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导航技术在治疗颅内血肿的应用分析

2017-03-10王海波张贯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引流术开颅血肿

马 宁,王海波,张贯文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神经导航技术在治疗颅内血肿的应用分析

马 宁,王海波,张贯文*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治疗颅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自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颅内血肿患者采用随机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导航引导血肿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对照组30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改善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导航技术在治疗颅内血肿中应用价值较高,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帮助患者减少治疗费用,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意识,值得推广与应用。

神经导航技术;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

神经导航技术作为新型的医疗技术是在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神经导航技术在术前方案的设定以及术中的操作与定位上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我院对选取50例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导航引导血肿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发现效果良好,现将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3年1月~2016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颅内血肿患者,采用随机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行导航引导血肿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经诊断所有颅内血肿患者均为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血肿量25~50 mL。50例观察组中有3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41~80岁,平均年龄(60.25±6.54)岁;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20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38~67岁,平均年龄(45.25±7.1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行正常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行导航引导血肿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1)术前定位:在手术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头颅进行详细的检查,采用CT扫描,在行手术治疗之前需要保证患者未出现较大的病变情况,在手术前一天,医护人员需要在导航中录入患者的神经导航影像,通过构建头颅3D的影像模式来确定患者的病灶方位,之后再对手术方案进行确定[2]。(2)术中应用:采用导航探针沿着切口的位置探测,之后对患者头颅硬脑膜行切口手术。导航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首先是帮助医师定位病灶,根据病灶情况分析患者的头颅内部情况,进而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减少对患者头部的损伤。(3)根据导航的定位点对穿刺点到血肿中心的距离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对患者的颅骨进行钻孔,剪开患者的硬膜并且进行有效的止血。基于导航系统的实时监控下,能够看见有暗红色的血性液体流出,将针芯退出后,采用引流管连接注射器进行缓慢的抽吸,正常情况抽吸的量在15 mL左右,在行手术之后对患者的头部进行CT诊断,同时还要注射尿激酶3万U/次,2次/日,在注射之前需要对患者的颅内血肿进行抽吸。通常2天左右就可以拔出引流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8.4±1.5)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2.5±3.3)天,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的意识改善率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意识清醒的43例,意识改善率为86%;对照组30例患者,意识清醒的19例,意识改善率为63.33%。观察组意识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出现1例颅内感染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2%;对照组3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患者2例,颅内感染患者2例,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8%;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2.4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死亡率为3.33%,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颅内血肿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传统的大骨瓣开颅术,第二种是小骨窗开颅术,最后就是血肿穿刺抽吸术。常规的开颅手术治疗虽然在临床上应用比较普遍,但是却存在很多的缺陷,比如对患者的脑组织损伤比较大,术后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以及较高的死亡率等。近些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改善,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神经导航技术主要利用的是计算机技术将影像学、显微外科以及立体定向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对患者的颅内病灶进行三维空间的定位,另外,还可以进行实时的跟踪。总之,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意识率,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患者的死亡概率,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

[1] 张威江,鲁晓杰,王 清,吴文娟,汪 桦,李 薇.MRI导航及术中成像在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3,02:159-162.

[2] 程 伟,牛朝诗,丁宛海,计 颖,姜晓峰,凌士营,傅先明.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在颅内小病灶手术中的应用[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3,01:1-4.

本文编辑:吴 卫

R651.1

B

ISSN.2095-8242.2017.05.870.01

张贯文

猜你喜欢

引流术开颅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