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地毯大作用
——利用班级语言区域引导中班幼儿开展创编活动的探索

2017-03-13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幼儿园陈贺芳

家教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猫猫垫板荷叶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幼儿园 陈贺芳

小地毯大作用
——利用班级语言区域引导中班幼儿开展创编活动的探索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幼儿园 陈贺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语言创编能力对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激发幼儿阅读和创编的兴趣,我们在班上开设了语言阅读区“会说话的地毯”,即在阅读区投放若干废旧垫板,以此为载体,在理解儿歌及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语言创编游戏活动。旨在以班级语言区域活动为平台,创设符合幼儿创编能力的环境和条件,并通过借助原规范句式、图谱结合、符号提示、留白拓展的形式,辅以精心设计的步骤方法,探索发展幼儿儿歌创编能力的方法,促使幼儿的语言创编能力在操作与互动中得以有效发展。

一、借助原规范句式进行配对仿编

《躲猫猫》是一首朗朗上口,句式固定,富有强烈节奏感的儿歌。内容如下:

藏猫猫,藏猫猫,白云后面藏什么?白云后面藏小鸟。

藏猫猫,藏猫猫,小草后面藏什么?小草后面藏小兔。

藏猫猫,藏猫猫,荷叶下面藏什么?荷叶下面藏小鱼。

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这首儿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将在区域活动中创编儿歌的环节放到了中班开学初。然而刚从小班升入中班的幼儿,在语言表达中有不完整性和不规范性的特点,我们借助这首儿歌规范又简单的句式,将废旧垫板作为一个平台,引导幼儿在熟悉的基础上仿编或创编,让幼儿逐渐学会改变自身语言的随意性。

首先,我们在语言区“会说话的地毯”上,三三两两地贴上白云、小草和荷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想象:白云和小草的后面还可能躲着什么?荷叶的下面又会躲着什么?然后请小朋友拿着各种图片去配对寻找。例如荷叶的下面还会躲着青蛙,孩子们先将青蛙图片藏在附有荷叶图片的垫板下面,然后一边操作一边创编儿歌:藏猫猫,藏猫猫,荷叶下面藏什么?荷叶下面藏青蛙。

又如儿歌《谁和谁好》,内容如下:

谁和谁好?藤儿和瓜好,

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谁和谁好?我和小朋友好,

大家来唱歌,一起上学校。

这首儿歌句式规范,里面提及的蜜蜂和花儿等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景物,属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迁移运用。在创编儿歌之前,需要我们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来自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为什么谁要和谁好?通过这一关键问题来帮助幼儿获得关于创编的核心经验。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语言区设计了一起来铺地毯的游戏情节,事先在废旧垫板上贴上了各种图片,如花、太阳、飞机、牛奶、电话等,引导幼儿将是好朋友的地毯配对铺在一起。有些事物间的联系很明确,如花和太阳,孩子很快能配对铺好地毯,并能仿编出:谁和谁好?太阳和花好,太阳照着花,花儿眯眯笑。而越到后面地毯越难铺,因为有些事物之间看似毫无关联,如汽车和牛奶,当最后还剩下这两块垫板时,孩子们很疑惑,于是教师顺势引导:他们可以成为朋友铺在一起吗?汽车和牛奶会有什么联系呢?孩子们马上想起来,汽车里面可以放牛奶。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创编:谁和谁好?牛奶和汽车好,牛奶坐在汽车上,一起去旅行。教师运用地毯配对游戏,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创编,同时让孩子明白,事物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隐性或显性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样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二、采用图谱结合的形式进行创编

四五岁的幼儿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根据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特征,运用直观的图示很有必要。我们把诗歌的内容在地毯上用简单形象的图谱呈现出来,以减少幼儿记忆负担,从而协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儿歌《虫虫虫虫爬》就是个很受启发的案例,内容如下:

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

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

青蛙青蛙跳,跳到鱼儿家。

鱼儿鱼儿游,游到谁的家?

小朋友跑呀跑,跑回自己的家。

这首儿歌简单、有趣,陆续出场的角色将儿歌内容一波一波地推进。采用了循环儿歌的形式,有很强的节奏感,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开头呼应,清楚地展示了小动物之间的行进路线。

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我和周老师根据儿歌的节奏框架,在垫板上设计了小动物的行进路线图谱,每个动物之间用箭头串联。在引导幼儿创编时,我们保留了飞、爬、跳、游等标记符号,让幼儿根据符号来拓展想象,还有哪些会飞的、会爬的、会跳的、会游的动物?小朋友们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并画下来贴在地毯的相应处,看着图谱能迅速地仿编出一首新的儿歌。其次,由于地毯是铺在地上的,方便孩子们可站、可蹲、可坐、可趴、可躺,因此更适合孩子们在地毯上进行表演。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一边念儿歌一边进行表演,每个孩子除了记住自己的角色以外,还必须记住同伴所扮演的角色,这对孩子的表演表现、倾听以及合作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地毯上这张多功能的图谱使得很多障碍轻松地得到解决,可见,小地毯发挥了大作用。

三、借用符号留白激励幼儿自主创编

儿歌《夏天爱什么》是适合在中班开展的语言活动,在仿编的时候我们一度出现了瓶颈,不知道该抓住哪个重点用什么形式来引导幼儿进行仿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征,我们将儿歌进行了适度的删减,最后试教的儿歌内容是这样的:

秋天喜爱,把树上的黄叶抖掉;

冬天喜爱,给小河贴上冰的封条;

春天喜爱,撒处处花花草草;

夏天爱什么?只有我知道,

我知道:夏天爱吹口哨,你听,

“知了、知了”吹得多么热闹!

在活动初期,我们把创编夏天的重点放在了你还听到什么?可是幼儿的思维一下子被固定了,创编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孩子在夏天能听到的动物叫声并不丰富,因此,我们重新作了调整,在地毯上分别出示了“鼻子”“耳朵”“眼睛”三张标志图片。教师顺势引导:孩子们,夏天到了,你还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呢?在老师有针对性地启发下,孩子们豁然开朗,仿编的美文让人回味,如:

夏天爱什么?只有我知道,

夏天爱唱歌,你听,

“呱呱、呱呱”唱得多么欢畅!

夏天爱什么?只有我知道,

我知道:夏天爱跳舞,你看,

荷花在池塘里迎着风儿,

像个仙女翩翩起舞!

夏天爱什么?只有我知道,

我知道:夏天香味飘,你闻,

栀子花开,芳香扑鼻来!

……

在地毯上贴上了不同的标志,激发了幼儿自主创编的欲望,带着这样的收获与思考,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再次进行了尝试,这次选择的内容是中班散文诗《花园里有什么》,内容如下:

猜猜看!花园里,

看得到的是什么?

看不到的是什么?

不用猜,我知道。

花园里

看得到的是

丁香花、

酢浆草、

金盏菊,

以及小小的椰子树;

还有……

还有……

哎呀!太多了,

我说不完啦!

花园里

看不到的是

花草的清香,

凉凉的微风。

还有呢?

还有……

还有……

哎呀!我不知道啦!

我没看见,怎么会知道呢?

翻开土地来看一看!

里头有什么东西?

哇!

这是树的根,

这是草的根,

这是蚯蚓挖的隧道,

这是小蚂蚁的蛋。

中班幼儿有自主表达的需要和能力,通过几个细节的预设,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敢于表达、乐于表达。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散文诗所创设的意境中,能够用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耳朵听到的,以及地下看不到的,确确实实存在的,孩子们都能逐步地感知、体验、理解、表达表现。

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各种感官来发现春天的秘密、春天的美,同时满足他们好动、好奇的天性,激发幼儿持续探索的兴趣,我们在地毯上投放了两种截然不同意义的标志符号,分别表示肯定和否定,一组依然是眼睛、耳朵、鼻子的标记,另一组否定标记表示看不到的有哪些、听不到的有哪些、闻不到的又有哪些。首先,我们结合小朋友的已有经验,提供空白操作卡片,让孩子根据表示肯定意义的标记,添画各种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景物,并分类摆放在相应的标记处,看着地毯上的标记和相应的图片尝试仿编。然后我们请小朋友拓展想象花园里还有哪些是看不到的、听不到的、闻不到的。但是由于受知识面的局限,幼儿创编的景物非常有限,因此我们事先在这一表示否定的标记下分别藏了相应的图片,如蚂蚁的家、还在睡觉的小蝉等等,以便于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自主地翻开地毯去发现花园里更多的秘密。通过这一寻找、发现和讲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拓展幼儿知识面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创编能力。

在全语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班利用语言区域“会说话的地毯”开展的创编活动有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我们在废旧垫板上做文章,辅助图片、空白操作卡等材料、创设了幼儿喜欢的语言游戏情景,并适时调整创编的难点和重点,使它更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真正实现了语言学习领域里所提倡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发现身边的可利用资源,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就能使幼儿在与材料、环境的操作互动中获得语言的发展。

附照片:

猜你喜欢

猫猫垫板荷叶
荷叶像什么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没有垫板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藏猫猫
房卡“藏猫猫”
荷叶圆圆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荷叶游乐园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