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并发脑血栓形成69例临床分析

2017-03-10唐宝康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酮症血糖值脑血栓

唐宝康

(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21)

糖尿病并发脑血栓形成69例临床分析

唐宝康

(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21)

目的 糖尿病并发脑血栓形成69例临床分析。方法 应用数字随机方法,从本院接收治疗的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中,抽取69例作为A组;另选同期收治的69例非糖尿病并发脑血栓患者作为B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如肺部感染、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方面以及治疗效果、检测结果等,两组均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早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时掌握糖尿病并发脑血栓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糖尿病并发脑血栓发生率,在临床中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分析。

糖尿病;脑血栓;临床分析

糖尿病属于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有相关的资料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糖尿病发病率大约在9.5%左右,并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1]。经过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引发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大因素,一旦发生脑血栓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进一步分析糖尿病并发脑血栓形成的特点与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脑血栓形成患者展开研究,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数字随机方法,从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收治疗的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中,抽取69例作为A组;另选同期收治的69例非糖尿病并发脑血栓患者作为B组。其中A组有39例为男性患者,有30例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均在26岁-78岁间,平均是(65.4±3.0)岁;患者的病程是3年-8年,平均病程是(3.8±2.0)年。B组有38例为男性患者,有31例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均在28岁-75岁间,平均是(64.5±2.8)岁;患者的病程是3年-7年,平均病程是(3.6±2.0)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病程、性别等,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20%的甘露醇250 mL进行静脉滴注,以降低其颅内压;同时将20 mg的脑复素与10%的生理盐水溶液混合静注,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采取抗凝及降血压治疗。若如果患者出现脑水肿病症且较严重,立刻选择地塞米松辅助治疗,但是给药时间务必控制在7天内。A组69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口服格列美,初始的剂量控制为1 mg/d,治疗时间为7天;另外对患者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以降低其血糖,每天剂量控制为47 u[2]。

1.3 观察指标

经过临床用药治疗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导入SPSS19.0版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其中,均数±标准差(false±s)代表计量资料,率(%)代表计数资料,P<0.05时研究数据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A组69例患者经过一周的治疗后,有肺部感染20例,肾功能不全18例,酮症酸中毒15例,冠心病50例;B组有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不全1例,酮症酸中毒2例,冠心病49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类型在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酮症酸中毒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冠心病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提示,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值与餐后2h的血糖值、尿糖检测存在显著差异,P<0.05,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69例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值,有33例的血糖值为7.8 mmol/L~10 mmol/L,所占比例是47.82%,有34例患者的血糖值高于15 mmol/L,所占比例是49.27%;A组69例患者餐后的血糖值均>10 mmol/L,且患者尿糖的检测结果显示为(+)-(++++)。在B组69例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值,血糖值均在4.5 mmol/L~6.5 mmol/L间;餐后的血糖值均<6.8 mmol/L,且患者的尿糖检测结果提示为(-)。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A组69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20例,生活基本能自理39例,生活不能自理6例,死亡4例;B组痊愈40例,生活基本能自理25例,生活不能自理4例,死亡1例;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具体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数量不断增加,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已经逐步接近10%,加之该疾病是诱发多种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临床上需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血糖值异常增加为主,患者的血糖出现异常后导致其血脂代谢出现紊乱,患者体内的甘油三酯与血胆固醇等增高,使得血浆黏度上升,进而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血流速度,再加上其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血管管壁不断增厚,最终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管腔变窄、弹性减弱,引发脑血栓。

有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出现脉粥样硬化的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要高得多,分析其原因在于:(1)糖尿病患者临床主要特诊之一为血糖耐量低,如果其血糖水平出现异常后则难以有效应用血糖,使得患者的机体出现血脂代谢紊乱,使得机体血浆粘稠度异常升高,最终形成体内血难以流通[3]。(2)糖尿病患者受到高血糖刺激后,其血管管壁就会增厚,与非非糖尿病者对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而这类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弹性下降、官腔狭窄的几率就会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救治,这类糖尿病患者则会出现脑部获氧不足而形成脑血栓。经过本次研究,从并发症类型方面进行对比,A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酮症酸中毒方面的例数高于B,原因可能是由于糖尿病引发脑血栓后发生动脉硬化。而从治疗的方面来看,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原因可能是:(1)A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时间处于较高的状态,导致其血管管壁增厚、官腔变窄而降低了血管的弹性,进而发生脑血栓。(2)糖尿病者在短期内难以构建侧支循环与血液流通恢复,所以病灶部分的脑细胞死亡引发脑血栓。(3)糖尿病者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使得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上升,所以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尽早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时掌握糖尿病并发脑血栓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糖尿病并发脑血栓发生率。

[1] 古今超.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8):1027-1028.

[2] 赵艳莉.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8(07):122-123.

[3] 葛 彪,李冯锐.糖尿病并发脑血栓形成150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0):191-192.

本文编辑:李 豆

R587.2

B

ISSN.2095-8242.2017.05.807.02

猜你喜欢

酮症血糖值脑血栓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