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谈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建设

2017-03-15邵长剑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邵长剑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建设不断深化,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通过“一个基地、两项培养”的理念,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机制、“双向多元反馈”的评价机制,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发展育人的方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指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顺应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相渗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纪律、职业精神等的总称,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则是以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培养目标,以高校为载体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培养基地。

一、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建设理念

(一)校企合作是检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实效性的重要内容

校企合作克服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对知识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体验;重基础、轻拓展等的弊端,将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有机结合,弥补了学校教育缺失的部分,提高了企业用人的实际效率。

首先,从学校来讲,虽然开设了很多有关职业道德培养的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等,但实际往往倾向于传统讲授,所讲内容涉及理论性的职业规范和要求,与企业对职业道德的针对性和职业性要求相差甚远。这不仅影响高职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还影响了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质量问题。高职院校作为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其人才培养是以市场为导向、技能为重点、就业为目标,学生虽可掌握部分职业道德要求,但要真正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还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学校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类专业学习中,将理论教育与企业要求紧密结合。

其次,从企业来讲,企业的人才选拔、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等无不渗透着职业道德成分。高职生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必须具备现今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企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其员工具备职业理想、进取心、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责任感、等职业道德要求,而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恰恰是学校教育所忽视的部分,以致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多在技能方面突出,而职业道德培养亟须加强。因此,企业的要求成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联系了学校和企业双方,将双方所需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培养目标也在这一互利共赢的模式下得到检验。

(二)树立“一个基地,两项培养”的基地建设理念

一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二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定期反馈实习生的职业道德状况,学校依据反馈的情况改进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优质的毕业生竞争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顺应“十三五”规划发展要求、“互联网+”发展趋势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必须有质的提升。其次是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强调要加强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毕业生发展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应始终坚持这两项培养作为自身发展的建设理念。

二、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建设机制

(一)“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仍处在发展阶段,须要借助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两门课程不能直接指导学生在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因此,“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就是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研究落实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涵,将企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渗透到这两门课程或更多专业课程,将思想道德理论和职业要求结合、将教学知识和企业素质要求结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培养,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职业道德培养基地模式。

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現状,就要不断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改革,把职业道德教育向企业延伸,不断丰富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需要高职院校从顶层制度设计,加强监督和指导,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和合作企业共同培育提供制度保障。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机制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是新技术、新思维的前沿群体,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应当具备丰富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要做到使“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坚持“德育为先”。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力促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校企合作是适应学校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有效形式,通过学校的职业道德培养和企业的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培养,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其就业竞争力提升。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对学生的教育可能只是停留在观念道德层面,这些观念尤为需要在合作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体现,才能增强其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习惯等,最终形成个人的良好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三)“双向多元反馈”的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情况和职业道德实践状况有赖于合作企业的反馈,合作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和理论知识学习有赖于高职院校的反馈,在双向反馈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培育内涵具有多种形式来实现。

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和企业的作用,引导合作企业参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学校建立多元职业道德评估机制,并建立由学校、企业代表、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网络。另一方面,“双向多元反馈”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责任到学生自我评价、企业评价、教师反馈等,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充当制度完善的重要场所,提供实现目标的作用。

三、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建设方式

(一)文化育人

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文化育人方式应是把社会理想和人类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内心的进程。要实现以上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机制建设,就必须营造多元的高职校园文化环境。

第一是基础文化,如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筑风格等,如哈佛大学校园里的建筑群反映着古典美和现代美的结合,激发学生怀揣着虔诚的心学习和研究。结合互联网时代契机,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学生和合作企业提供交流互动平台。实现校园内网点遍布教室和办公室,实现资源共享。开设合作企业信息交互平台,各部门通过平台实现实习学生情况反馈和跟踪,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实效。

第二是活动文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不仅仅是把学生培养成技术的工具,而是促使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运用。如耶鲁大学通过每年的艺术品展览、话剧演出等活动营造人文艺术氛围,剑桥大学的募集善款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校园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可以为学生提供行为参照,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一方面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了实践活动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学生步入合作企业提供了前期预备工作。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活动文化应有别于普通院校,更加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理论在校园活动中的运用,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校园中的检验。

第三是价值文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形成的办学理念是合作企业尤为看重的,此价值文化是开发更多合作企业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如牛津大学“追求学术性、培养有教养的人”,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等。高职院校应借鉴大学精神对人文自由、批判创新等价值文化的要求,提升自身价值文化建设层次,形成高职特色的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形态。同时,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价值文化也要兼容合作企业对人员价值的要求,将价值文化教育和企业职业道德要求想融合,体现出职业道德情怀的价值文化。总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是具有大学价值文化共性特征,并兼具自身职业道德培养特色的文化,融合合作企业文化要求,为社会需求服务。

(二)实践育人

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建设是高职毕业生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适应角色转换的重要场所。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借助校企合作的形式突破了专业限制、课程限制,实现了理實结合,充分达到了实践育人的目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纪律、职业精神等需要在合作企业中具体实践。

第一,做到重视实践,学以致用。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培养出的高职毕业生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是被社会普遍认可、被企业普遍欣赏的。如第一阶段为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职业道德,是在任何岗位都普遍适用的;第二阶段为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纪律等差异化职业目标教育;第三阶段为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通过校企合作,检验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效果,平衡差距。

第二,做到劳体结合,劳动成长。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理论教育往往不容易被学生接受,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如每学年实施校企参观,尤其是第三年校企合作实践,让学生以亲身实践经历收获劳动成长财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易受到物质利益影响。作为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学生的劳动态度直接影响其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如企业工商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弥补欠缺。加大教学与科研、学校与企业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形式,利用合作企业等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劳动实践能力。

第三,做到观念提升,知行合一。职业道德培养基地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更深层次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避免坐而论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校企合作企业对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意识要求逐年递增,因此,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要引导他们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观念,做到知行合一,提升就业能力。

(三)发展育人

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坚持发展育人,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促进高职毕业生全面发展。

第一是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职业道德培养基地需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合作企业反馈过来的市场需求、社会发展要求,指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准确的选择。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学生应当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遵循其个性完整、个性独特的特点,做到学以致用。个性是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自觉地进行,并随着世界观、人生观的变化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得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做出改革,一方面增强了企业、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注度,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另一方面合作企业也可接收到具有较强适应性、较高综合技能的高职毕业生。

第二是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在自我认知、心理发展水平等方面较普通院校学生较弱,职业道德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所提倡的和谐发展就是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能在合作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义务心、自我调控能力和思考处事能力,形成较好的价值观念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以和谐人格增强自身竞争力。

第三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要求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具备持续发展和完善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和在企业期间应当持续不断的获取运用创新知识能力、个性发展能力、素质提升能力等。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岗位平台,这就要求学生在岗位上锻炼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而这一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更需要将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的重要方面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邓明珍.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33).

[2]张雅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个性化职业软素质教育模式构建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6).

[3]韦巧燕.个性与大学生个性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1,(06).

编辑/于金苗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