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价值

2017-03-08印慧琴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泰兴市肌层宫腔镜

印慧琴

(泰兴市人民医院妇科,江苏 泰州 225400)

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价值

印慧琴

(泰兴市人民医院妇科,江苏 泰州 225400)

目的 研究在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采取B超诊断与宫腔镜联合检查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 对泰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25例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行B超诊断与宫腔镜联合检查,分析诊断符合率以及诊断结果。结果 本次我院研究收治的25例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B超诊断与宫腔镜联合检出率为96.00%(24/25),术前经阴道超声TVS诊断检出率为32.00%(8/25),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组间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对比意义。结论 将B超与宫腔镜联合诊断应用在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检出率,值得广泛借鉴。

宫腔镜;B超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憩室;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疗模式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剖宫产率随之得到提升,进而促使出现越来越多的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率,对剖宫产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子宫黏膜突出壁层外出现囊状突起或者局部扩张是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主要症状,但是目前临床诊断该疾病过程中该没有统一的标准[1],目前临床中主要应用超声子宫造影、宫腔镜、B超等方式来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现对本次泰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5例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诊断结果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研究的25例样本数据均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中选取,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最大年龄为50岁,最小年龄为27岁,中位年龄为(36.23±5.23)岁,最长二次剖宫产间隔时间16年,最短二次剖宫产间隔时间2年,中位二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为(5.78±2.31)年。其中20例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10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6例经期延长患者、3例经期出血患者、1例月经后阴道淋漓出血不尽患者、1例月经不规律患者、1例月经量增多患者,3例无症状患者。术前经阴道超声(TVS)之后8例呈现出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所有患者均满足宫腔镜检查指征,为超声异常与异常子宫出血;排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急性生殖道炎症、宫颈恶性肿瘤、活动性子宫出血等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与批准。

1.2 方法

本次收治的25例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均实行B超诊断与宫腔镜联合检查,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做好常规准备工作,充盈膀胱,选取患者膀胱截石位,予以常规消毒铺巾,基于超声监护下进行宫腔镜检查,应用Plympus公司研发的4.5、5.5、6.5 mmF27可旋转被动式连续灌流宫腔检查镜,采取中国通用电气医疗系统公司研发的RT300扇扫超声仪以及T2600实时线阵超声仪进行超声诊断,7.5 Hz为探头频率,80~100 mm为膨宫压力,0.9%氯化钠为灌流液,260 ml/min为灌流速度,对宫颈管利用2%多卡因局进行1分钟局部浸润麻醉,基于膨宫液冲注引导下将宫腔检查镜镜体从子宫颈外口进行插入,对宫颈管进行全面观察,基于超声监护下将镜体继续插入宫腔,掌握宫腔形态,对剖宫产子宫切口局部情况以及宫腔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是剖宫产子宫切口重型憩室患者,需要在超声监护下对憩室顶部与憩室宽度以及浆膜面距离进行测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诊断方式诊断检出率。子宫切口愈情况包括以下几种:切口愈合良好是局部不存在凹陷,且局部呈现出白色纤维瘢痕样组织,不存在临床症状;轻型憩室患者不存在明显症状,切口局部呈现出小凹陷,最长憩室深度为6.0 mm,最短窒息深度为2.0 mm,平均窒息深度为(3.12±0.65)mm,残存肌层厚度大于50%的邻近肌层厚度。重型憩室患者临床合并症明显,憩室比较大,最长憩室深度为45.00 mm,最短窒息深度为3.00 mm,平均窒息深度为(324.56±2.365)mm,残存肌层厚度在2.2~2.5 mm范围内。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选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收治的25例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所有数据进行处理,两组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检出率以(%)的形式表示,采取卡方检验,当数据表现为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分析存在对比意义。

2 结 果

本次我院研究收治的25例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经B超诊断与宫腔镜联合检查之后,检出率为96.00%(24/25),其中重型窒息患者7例,中轻窒息患者12例,愈合良好患者6例,重型窒息患者重型憩室顶端与浆膜面之前宽度为3~17 mm,距离为1.6~6.0 mm。25例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经TVS诊断之后,检出率为32.00%(8/25),对比两种监测方式组间差异显著,卡方数值为22.2222,统计学存在对比意义(P<0.05)。

3 讨 论

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可能引发阴道淋漓出血或者经期延长,促使不少患者受到困扰,继而需要广大妇产科医师高度重视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的措施。现今在临床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过程中并不存在统一定义,有资料表明经超声子宫造影诊断之后残存肌层厚度低于2.5 mm,憩室<80%邻近肌层的厚度,术前经阴道超声之后残存肌层厚度低于2.2 mm。此外也发生完全缺陷现象,也就是不存在任何肌层组织。经研究发现剖宫产次数如果越多,可能存在越薄的残存肌层厚度,进而提升发生子宫切口憩室的几率。现今在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过程中主要有B超、超声子宫造影以及宫腔镜等方式[2]。

经笔者研究显示术前经阴道超声诊断之后,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例数为8例,诊断检出率是32.0%,在经B超诊断与宫腔镜联合检查之后24患者为子宫切口憩室,检出率为96.00%,结果显示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术前经阴道超声诊断检出率。有资料发现氯化钠膨宫液可以明确缺陷部位,进而提升诊断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在观察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创面情况中主要应用宫腔镜,但B超诊断能够对子宫憩室形状、前臂下段肌层受损程度、憩室大小、憩室距离浆膜面程度等进行深入了解,B超诊断与宫腔镜联合诊断可以对残存肌层厚度进行准确测量,继而提升临床诊断结果[3]。

综合以上结论,将宫腔镜与B超联合诊断应用在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中优势显著,可以对剖宫产子宫憩室残存肌层厚度以及切口局部创面异常情况进行准确诊断,防止发生误诊与漏诊现象,进而可以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为以后继续治疗提供依据,是目前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的微创检查技术,但是因本次研究样本有限,需要未来进一步分析与深入研究。

[1] 张先华,陈 哲,费 梦,等.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阴式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效果比较[J].中国综合临床,2015, 31(1):63-66.

[2] 曾 芳,蓝碧容,邹坤香,等.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9): 46-47.

[3] 刘 娟.宫腔镜联合B超在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0):114-115.

本文编辑:吴 卫

R445.1

B

ISSN.2095-8242.2017.24.4673.02

猜你喜欢

泰兴市肌层宫腔镜
泰兴市依法行政 规范行政行为
点菜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泰兴市 党员突击队 战“疫”急先锋
泰兴市 推进化工企业专家服务“本土化”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