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

2017-03-08谢伯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可行性特异性螺旋

谢伯军

(江苏海安县肿瘤医院,江苏 南通 226681)

·诊断技术·

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

谢伯军

(江苏海安县肿瘤医院,江苏 南通 226681)

目的 对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我院在2005年~2016年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结果 所有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76.67%;有转移淋巴结患者的肿瘤直径与无转移淋巴结组的患者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为93.32%,敏感度为100%。结论 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时的特异性与敏感性都相对较高,对治疗胃癌有很大意义,并对预后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16排螺旋CT;淋巴结转移;胃癌;可行性

胃癌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疾病,胃癌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1]。其中淋巴结转移与胃癌转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2]。传统的CT对于胃癌淋巴结并不能得到准确的判断,但16排螺旋CT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其扫描速度以及空间分辨力都均优于传统CT[3],同时还可以降低在诊断过程中的辐射剂量。本次研究将会对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进行观察和分析。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05年~2016年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所有患者中,有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35~71岁,平均年龄(46.98±4.12)岁,将患有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重大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

采用东芝16排螺旋CT扫描仪对所有的患者进行CT诊断[4],首先使患者保持仰卧位的姿势,对患者的腹部进行CT扫描,螺距的具体数据为1.35,层间距为5 mm,其扫描速度为0.8 s。在进行灌注成像扫描时,具体层厚为5 mm,电压为120 Kv,电流为80 mA,具体的曝光时间为50 s。采用静脉快速注射的方式将密度为300 mg/ml的碘海醇对比剂进行注射,第一次注射时的剂量为50 ml,注射速度维持在3.8 ml/s左右,延迟时间为5~8 s。待扫描完全结束后再进行第二次的注射,注射速度维持在2.8 ml/s左右。对患者的整个腹部均进行扫描。

1.3 统计学分析

将得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的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组间的比较和计数资料将分别选用t与x2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百分比)的方式来表达,主要临床症状的评分采用±s的形式来表示,P<0.05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76.67%;有转移淋巴结患者的肿瘤直径为(0.860.13)cm,无转移淋巴结患者的肿瘤直径为(0.530.12)cm,有转移淋巴结患者的肿瘤直径与无转移淋巴结组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为93.32%,敏感度为100%。

3 讨 论

胃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该疾病的发病率在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死亡率也相当高。影像学方法能够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作出有效的判断,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有效治疗方案。目前螺旋CT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判断中[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转移淋巴结患者的肿瘤直径为(0.86±0.13)cm,无转移淋巴结患者的肿瘤直径为(0.53±0.12)cm,有转移淋巴结患者的肿瘤直径与无转移淋巴结组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为93.32%,敏感度为100%。螺旋CT可以检测出较小的淋巴结,并且可以增加淋巴结、脏器与血管的对比。有研究显示,转移淋巴结所占的比例不同同样也会使患者在5年内的生存率也不同。通过CT影响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判断,可以指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时的特异性与敏感性都相对较高,对治疗胃癌有很大意义,并对预后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1] 单云鹏.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多发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02):194-196.

[2] 刘 勇,陈中银,冯 燕,陈 峥,李晓庆.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7,(03):289-291.

[3] 吴素莺,林佳君,卢智华,林 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0): 90-91+126.

[4] 王 珊,王超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07):97-99.

[5] 赵建溪,任 刚,蔡 嵘,郭 辰,陈 健,李华莉.多排螺旋CT诊断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6, (02):174-179.

本文编辑:吴 卫

R445

B

ISSN.2095-8242.2017.24.4666.01

猜你喜欢

可行性特异性螺旋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