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区游戏”在幼儿园晨间户外运动中的应用

2017-03-13江苏省常熟市商城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晨间梯子户外运动

◆江苏省常熟市商城幼儿园 薛 青

“走区游戏”在幼儿园晨间户外运动中的应用

◆江苏省常熟市商城幼儿园 薛 青

一、晨间户外运动的现状分析

晨间户外运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对幼儿身体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所倡导的晨间户外运动应是在开阔、自然的户外环境中,让幼儿充分地接触日光、新鲜空气等自然因素,能够真正自由地、开放地活动。通过晨间户外活动中幼儿的走、跑、跳、蹲等练习,锻炼其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增强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促进其环境适应能力。此外,晨间户外运动还能让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得到发展,体验到分享、移情的重要性以及养成良好的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对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和具体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纵观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的现状,幼儿活动的空间、活动形式的呈现还是比较局限,主要原因归结于以下两方面:

(一)受传统模式影响

幼儿园采取较多的晨间锻炼活动就是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活动器械的投放为主线,结合“一物多玩”的活动重点,以老师的组织形式为支架,层层深入。我们一般采用先分散后集体的模式开展。例如,分散游戏“好玩的球儿”是孩子们喜欢的晨间游戏,每次他们拿到小球就会有新的玩招,花式拍球、小球进洞、小球投篮、击球大战、传球游戏等。在集体活动中,一个圈一个球:第一层次赶着“小猪”直线走;第二层次赶着“小猪”绕障碍物曲线走、前进后退等。这样的方式,虽说也能调动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权、活动量的把控、自我能力的感知提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受园所场地限制

一些发达国家幼儿园户外活动受到格外重视,特别是北欧的挪威、瑞典等国。我们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各不相同,有的以草坪为主,水泥地为辅;有的多为水泥地,草地很少;更有幼儿园连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标都很难确保。怎样充分挖掘园所户外场地的价值,合理有效地利用每一块地、每一面墙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走区”游戏的概念

我园实施的“走区”游戏,就是将幼儿的晨间户外活动根据园所场地布局、幼儿体能要求、年龄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将游戏内容划分为走跑区、平衡区、投掷区、攀爬区、跨跳区等。每个区域针对性地提供丰富、有层次的游戏材料,每天以班级为单位轮流进区活动,通过场地器材调控、活动量调控、问题情境调控、教师观察指导调控等策略来实施。“走区”的过程中,幼儿能拥有活动的选择权,成为晨间户外活动的真正主人,使户外运动游戏达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丰富和活跃幼儿的生活,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晨间户外运动的习惯。

三、“走区”游戏创设的原则

(一)体能发展化原则

幼儿的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协调、平衡、耐力、柔韧等素质;基本活动技能包括走、跑、跳跃、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在划分晨间户外运动区域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据身体素质与技能发展的要求,全面创设有益于孩子身心、体能发展的晨间户外运动区域。例如走和跑的技能,在很多的游戏中都能相辅相成地开展,因而我们可以创设为“走跑区”,提供大小不同的游戏器材,有效引导幼儿进行运动锻炼。

(二)场地合理化原则

幼儿的晨间锻炼是在多样化的户外场地上进行的,不同场地的差异很大,要综合考虑合理性、安全性、利用率等问题,让晨间的户外场地真正成为幼儿的锻炼场。可根据场地的大小安排活动内容,让每个活动中的幼儿都有适当空间。如果场地小就不适合开展类似走、跑这类需要开阔场地的活动。不规则的场地或狭小的范围在选择活动项目时可以考虑一些固定的游戏,如:攀岩墙、小型钻爬玩具器械组合、小篮球架等。对于一些场地空间本就不充裕的园所来说,更应考虑幼儿园户外地面、空间的利用率。如一些幼儿园户外绿化较多,那是否可将这些树木进行架构、组合,为孩子运动所用。我们可以在树木之间设置一些软梯、秋千,让幼儿和大树互动起来;再如一些宽大的墙面,可以安装一些高低不同的竹梯,锻炼孩子的攀爬技能等。

(三)区域游戏化原则

幼儿园的晨间户外运动并不是单一的体能训练,它是一种综合的游戏实践活动。教师可创设一些简单的游戏情境,留给幼儿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幼儿带着思考去游戏,让锻炼更有乐趣。小班幼儿可重在调动他们参与运动游戏的积极性,如“钻爬区”,可以在游戏前创设情境“我们要去大灰狼家解救小兔子”,请幼儿钻过山洞,爬过小山,把山顶的小兔子解救下来。这样一来,会激发幼儿的任务意识,让幼儿乐意参与到游戏中来。再如大班幼儿在玩“投掷区”游戏时,可适当增加计分竞赛的形式,培养幼儿团结协作意识的同时,满足幼儿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管理清晰化原则

晨间户外运动按区创设后,对于运动器材的分类呈现、幼儿“走区”的流程规则、游戏形式的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观察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地让教师和幼儿一起参与到晨间户外区域的管理中,是“走区”游戏有效开展的保障。在合理“分区”后,可为每个区推选2~3名教师和1~2个班级作为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游戏材料的收集、制作等。在“走区”游戏实施期间,还可对每个区的游戏情况做适当的记录,以便调整完善。

四、“走区”游戏开展的实践效果

经过一阶段的尝试实践,较传统晨间户外运动游戏而言,“走区”游戏对幼儿体能的发展、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将晨间户外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简单从两方面来说说实践效果:

(一)幼儿方面

镜头回放:今天轮到我们班进平衡区游戏了,萌萌一蹦一跳地站到“梯子桥”(用两个轮胎一条长竹梯架构成)前,准备在梯子上走一走。她小心翼翼地将两只脚踩稳在梯子的两侧,刚想跨步走就不小心踩空了,她准备踩稳后重新走,可走了两三步小脚又打颤,没能在梯子上平稳地行走。虽说萌萌有些小沮丧,但她一边小嘴嘟哝着:“我还是玩独木桥吧。”一边走到了一旁的独木桥上。相比走“梯子桥”,这可简单不少。她像开小飞机一样伸出双臂,来回在独木桥上走了好久,越走越稳,胆子也随即大了不少。在玩了一会独木桥后,我观察到萌萌又回到了“梯子桥”边,这会儿她可利索多了,两只小脚有序、慢慢地向前移动着,在摇摇晃晃中把“梯子桥”走完了。在下桥的那一刻,我看萌萌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游戏中的萌萌在尝试几次“梯子桥”游戏后,发现自己完成这个任务或许有些困难。因为在平衡区教师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运动器材,她并没有完全退出游戏,而是选择了同一区域难度相对低一些的游戏。同是锻炼平衡的技能,经多次练习,从心理、动作技能上慢慢突破,最后也能尝试完成难度较高的任务。

所以说,在“走区”的游戏过程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能力,判断哪些游戏自己已经能够“驾驭”;哪些游戏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哪些游戏是需要和同伴一起协作完成……这一过程,正是孩子对自我运动能力的一种有效审视、感知。同时,在划分了一定的区域后,运动环境变得相对开放,内容更有针对性、多样化,幼儿能够自主选择游戏项目,选择同伴,自主参与活动,自主表达交流经验,不仅保证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身心得到锻炼,还激发了幼儿更多的内在潜能。

(二)教师方面

镜头回放:晨间锻炼刚结束,隔壁班的X老师就在年级组群里发了一条“友情提醒”。她们班玩的是“跨跳区”,呈现的游戏是:将3个40厘米高度的跨栏间隔排成一排,鼓励幼儿连续跨越这3个跨栏。但从她们班级幼儿活动的情况来看,只有小部分孩子能尝试完成,大部分孩子都非常困难。X老师建议明天进“跨跳区”活动的班级能事先根据幼儿实际能力做好调整,比如降低跨栏高度,以免给孩子的有效运动带来影响。

案例反思:在“走区”游戏中,教师的观察指导成了推动幼儿活动发展的保护伞。在活动中,教师应洞察出区域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孩子活动是否有效、材料投放是否恰当、形式内容是否递进……”在及时发现的基础上,相互交流探讨,为下一次活动做好预设。在一次次的跟进完善中,推进“走区”游戏的开展。

纵观幼儿园现在以幼儿为本位的游戏活动,不难发现,在幼儿自主活动的前提之下,都隐藏着教师的预设指导。晨间户外“走区”游戏也不例外,它对教师的观察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形式要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及时调整丰富,在一次次幼儿与游戏的碰撞中形成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受幼儿喜爱的“走区”游戏。

猜你喜欢

晨间梯子户外运动
幼儿园小班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
开展小微园混龄晨间游戏
冬季户外运动
木梯子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架个梯子去学校
糊涂的我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