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2017-03-10丁晓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医学科卧床循证

丁晓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重症医学科,山东 青岛 266000)

・临床护理・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丁晓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重症医学科,山东 青岛 266000)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干预工作中行循证护理技术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08月~2016年08月收治的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都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其中34例基础组行常规干预,而38例循证组则加行循证干预,同时对照两组病例住院时长、卧床时长以及心功能分级等指标。结果 34例基础组病例中,住院时长(18.52±2.20)天,卧床时长(5.59±1.10)天,38例循证组病例分别是(10.62±1.27)d、(2.57±0.5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循证组心功能分级同样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议加强循证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指数。

重症医学;急性心肌梗死;循证干预;心律失常;心功能

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存在心律失常症状,其病情往往较重,在进行对症疗法的基础上,展开循证干预措施,可使患者疾病转归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1]。为总结循证护理技术应用价值,此次随机对照观察72例于2014年08月至2016年0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进入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患者,通过分别实施常规干预以及循证干预,旨在改善入选病例各项指标。

1 对象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治、随机对照观察72例于2014年08月至2016年0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进入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患者,且都出现心律失常症状。34例基础组中,14(女)/20(男);45岁至81岁,该组均值(67.1±5.39)岁,且行常规干预。38例循证组中,15(女)/23(男);43岁至80岁,该组均值(66.6±6.72)岁,且均加行循证干预,同时两组病例基础性资料对照,(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干预

34例基础组行常规干预:嘱咐患者始终维持卧床休息状态,根据其病情状况予以吸氧,并对其心电指数动态监测,加强感染防护、并发症防护等措施。

1.2.2 循证干预

38例循证组则加行循证干预:(1)组建专业循证团队。选取团队成员后,组织展开培训工作,重点培训与循证干预有关系的专业知识,以加强团队成员干预能力。(2)提出专业询证问题。结合科室内患者病情状况及相关信息,提出专业循证问题,再搜索有用文献,找出相关依据,再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患者的干预计划。(3)病情监测。心肌梗死发病后1d至2d属心律失常高发期,通常会出现心悸、气喘以及晕厥等情况,病情较重,且危险性高,所以要加强病情监测,及时排除异常症状。若已有异常症状出现,则需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理。(4)环境干预。对病房环境进行严密监护,避免出现嘈杂、频繁探视等情况,以提升患者休息质量,防止其交感神经组织出现兴奋状态,同时还能避免其心肌组织出现耗氧量过大的情况。此外,对病房中的湿/温度进行严密监控与管理,有助于提升患者舒适性,促进其恢复。(4)排便干预。对患者排便频率、排便性质等进行评估,如果有排便困难情况发生,在告知医师的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排便方法,避免用力排便,导致其心脏负荷量异常增加。(5)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状况,为其制定饮食计划,于患病后4小时至12小时,选择食用流质类食品,再结合其恢复情况过渡至半流质、普食,并坚持低胆固醇原则、低盐原则以及低脂原则等。此外,嘱咐患者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禁食会产气类食品,例如豆浆以及牛奶等。(6)心理指导。由于患者病情十分严重,难免会对其情绪带来波动,所以护理人员要关心和同情患者,鼓励患者以合理方式抒发情绪,并向其介绍疾病机理、治疗措施以及干预策略等信息,以提升其干预工作配合度。(7)用药指导。该病症的高发期是凌晨5时至中午4时,需加强用药干预,对于需要多次用药的患者,除了要对其用药时间、用药量以及用药频率进行合理调整外,还要详细介绍每一种药品的用药机制,同时强调坚持用药的价值,避免私自停药行为出现[2]。

1.3 观察指标

对所选病例住院时长、卧床时长以及心功能分级等指标进行综合性观察、评定。

1.4 数据统计学

2 结 果

34例基础组病例中,住院时长(18.52±2.20)天,卧床时长(5.59±1.10)天,38例循证组病例分别是(10.62±1.27)天、(2.57±0.59)天,(P<0.05)。此外,基础组中,7例(20.59%)心功能指数一级,8例(23.53%)二级,12例(35.29%)三级,7例(20.59%)四级;循证组中,21例(55.26%)一级,12例(31.58%)二级,4例(10.53%)三级,1例(2.63%)四级,表明循证组心功能分级同样优于基础组,(P<0.05)。

3 讨 论

张丽[3]等发现,作为重症医学领域危重型病症,急性心肌梗死除发病非常急以外,该病症还容易并发心律失常,以至于病情加重,并且伴随着着呼吸困难以及胸闷气短等情况出现,甚至诱发休克症状或者是猝死现象,需及时展开防治工作、干预工作。循证护理强调打破传统经验式干预模式,要求护理人员深入探讨、分析患者病情状况以及高发性并发症类型,再对干预工作中的潜在问题进行研究,在提出专业循证问题的基础上,查找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理论支持,以防止护理工作出现盲目性或者是主观性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干预质量[4]。

在落实循证干预方案时,除上述措施外,为提升患者疾病转归水平,还需加强康复指导[5]。当患者接受对症疗法及循证干预后,若其病情已处于稳定状态,则需加强康复指导,并以“循序渐进”作为主要原则,而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反应进行追踪观察,一旦有任何不适症状出现,都需停止锻炼。此次对所选病例展开两种干预技术,其中,34例基础组病例住院时长(18.52±2.20)天,卧床时长(5.59±1.10)天,38例循证组病例住院时长(10.62±1.27)天,卧床时长(2.57±0.59)天,(P<0.05),同时循证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基础组,两组对照,(P<0.05)。

综上所述,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存在心律失常问题,建议施行循证干预措施,除了能缩短其住院时长以及卧床时长外,同时还能改善其心功能指数,有推荐价值。

[1] 康立惠,路 慧,陶 娟,等.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药,2015,10(04):596-598.

[2] 李玉琼,李雪娟,邓方利.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4-6.

[3] 张 丽,姚艳敏,宋巧凤,等.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因子心律失常及SAS评分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11):1742-1744.

[4] 贾永梅,白煜峡,张 辉.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7):843-845.

[5] 陈玲玲.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规律及相应的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184-2185.

本文编辑:李 豆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5.878.02

猜你喜欢

医学科卧床循证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