每个成员都具有清晰的团队责任意识,班级团队文化建设正是把这些孤独的个体捆绑在一起,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激发每一个团队成员积极的趋同心理。在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口号、共同的规则建立后,形成同荣辱、共进退的学习共同体,形成团队整体进步的学习氛围,从而使每一个团队成员都逐渐明白:个人进步并不是真正的进步,只有团队整体进步才能算进步。在这样的整体氛围中,上课睡觉的学生渐渐没有了,厌学的学生也少了,大家都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班级学风纯正,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实质性改善。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就是这个团队中的真正主人。

二、创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班级团队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明白“团队协助,整体进步;团队发展,整体评价”的思想。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森林效应、木桶理论和金字塔理论,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团队评价,永远只评价团队。

1.建立全面评价体系

学校将各项指标转化为进步折线图,以动态评价将进步的团队呈现出来。例如,考试成绩各类指标有平均分、合格率、后十名进步率等指标;学生会值周总分曲线、学校教师值周总分曲线包括包干区、车棚、自习、课堂纪律、两操、校服等指标;还有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长跑比赛、节日手抄报比赛、秋季运动会等。各个班级将对团队的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实行日报、周结、月兑现制度。学校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大型评价:由各个班级根据各项指标评定曲线向学校推荐一个优秀团队和一个进步团队,并制作大型展板宣传表扬。学校实行“两期”“两团”展示制度:“两期”即期中和期末 ;“两团”即优胜团队和进步团队。

学校评价分为年级团队、班级团队、学科团队,以达到学校整体目标,全体教职员工人人有份,学校整体目标没达到,不予计算。

2.团队评价,促进班级整体进步

整体性原则是指教师的评价只针对团队整体评价,不对学生个体作评价,学生行为表现都代表团队整体,而不是个人。班上每月评选一次优胜团队和进步最大团队,学校每两月进行一次优胜团队和进步最大团队的展示。奖励和惩戒团队成员人人有份,学生的热情和责任意识空前高涨。在班级团队文化建设的改革中,课堂是“活动式节点化反思性”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课堂上实施“三卡三色一黑卡”评价法。

“三卡三色”评价属于激励评价,即智慧卡、参与卡和协作卡,这三种卡又分别分为绿、黄和红三种颜色。绿色表示团队表现非常优秀,黄色表示团队表现比较好,红色表示团队该努力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个团队的表现,每节课都进行发卡小结,只评价团队,不评价个人。“一黑卡”评价属于批评评价,即在评价中对于团队活动参与不积极、缺乏协作精神、不能深入思考的团队进行批评,此评价只评价团队,不评价个人。在团队评价中,教师始终遵从的评价宗旨为:及时评价,鼓励进步,团队整体提升。

3.小组评价,坚持进步性评价模式

学校在班级团队文化建设中的评价模式是以进步为标杆的评价,坚守“进步是硬道理”,一个学生或者团队只要今天能比昨天强,明天会比今天好,那么“每天进步一点点,千日就可积累一大步”的理念。把“一日常规”“作业质量”“活动表现”“学习成绩”等项目转化为进步曲线,实行“可视管理”,既客观又公正。

各个小组在制定班规时确定自己喜欢的奖励办法和自己小组能承受的惩罚办法,一旦出现赏罚主动承担,绝不回避。每个班级在制定班规时就会一并制定团队最喜欢的奖励方式,每个班级、每个小组都会出现很多个性化的奖励方式:故事比赛、老师送书、进步棒棒糖等,然后在获得奖励的时候或抽签或师生商定奖励办法。每个班级在制定班规时就会一并制定团队成员共同认定的惩罚方式,每个班级、每个小组都会出现很多个性化的惩罚方式:绕操场跑三圈、扫厕所等,然后在获得奖励的时候或抽签或师生商定奖励办法。

将团队意识融入班级文化,能让学校营造一个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学习型组织。从宏观上看,班级团队文化建设发展需要团结协作,使班级团队成员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并共同进步;从微观上看,班级团队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乐于助人、谦逊宽容的美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班级管理中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班级成员,影响班级每一个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所有班级团队文化建设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曾敏洁,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东方红中学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 赵 庭

猜你喜欢

成员班级评价
班级“无课日”
两只挂钟
我家的新成员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课题组成员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