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特征与构成

2017-03-15刘士祺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构成内涵

刘士祺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在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应用性、灵活性、基础性5个特征,并有方向、层次、规格、类型等4种构成要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特征;构成

20世纪80年代初期,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国高职教育不仅应运而生而且异军突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30多年来,在高职教育的不同历史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曾有过多种表述,首先是“较高级技术员和相应层次的技术、管理人员”,其次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接着是“高技能人才”,后来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最近是“技术技能人才”。虽然表述不同,但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的高职教育,通过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今,国家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从现代科技视角出发,确立了职业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从而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创新发展,其中“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继之,教育部编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也进一步强调,要“支持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职业院校骨干专业特色发展”。这无疑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和院校发展方向的科学预见。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其目标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和焦点所在。在此,有必要首先阐释一下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几个概念。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有广狭二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社会对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在现实语境下,人们对教育目的一般取其狭义,本文即是如此。教育目标作为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构成普遍与特殊、概括与具体的关系。说到底,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教育目的之所在,它反映和体现了教育在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诸方面对人的培养所提出的要求。与此相联系,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显性化,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只有借助于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方可实现。而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又在于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实际完成。在这里,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手段还在于教学目标的实施与完成。

就实质而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既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检验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部于2011年10月印发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2012年6月,教育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又强调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因而必须“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建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至此,我们可以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作如下表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第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为导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既离不开技术技能操作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技术技能的转化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技术技能人才。顾名思义,作为专门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是介乎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之间的一种人才,既包括操作型人才,也包括创新型人才,还包括转化型人才。第三,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发展型意味着人才要具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潜质和能力,复合型意味着人才不仅凸显专业技能,而且颇具相关技能,创新型意味着人才个性上富于开拓性,能力上具有创造性。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養目标的突出特征

既然高职院校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那么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人才层次的高等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但以其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而且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除了其素质结构中的知识所占比重相对较高之外,其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程度也较强。显然,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属于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现在,国家已经明确界定了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同时也重新划分了教育体系,如今我国的职业教育则不再是过去的“断头教育”。

(二)综合素质的职业性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但具有层次上的高等性,而且具有类型上的职业性。首先,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定向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它按照社会分工需要进行专业设置,职业性是其所设置专业的最突出特征。其次,职业性既体现出高职教育在专业上的综合、复合与融合,又表现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性;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职业性更是其优势所在。再次,高职院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解决学生的职业困惑这一价值诉求,更要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必须立足于学生现时就业需求,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三)人才类型的应用性

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依类型划分,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构成专门人才。再进一步划分,工程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又构成应用型人才。显而易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又与普通工科高校所培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不同,他们是应用型人才中颇具技术倾向性的技能人才,亦即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因而其应用性特征更加突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就业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还须注重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四)培养手段的灵活性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结合体。由于职业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是动态的,因而高职院校只有采取灵活的培养手段,才能适合高职教育的自身发展需要。再者,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准定位,使得它必须根据具体的行业背景而进行专业学科建设和课程优化设置,以满足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活动的流动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都是培养手段灵活性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工学结合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应对工学结合过程的灵活变化,着力于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配套的课程体系。

(五)工作岗位的基础性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明确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去向是基层单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提质升级、产业布局的调整转移、用工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之近年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普遍推行,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生产实践之间已经不再是真空地带,而呈现出就业去向日趋多元、紧贴结构调整、密切服务城镇化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可喜局面。为有效培养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的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基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已经有不少高职院校和不少专业采用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成要素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和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同时更有赖于专业、课程、教师队伍、教学环境等诸多内涵的深化与品质的提升。高职院校的优化发展与根本生命力在于,一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方向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和类型不同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予以恰当定位;二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规格;三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四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培养路径的选择与实施。总之,人才培养目标由方向目标、层次目标、规格目标、类型目标等4个构成要素。

(一)方向目标

人才培养既需要立足当前求实效,又应该着眼未来谋长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一所高职院校最基本的办学宗旨。高职院校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从而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充分就业。在这里,所定位的一线岗位恰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就业去向目标,也是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每一名毕业生都应达到的基础性目标。当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仅限于此还是不够的,而应当更为高远,以契合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姑且称之为时代发展目标。即是说,从长远考虑,高职院校需要走国际化之路,重视培养适应外向型企业和国际化城市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层次目标

高职院校目前多是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规划,在不久的将来,实施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层次高职教育的高职院校将日益增多,但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仍然会长期居于主流地位。因此,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层次的目标定位是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的这种高级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对实践知识的掌握上,他们为本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所不及;另一方面,在综合技能的拥有上,他们又强于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这种技术技能人才,不但与高等工科院校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不同,而且也与中职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相异。

(三)规格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是对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标准的规定,这种规定表现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低要求,因而也是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化与具体化。人才培养的规格既不能拔高也不能缺位。如果以发展性资格而不是以入门性资格作为技术技能的规格标准,则会造成规格标准难以实现;而培养规格的缺位,又势必影响培养目标的可操作性。就构成要素而言,复合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结构和人格素质结构构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其中,复合知识结构强调知识结构的基础性、综合性、前沿性,体现出博、专、新的特征;综合能力结构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中主要是实践技能、人文技能和综合技能;人格素质结构强调思想修养与现代人格理想塑造相结合,包括精神品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类型目标

大体而言,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4类。其中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则由实施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高职院校来培养。目前,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有多种表述,但概括归纳起来说,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专门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就是专门人才。对应用型人才还可以具体划分为两类人才,即技能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或者将这两类人才统一称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说,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一种处于技术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重叠带或交叉点的具有技术倾向性的技能人才。作为应用型人才,他们又以技能为主要特征,不但具有技术应用能力,还具有技术管理和技术研发能力。

四、结语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但由于社会需求的广泛性和变动性,又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突现出不确定性。恰恰相反,只要掌握技术技能人才的供求状况、立足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不同特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完全可以得以确立。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改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进行不断调整和修订。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由最初的“高级技术员”调整为“技术技能人才”就是如此,当然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所具有的灵活性使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匡瑛,石伟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2).

[3]梁国胜. 我国高职教育在校生首破千万[N].中国青年报,2015-12-03.

[4]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5]仲耀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于金苗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构成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