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角度分析失眠与体质关系及治疗建议

2017-03-10李依恩白正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武安市失眠症体质

李依恩,白正学

(1.武安市第一中学,河北 邯郸 056300;2.武安市中医院,河北 武安 056300)

从中医角度分析失眠与体质关系及治疗建议

李依恩1,白正学2

(1.武安市第一中学,河北 邯郸 056300;2.武安市中医院,河北 武安 056300)

失眠症的影响因素是中医体质形成以及转化的重要因素,这就使得研究失眠患者的体质特征有着深远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古典医籍以及现代研究中的中医体质在失眠症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等方面论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中医治疗失眠的建议。

失眠;中医角度;治疗建议。

失眠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但现阶段在对失眠症的研究上多注重于治疗方面,对于其好发人群特点以及发生机理等一系列基础研究相对比较滞后。一般情况下,失眠症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心理情绪、周围环境以及日常饮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这些因素也是导致人群体质形成与转化的重要因素。这也就使得进行失眠患者体质特点的研究,对于失眠症治疗方法的自身革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中医体质以及失眠症的病因病机

在中医学中对于体质的研究探讨始于《黄帝内经》,该书中针对失眠的病因病机以及相关论述都比较分散,而且从脏腑营卫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比如在《灵枢·大惑论》中就提到过:“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矣”。借此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不同体质类型发生失眠症的描写篇幅虽然比较少,但却对失眠症发生的成因以及体质特征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此外在《伤寒论》中也对失眠与患者体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具体体现在六经辨证这一过程中。通过阅读《伤寒论》,可以发现,体质的差异性也会直接决定不同经病类型所导致的失眠症。比如说阳盛内热之体在外感邪气之后,会因为治疗不当而导致火热内炽,从而导致心神扰动,并且出现失眠现象。而对于素体阳虚的患者在旧病复发之后会出汗,并出现因为烦躁而无法入眠。

2 中医体质以及失眠症状的治疗

对于失眠症的治疗也起源于《黄帝内经》,根据其中描述的病因理论,进行失眠症状的治疗时,首先需要从疏通营卫与调节阴阳这两个方向来进行。但是其具体根据体质来进行失眠症状治疗的记载并不多。其中就有对于出现失眠症状的患者进行体质的调节,对于气血旺盛者进行泻火,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进行营养的补给这一治疗原则。也就是说在进行失眠症的治疗时,首先要对患者的脏腑进行观察,并需要明确该症状的病变所在,然后对患者的营卫之气进行合理调节,对于邪气盛的患者则泻,对于正气虚的患者则补。而在具体治疗的过程之中,还需要首先清楚患者的形体劳逸以及情志苦乐这些状况,并在充分了解患者体质的前提下,来进行辨证择药。

通过上述经典的历史沿革,也使得后世的医学世家不断地推陈出新,并在失眠症的临床治疗中充分运用中医体质这一理论。比如在严用和的《济生方》之中就提出归脾汤能够有效地治疗心脾两虚所导致的失眠症状,这也是对失眠症患者中血虚体质的一种认可。因此在具体进行失眠症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在分清患者虚实的基础上来进行治疗,并且需要以补益气血和调节阴阳为主导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而养阴学派则认为人体的五脏中都有相火,而出现失眠症状的人则是因自身体质不足或者久病耗伤等因素而使得自身出现失眠症状,这也就需要根据患者自身体质的差异来对症下药,才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

另从地域环境海拔高度对人的体质和精神状况之影响的现代研究来看,在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高原某单位66名入驻海拔5000m地区作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后结果显示,这些被调查者在此海拔高度作业6个月之后,分别有39.4%和48.5%发生夜间多梦现象,且半夜惊醒和失眠报道率分别高达87.9%和93.9%,因此可得出结论,即海拔的升高对工作人员的整体精神状况有一定影响,多有报道多梦、半夜惊醒、失眠、担惊受怕的情况,尤其是失眠症的出现更为严重。而由此研究可以分析推断海拔的高低与氧浓度的充足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体质的优劣程度,而在临床上注重分析这样的一个人体对氧浓度和海拔的适应因素,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曾有意让低氧环境中的失眠患者到海边度假,结果睡眠质量明显提高。

同时,酸碱度之于人的体质的影响同样在失眠症的出现上有一定关系。中医从整体去认识人体,在人体先天易感的前提下,加之情志过急、气机郁滞,累及脏腑,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人体将会出现心神失养、五脏虚损、功能失调等发病情况。而正常人体动脉血的pH值范围7.36-7.44。当体内生成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超过机体自身调节能力时,或肺肾功能的紊乱导致调节能力严重降低时,均可导致机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据一些现代研究分析,抑郁症存在排酸不足、组织缺氧等状况,且与阳虚密切相关,而从情志致病的角度出发,抑郁症与失眠症有一定的联系,而因其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推断,在治疗失眠症时结合人体体质中酸碱度这一重要环节的分析,从调节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入手,将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笔者通过调整酸性食物、碱性食物的比例改变失眠患者的饮食结构,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当代学者根据中医体质的最新研究进展,将其成果应用到了临床实践之中,并且在失眠症状以及慢性疲劳症状的无器质性病变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如对于一些因为阴虚体质而造成失眠的患者,就需要对其进行滋阴益肾,且首先进行体质的调节,然后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来进行治疗,患者在3个月后即可痊愈。而对于一些体质未虚,但是因为生活节奏的改变或者生活规律变化而导致的失眠症,则需要将调节营卫作为主要方式,并采用一些纳阳之品来进行治疗。总的来说,失眠症以虚为本,其本质无外乎因虚致病及因病致虚这两种,而虚之本与体质关系密切,因此说失眠症状的治疗重点也应当放置在体质的调节上面。

3 结 语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基础研究,可以发现现阶段失眠患者的体质影响因素较之古籍中的描述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也就使得传统的辨证方法对于一些顽固性失眠难以取得有效的改善。因此在现阶段对于失眠症状的治疗过程中,就需要重新探究当代失眠患者的体质特点,并需要借助于作息安排以及饮食结构的方式,来改善患者的体质类型,从而对失眠症状取得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

[1] 陈晓霞.失眠的体质与证型的相关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06).

[2] 陈玉如.新加坡华族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04)

[3] 周立美.基于中医思维科学方法的失眠症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院.2013(05).

[4] 拉巴桑珠,刘 铭,索朗央珍.海拔升高对高原居民精神健康状况的影响[J].武警医学.2016(05)

[5] 胡号应.阳虚和非阳虚抑郁症患者骨密度、酸碱指标的特点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05).

本文编辑:李 豆

R277.7

B

ISSN.2095-8242.2017.05.975.02

猜你喜欢

武安市失眠症体质
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 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与东通乐村的队戏
青春期,我们在行动
——武安市第五中学德育掠影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