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2017-03-14包星海栾立标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微丸释药血药浓度

包星海,栾立标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南京 211198)

缓控释制剂包括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缓释制剂是指能在长时间内持续释放有效成分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控释制剂是指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以长时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缓控释制剂可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时间及部位。近年来,缓控释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临床上的研究热点。笔者查阅近年来有关缓控释制剂的文献报道,并对其优点、释药类型及作用机理进行以下综述。

1 缓控释制剂的优点

与普通制剂相比,缓控释制剂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1)使用方便。采用普通制剂进行治疗的患者每日需要服药数次,而采用缓控释制剂进行治疗的患者每日仅需服药1~2次。部分缓控释制剂的服药间隔可长达数周。2)释药平缓。与普通制剂相比,缓控释制剂中有效成分的释放较为缓慢、平稳,从而可有效地避免血药浓度的明显波动,减少血药浓度“峰谷”现象的出现。3)毒副作用小。由于缓控释制剂可以减少血药浓度“峰谷”现象的出现,应用缓控释制剂可减少患者因血药浓度过高而发生的不良反应[1]。4)定时、定位、定速效应。缓控释制剂通过其独特的释药机制可实现药物释放的定时、定位、定速,从而可使药物发挥出更好的疗效。

2 缓控释制剂的释药类型

缓控释制剂根据释药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定时类缓控释制剂、定位类缓控释制剂和定速类缓控释制剂[2]。

2.1 定时释放技术

定时释放技术又被称为脉冲释放技术。采用定时释放技术研制的缓控释制剂可根据人体生物节律释放出患者所需的药量,使药物能够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出现[3]。通常情况下,药物释放的时间点根据时辰药理学的研究结果确定,并通过调节缓控释聚合物的种类和用量等方式使得药物在预定的时间点被释放[4]。

2.2 定位释放技术

朱丽芳[5]研究指出,缓控释制剂的定位释放可增加人体特定部位对药物的吸收,使得药物能够浓集于特定部位,从而可实现局部治疗的目的。例如,采用定位释放技术研制的缓控释制剂可长时间滞留在患者的胃肠道内,增加胃肠道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可更好地治疗胃肠道疾病。张梅君等[6]的研究证实,采用胃漂浮、胃膨胀、胃生物粘附等技术可实现缓控释制剂在胃内滞留的目的。陈丽娟[7]研究发现,肠道定位给药技术可避免药物在胃内的强酸环境下降解失活,同时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

2.3 定速释放技术

定速释放是指缓控释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以特定的速率在体内释放,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石雷[8]的研究结果显示,缓控释制剂的定速释放可减少患者体内血药浓度明显波动的情况,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毒副作用。

3 缓控释制剂的种类

缓控释制剂主要包括骨架型缓控释制剂、包衣型缓控释制剂、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胃内漂浮型缓控释制剂及缓控释微丸等。

3.1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根据骨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亲水凝胶型骨架缓释片、水不溶性骨架缓释片及蜡质骨架缓释片。其中亲水凝胶型骨架缓释片可实现长时间在胃内停留的目的。赵红[9]研究指出,调节骨架缓释片释药速率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骨架材料的种类和用量、添加制孔剂以增加药物释放孔道等。

3.2 包衣型缓控释制剂

包衣型缓控释制剂是指在片剂或微丸的表面上包一层衣膜,使其在特定条件下被溶解而释放药物,进而达到缓控释药物的目的[10-12]。包衣型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机理包括扩散释放机理和溶出扩散机理。近年来,包衣型缓控释技术在缓控释制剂的研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

3.3 胃内漂浮型缓控释制剂

胃内漂浮型缓控释制剂主要是根据流体动力学研发而成[14-15]。胃内漂浮型缓控释制剂可长时间漂浮于患者的胃液之上,且不受其胃排空速率的影响[16]。此类制剂可在胃内漂浮的同时,以预期的速率释放其有效成分[17]。在完成释放后,剩余的制剂可自行从胃中排出。

3.4 缓控释微丸

缓控释微丸根据释药机理的不同可分为骨架型缓控释微丸、膜控型缓控释微丸及骨架膜控结合型缓控释微丸[18]。缓控释微丸的直径通常小于2.5 mm。与单剂量剂型的口服片剂相比,缓控释微丸的作用表面积较大,从而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9]。

4 小结

近年来,缓控释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临床上的研究热点。笔者认为,随着有关缓控释制剂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缓控释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1]童春媚.灯盏花素膜控释片的研制[D].广州市:广东药学院,2015.

[2]徐群为.现代药剂学研究进展[C]// 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暨“蓝丰生化”农药论坛.2009.

[3]丰蕾,张建军.缓释控释浅析[J].黑龙江医药,2006,19(5):395.

[4]李荣.口服药物缓释控释制剂及其发展[C]// 江苏省药学会华东地区药剂学术会议.2006.

[5]朱丽芳.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18):26-27.

[6]张梅君,王志强,吴继禹.胃滞留型给药系统研究概况[J].医药导报,2009,28(8):1062-1064.

[7]陈丽娟.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1,13(3):18-20.

[8]石雷.辛伐他汀缓释片制备工艺的研究[D].杭州市:浙江工业大学,2009.

[9]赵红.缓释骨架材料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08(33):31.

[10]宋娟,潘金火.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7,38(11):73-75.

[11]王冬梅,许伯慧.长效高血压制剂剂型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09(6):339.

[12]毕立军.新型胃漂浮微球的研究[D].沈阳市:沈阳药科大学,2009.

[13]童群.中药制剂中的新剂型[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12(2):22-24.

[14]易涛.洛伐他汀缓释片的制备与评价[D].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2004.

[15]成雄凯.盐酸氨溴索渗透泵控释片的研制[D].济南市:山东大学,2008.

[16]宋华,周毅生.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制剂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中南药学,2004,2(3):161-163.

[17]曲莉,王智民,仝燕.胃滞留漂浮型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7):66-70.

[18]陈盛君,朱家壁.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4,31 (3):177-181.

[19]陈婷,张倩,宋洪涛.口服缓控释微丸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1,29 (3):169-172.

猜你喜欢

微丸释药血药浓度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二十味沉香微丸对绝望小鼠行为及海马5-HT系统的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伊维菌素释药行为与介质中溶解度相关性研究
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交联聚维酮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麻黄对甘草3个成分血药浓度的影响
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释药特性的评价
2-甲氧基雌二醇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药研究
探究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微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