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近况

2017-03-08郑亿濠朱建敏方健宇冯思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多潘立酮病机功能性

郑亿濠,朱建敏,方健宇,冯思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近况

郑亿濠,朱建敏,方健宇,冯思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目的 收集整理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形成论文;方法 利用文献检索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总结了国内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案,及疗效等方面的最新动态。结论 所整理的资料具有实用价值的,为该研究提供了文献参考依据。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治疗;综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以下简称FD。[1]在我国该病的患病率18%~45%,占消化门诊的20%。50%。在排除可以解释的全身性、器质性、代谢性的来源于胃与十二指肠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不明原因的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感等[2]。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指数的提高。近年来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研究研究报道较前增多,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做一综述。

1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至今仍未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胃酸的高分泌以及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内脏感觉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精神心理障碍等方面因素由关[3]。而祖国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久对FD有了相关的记载和研究,根据临床表现,将FD归属于痞满、胃脘痛等范畴。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自觉胸腹部痞闷胀满不适为主要的病证。其发病的病因主要有表邪入里、饮食中阻、痰气壅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而致脾胃功能障碍,致中焦气机阻止发为本病。临床上可以辩证为邪热内陷、饮食内积、痰湿内阻、肝郁气滞、脾胃虚弱等证型[4]。程秋实[5]认为FD的病位主要在胃脘,和肝、脾两脏密切相关,其发病基础为脾虚,发病条件是肝郁,最终导致餐后饱胀不适、早饱、反酸等临床症状的原因为胃气不降。廖建良[6]通过探析FD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FD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如紧张、抑郁、焦虑和恼怒等表现,影响较大。

2 中医治疗

2.1 症候分型治疗

谭漪[7]以建中法为治疗原则,用建中汤治疗30例确诊为脾气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方药组成(黄芪60 g、党参30 g、桂枝15 g、白芍20 g、枳壳30 g、生白术20 g、干姜10 g、大枣20 g、炙甘草10 g)与单纯采用西医吗丁啉治疗(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在中医症状总积分上来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认为中医建中法在治疗脾气虚证的FD患者具有较满意的疗效。孙靖若[8]认为FD的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胃失和降。通过观察52例采用健脾疏肝祛湿法给予中药方剂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相比较,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0.4%,高于对照组86.0%,认为健脾疏肝祛湿法治疗FD在改善胃肠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多潘立酮。周斌[9]通过观察服用四磨汤联合多潘立酮片的68例FD患者和单纯服用多潘立酮片的患者相比较,观察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5%,该研究认为,四磨汤联合多潘立酮片能够有效降低血清中NO和CCK的含量,提高AchE和SP的水平,从而促进胃肠道的运动能力,提高FD的治疗效果。莫瑶[10]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32例脾胃湿热证的FD患者,通过与32例单纯使用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的FD患者相比较,两组均以7天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9%,高于对照组86.7%,结果认为三仁汤虽三焦兼顾,但重在调治脾胃,治疗湿热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确切。

2.2 自拟方治疗

王建业[11]将10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多潘立酮片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自拟方(柴胡12 g、香附10 g、白芍10 g、黄芩10 g、黄连10 g、党参15 g、茯苓12 g、白术12 g、姜半夏15 g、枳壳10 g、槟榔10 g、陈皮15 g、焦三仙15 g、炙甘草5 g)。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韩秀芬[12]运用自拟方(柴胡10 g、焦山楂15 g、砂仁6 g、广木香7 g、茯苓15 g、党参15 g、白术20 g、郁金10 g、川厚朴10 g、枳壳10 g、甘草8 g)治疗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7例,疗效显示与观察组对比,服用自拟方组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此方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消化尚不明显。韩旭丰等[13]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马伟明自拟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改善临床针状以及提高生活治疗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宋雨鸿[14]运用自拟方结肠灵汤(党参15 g、茯苓15 g、火炭母15 g、黄连10 g、白芍12 g、素馨话10 g、枳壳12 g、糯稻根15 g、甘草6 g等)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结果实验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改变和肠内粘膜修复有关,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时会君[15]根据4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证型的不同,分别用毫针泻法和补法,与单纯口服西沙比利(对照组)相比,观察患者治疗后症状、发作频率的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3%,同时不良反应的出现率也低于对照组。孙靖若[16]运用辩证施治和施以不同的针刺手法,对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温针灸治疗,选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以调理气机,平衡阴阳为治法,和单纯吗丁啉(对照组)相比,在胃肠道症状评分上则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温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吗丁啉,但疗效相当。郑秀英[17]取“靳三针”中的“胃三针”(足三里、中脘、内关)配合董氏奇穴中的“灵骨穴”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一个月后,通过比较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疗效指数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在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上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王郁姣[18]运用矩阵针灸(即以矩形列阵的法则,把针灸穴位按照经络的分布及走向设计为三维空间的框架结构,从而包围病损和病灶进行调理)治疗40例脾胃气虚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通过比较,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矩阵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4 小结与展望

目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临床上主要应用促胃肠道动力药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等西药治疗,尽管有一定临床效果,但在远期疗效以及复发率上不佳。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中医运用辩证施治,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治疗,其可灵活应用且使用的范围广泛,副作用少,经济方便,因此中医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将会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38-1940.

[2] 吴万桂,林惠华.功能性消化不良.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2009,28(2):150-153.

[3] 白 璐,王垂杰.中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研究概述[A].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7:3.

[4] 田德禄,单兆伟,黄永生.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5-190.

[5] 程秋实,汪龙德,刘俊宏,毛兰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01:70-72.

[6] 廖建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病因病机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1:66-67.

[7] 谭 漪,潘海燕.建中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4:19-22.

[8] 孙靖若.健脾疏肝祛湿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J].中医研究,2012,05:26-27.

[9] 周 斌,李云攀,江 云.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03:408-410.

[10] 莫 瑶,黄雅惠.三仁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11:1003-1004.

[11] 王建业,黄湘霞.自拟助运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01:101-103.

[12] 韩秀芬.自拟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痞满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20:198-199.

[13] 韩旭丰,马伟明.自拟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6,01:51-53.

[14] 宋雨鸿,卢艳娴,韩棉梅,阳 金,马 军,潘锦瑶.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J].吉林中医药,2016,02:142-144.

[15] 时会君,张俊清,国 华.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9,09:732-733.

[16] 孙靖若.温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07:95-96.

[17] 郑秀英,宋 翔,江晓宇,张冠中,陈俊琦.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热带医学杂志,2013,02:232-234.

[18] 王郁姣,王利军.矩阵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J].西部中医药,2013,03:60-61.

本文编辑:赵小龙

R723.11

A

ISSN.2095-8242.2017.24.4733.02

郑亿濠(1990-).男.广东省汕头市人.研究生.广西中医药大学.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多潘立酮病机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