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结直肠癌病理检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2017-03-10孟亚飞关秀梅朱林琳包海龙梁国栋迟丽丽高紫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林奇微卫星不稳定性

孟亚飞,关秀梅,朱林琳,包海龙,梁国栋,迟丽丽,高紫薇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病理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结直肠癌病理检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孟亚飞,关秀梅,朱林琳*,包海龙,梁国栋,迟丽丽,高紫薇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病理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作为结直肠癌发展的核心分子机制之一,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结直肠癌病理检测中具有较重要的病理临床意义,且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也是诊断林奇综合征的核心标志物之一,因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结直肠癌的预后效果,优于阴性,也是结直肠癌预后、预测化疗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病理检测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结直肠癌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并不明显,这就使很多患者症状较明显时,已发展到癌症晚期,加大治疗难度。对此,临床做好结直肠癌的诊断、检测工作非常关键。随着临床研究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结直肠癌检测中的意义渐渐深入,对于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诊断林奇综合征、结直肠癌预后中效果较显著,现做如下综述。

1 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林奇综合征检测

林奇综合征作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子宫内膜癌、输尿管癌、小肠癌等[1]。临床在检测潜在林奇综合征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只是依靠相关的指南筛选患者做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则难以将全部患者检测出,而且在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过程中,仅仅将新辅助的化疗患者及炎症性肠病有关结直肠癌患者剔除,这就使待检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

临床诊断林奇综合征患者时,重点检测错配修复基因内的胚系突变,但是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在结直肠癌中的发生率大约在10%~15%间,此种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结直肠癌经MLHl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致转录沉默所致。并且错配修复基因的胚系基因突变携带者患上林奇综合征结直肠癌的危险性非常高。井昶雯[2]等人为了解患林奇综合征相关癌的危险性,筛选152例林奇综合征家族患者研究,结果显示,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小于70岁的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患者,其危险性在70%~80%间。

2 微卫星不稳定性和结直肠癌预后

临床对微卫星不稳定性和结直肠癌预后之间存在何种联系做了深入研究,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结直肠癌疾病患者生存期往往长于阴性患者,但在不同实践研究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效果表现出差异。这可能因筛选研究例数或是其他因素所致。杨光[3]等人筛选98例Ⅱ期、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其预后效果展开分析,其中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病例和无缺陷病例对照,前者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后者;吴波[4]人对最近几年医院接收的267例结直肠癌患者做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总体比值0.61,与无瘤患者生存率0.58展开比对,结果无显著差异。表明微卫星不稳定性表型与结直肠癌预后间存在确定性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后,其临床预后效果还不是充分明确,但部分实践研究证实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组织学特征有相关性。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内存在定量数肿瘤浸润性T细胞,且这些细胞当中存在很多活化细胞毒性的T细胞,能够较好地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所形成的移码新肽,如果出现抗原特异T细胞之后,则会使特异细胞毒免疫反应增强,从而调控机体肿瘤细胞快速溶解。

3 微卫星不稳定性和结直肠癌化疗效果

临床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化疗时,主要选取5-Fu化疗方案,针对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患者,采用单纯的手术方法救治且在术后配合5-Fu化疗方案,其预后效果能够得到较好地改善,但所产生的临床结果表现出差异,其中,大多数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结直肠癌患者难以从5-Fu的化疗治疗中提升临床疗效。罗波[5]等人重点筛选516例(Ⅱ期180例,Ⅲ期336例)已经接受和没有接受5-Fu化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1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98例为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在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结直肠癌患者当中,患者接受5-Fu化疗和没有接受5-Fu化疗,其术后复发率进行比对,结果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微卫星不稳定性阴性患者当中,接受化疗的患者和没有接受化疗的患者相比,其复发率前者相对较高。充分表明,化疗治疗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治疗中,能够大大提升微卫星不稳定性阴性生存率,在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患者中,则效果并不确切。

4 结 语

综上所述,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结直肠癌病理检测中,临床病理检测意义较显著,主要表现为:微卫星不稳定性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准确预测化疗效果,同时还能作为临床诊断林奇综合征基因的一种标志物,最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病理信息,便于临床治疗。

[1] 刘芳芳,张艳桥,沈丹华,等.结直肠癌 Lynch 综合征 MMR 蛋白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16(9):577-580.

[2] 井昶雯,曹海霞,王 卓,等.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MTHFR基因多态性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6,8(3):177-180.

[3] 杨 光,郑绘霞,武丽娜,等.结直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及预后因素[J].中华肿瘤杂志,2016,38(4):283-288.

[4] 吴 波,杨秀峰,白化天,等.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与hMHL1和hMSH2基因突变的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10):775-779.

本文编辑:吴 卫

R735.3

A

ISSN.2095-8242.2017.05.982.01

朱林琳,E-mail:13347005177@189.cn

猜你喜欢

林奇微卫星不稳定性
肿瘤也有可能遗传——林奇综合征
绿鳍马面鲀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
红尾蚺和原矛头蝮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比较分析
林麝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规律研究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枣转录组序列的微卫星特征分析
无 面 岛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
捡臭球的成功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