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精料添加水平对槟榔江水牛杂交后代增重的影响

2017-03-08李乔仙刘建勇杨茂生段治斌黄必志邵思远亐开兴刘彦培王安奎张继才高月娥谢大超

中国牛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去势水牛槟榔

李乔仙,刘建勇*,杨茂生,段治斌,黄必志*,邵思远,亐开兴,刘彦培,王安奎,张继才,高月娥,谢大超

(1.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212;2.腾冲市畜牧工作站,云南腾冲679100;3.腾冲市滇滩镇畜牧兽医站,云南腾冲 679104;4.腾冲腾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云南腾冲 679104)

[目的]为研究槟榔江水牛杂交后代的育肥效果。[方法]选择槟榔江水牛×摩拉、槟榔江水牛×尼里-拉菲杂交F1代水牛25头,按年龄和体重近似的原则分为4个育肥试验组,分别为公牛A组(5~6月龄,体重139.0±18.9 kg)、公牛B组(8~9月龄,体重195.4±29.5 kg)、公牛C组(8~9月龄,体重215.4±28.8 kg),阉牛D组(5~6月龄,体重139.3±26.9 kg),4个组粗饲料均为玉米青贮,精料添加量分别为A组(2 kg/d)、B组(3 kg/d)、C组(4 kg/d),D组(3 kg/d),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育肥100 d,测定日粮采食量和增重性能。[结果]表明:(1)4组试验牛始重和末重差异显著(P<0.05),年龄和体重相近的A与D组、B与C组间的始重和末重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为A组0.77±0.12 kg/d、B组0.78±0.10 kg/d、C组0.85±0.14 kg/d、D组0.79±0.13 kg/d,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间的粗料和精料采食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精料重比差异显著,分别为A组2.64±0.45、B组3.92±0.51、C组4.85±0.95、D组3.91±0.79(P<0.05)。(3)添加精料对槟榔江水牛杂交后代的增重效果好,4组牛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最高的是精料投入最少的A组(年龄最小)为1 260.63元,而精料投入高的C组效益较差为952.62元。

槟榔江水牛;杂交后代;育肥;经济效益

水牛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畜种资源,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性情温顺、体大力强,抗病力强、易管理、利用年限长等诸多优点。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影响,我国水牛均以役用为主,管理粗放,导致个体生长慢、产肉率低、肉质差,许多地方水牛品种优良的乳、肉性能均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牛饲养也从传统的单一役用向乳、肉、役多用途利用发展,在进行本品种选育的同时,从国外引进水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以提高地方水牛品种的生产性能,大大促进了水牛业的快速发展。

槟榔江水牛(Binglangjiang buffalo),当地人统称其为“嘎拉牛”,在腾冲市已有500余年的饲养历史,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腾冲市槟榔江流域,属乳、肉、役兼用型地方水牛遗传资源。2008年7月,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槟榔江水牛成为我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遗传资源[1]。2017年6月,经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云南腾冲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槟榔江水牛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牛乳质量高、风味独特等诸多优点,是发展水牛乳、肉产品的宝贵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牛肉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水牛肉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大,可饲养水平低,导致生长慢、周期长、日增重低等因素制约了槟榔江水牛的养殖效益。本研究通过舍饲的养殖模式,开展槟榔江水牛杂交后代育肥试验,为槟榔江水牛的杂交改良、育肥性能、养殖效益的提高和水牛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设计 选用生长发育良好、健康的槟榔江×摩拉、槟榔江×尼里杂交F1代水牛25头,其中公牛18头、阉牛7头,按年龄和体重近似的原则分为4个育肥试验组,分别为公牛A组(5~6月龄,体重139.0±18.9 kg)6头、公牛B组(8~9月龄,体重195.4±29.5 kg)6头、公牛C组(8~9月龄,体重215.4±28.8 kg)6头,阉牛D组(5~6月龄,体重139.3±26.9 kg)7头。试验牛分组及日粮见表1。

表1 试验分组及日粮组成

1.1.2 饲料日粮

精饲料:由昆明云澳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肉牛精料补充料。

粗饲料:在腾冲当地收购乳熟至蜡熟期的全株玉米制作青贮,青贮质量外观评定达到优级标准,饲料样品于65℃恒温烘48 h后测定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饲料日粮营养成分(干物质基础)

1.2 饲养管理

试验期为10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采取圈养舍饲,4组试验牛散养在同一栋牛舍4个栏,专人饲喂和管理。试验前对牛舍及相关设施进行消毒处理,所有试验牛进行体内及体表寄生虫驱除,预试期训练试验牛适应试验日粮,10 d后进入正试期。每天9:30和17:30按先精后粗进行定时饲喂,精料采用人工全混合,粗饲料自由采食,保证每头牛每天10%左右的剩料量。自由饮水,每天打扫栏舍卫生。

1.3 测定指标

体重:正试期开始和结束,分别对试验牛空腹地磅称重,计算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计算公式:总增重=末重-始重,日增重=(育肥末重-育肥始重)/天数。采食量测定:采用阶段记录法[2],在正式期每30 d为一阶段,每阶段连续3 d统计试验牛的喂料量和剩料量,再计算出试验牛粗料平均日采食量。

1.4 效益分析

根据试验期间市场上活牛价格及各种饲料原料的价格,分析饲料成本和增重收益。

1.5 数据分析

各项测定值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时采用Duncan法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td.)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增重效果

在育肥开始,4组试验牛始重差异显著(P<0.05),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经过100 d育肥试验后,4组牛外貌表现为被毛光滑,膘情良好,总增重和日增重都明显增加(表3),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依次为C组>D组>B组>A组,总增重最高的C组为97.87 kg,最低的A组为89.22 kg;日增重最高的C组为0.86 kg,最低的为A组为0.77 kg,相同月龄的C组日增重(0.85 kg)比B组(0.78 kg)高8.97%,说明高精料饲喂水平能提高日增重,4组试验牛始重和末重的显著性差异一致(P<0.05),年龄和体重相近的A与D组、B与C组间的始重和末重差异不显著(P>0.05)。总增重和日增重4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期间4组牛每天饲喂的精料均完全采食干净,无显著差异(P>0.05)。青贮采食量不同,平均采食量最高的B组为14.75 kg,最低的D组为13.26 kg,组间青贮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4组牛的精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精料重比C组最高为4.85,其次为B组和D组,分别为3.92和3.91,最低的为A组为2.64,说明A组的精料利用率高。

表3 试验期间牛增重情况

注:同行中未标字母或上标相同小写字母的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2 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中的饲养成本包括玉米青贮和肉牛精料成本,按玉米青贮0.30元/kg,肉牛精料2.80元/kg,增重毛收入按照按市场上活牛售价24.00元/kg计,增重效益为增重收入减去饲料成本,由表4可以看出,每组牛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增重效益最高的是A组1 260.63元,其次是D组1 077.90元,最低的是C组952.62元。

表4 试验期取得的经济效益

3 讨论

3.1 不同精料饲喂水平对粗料采食量的影响

粗饲料是反当动物的重要营养源,也是促进并维持瘤胃健康以及瘤胃功能正常发挥的主要物质。本试验4组牛精料饲喂为:A组2 kg,B组和D组饲喂量都为3 kg,C组为4 kg,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4组牛的粗料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精料饲喂水平不同对试验牛的粗料采食量的影响差异不大(P>0.05),这与梁辛[3,4]的研究结果相似。

3.2 精料不同添加水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育肥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主要来自于精料,饲喂合理的精饲料可满足育肥牛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也可以促进和发挥肉牛的增重潜能[5]。研究表明,在适当范围内精料的投入比与日增重成正比[2,6-7],本试验4组牛在相同饲养管理和粗饲料采食量无显著差异的条件下,C组牛的精料投入量最高,较A组高出100%,较B、D两组高出33.33%,其总增重和日增重也高于其他3组,但4组牛间的平均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精料不同添加水平对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也说明了在一定精料饲喂范围内,精粗混合日粮在满足试验牛基础维持能量基础上,能量的增加量与日增重不是成绝对正比,这与郝怀志、汪利、范超等[8-10]结果相似。

3.3 不同精料添加水平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育肥经济效益受品种和类型、年龄和性别、杂交类型、营养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年龄对肉牛育肥的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年龄小的肉牛的生长与增重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其中以1岁以内的犊牛的生长增重速度最快,以后则会逐渐减慢[11]。本试验中,虽然精料投入量有差别,但饲喂精料最少的A组的精料重比最低,饲料转化率最高,精料投入和增重获得的收益最大,说明了年龄小的牛比年龄大的牛生长与增重速度快,经济效益更高。在肉牛生产中,去势是除断奶外引起应激的另一因素,在去势后的第一个星期内,这种应激能导致采食量下降,甚至体重减轻[12]。据报道,雄激素中的睾酮能使公牛在日平均采食量仅比阉牛高3%的情况下,使平均日增质量比阉牛高19%[13],许多试验结果显示公牛比去势公牛增质量快,去势对日增重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5)[14-20]。也有研究表明去势会明显降低牛的平均日增重,但差异不显著(P>0.05)[21],本试验中年龄相同的公牛A组和阉牛D组相比,阉牛D组比公牛A组多用精料33.33%,但日增重仅仅增加了0.02 kg,尽管两组间的增重无显著差异,但若用相同的精料饲喂,阉牛组的日增重可能会低于公牛组,表明了相同年龄的公牛比阉牛增重效果好,养殖经济效益更高。

4 结论

长期以来,槟榔江水牛的饲养管理水平较低,肉用性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本试验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对4组槟榔江水牛杂交后代饲喂不同水平精料进行育肥,结果表明添加精料大大提高了槟榔江水牛杂交后代的增重性能,显著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但4组牛的采食量、日增重均无显著影响,料重比差异显著,以年龄最小、饲用精料最少的公牛组的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好。因此,在牛育肥中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精料水平,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1] 黄必志,王安奎. 云南肉牛养殖技术[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4:104-105.

[2] 崔树和,李香子,高青山,等. 不同精粗比膨化玉米秸秆饲料对延边黄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16,(4): 21-26.

[3] 梁辛,邹彩霞,韦升菊,等. 饲用甜高粱饲喂青年奶水牛增质量的试验[J]. 饲料研究, 2011,(11): 61-62.

[4] 梁辛,杨承剑,邹彩霞,等. 不同精料补饲水平对青年公水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 2013, 45(4): 31-33.

[5] 徐娥,夏先林,保禹等. 不同精料喂量对育肥肉牛增重的影响[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0, 29(4): 317-319.

[6] 王星凌,李兴光,朱承满,等. 杂交肉牛适宜日增重和精料喂量的研究[J]. 内蒙古畜牧科学, 1999,(4): 5-8.

[7] 王艳荣,张海棠,王瑞平. 不同精料水平对肉牛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5,(11): 25-26.

[8] 郝怀志,董俊,何振富,等. 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育肥后期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牛业科学, 2015, 41(5): 25-29.

[9] 汪利,刘爱国,吕忠华,等.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肉牛生产性能影响的观察[J]. 中国畜禽种业, 2014,(4): 85-86.

[10] 范超,吴勇,祝小平,等. 不同能量水平的精料对杂交水牛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J]. 中国牛业科学, 2016, 42(2): 45-48.

[11] 孟岚岚. 影响肉牛育肥效益的五方面因素[J]. 现代畜牧科技, 2017,(4): 50.

[12] 郭同军,何宗霖,桑断疾,等. 去势对肉牛生长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15,(19): 11-16.

[13] Steen RWJ. The effect of plane of nutrition and slaughter weight on growth and food efficiency in bulls, steers and heifers of three breed crosses[J]. 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 1995, 42(1): 1-11.

[14] Worrell M A,朱新书译. 去势时的体质量对阉牛肥育性能的影响[J]. 草与畜杂志, 1989,(3): 38-40.

[15] Ribeiro EL de A, Hernandez JA, Zanella EL, et al. Growth and carcass characteristics of pasture fed LHRH immunocastrated, castrated and intact Bos indicus bulls[J]. Meat Science, 2004, 68(2): 285-290.

[16] Sehoonmaker JP, Loereh SC, Fluharty FL, et al. Effect of an accelerated finishing program on performance, carcass characteristics, and circulating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concentration of early weaned bulls and steer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2, 80(4): 900-910.

[17] 甄万清,刘彦东,闵友贵,等. 奶公牛去势对育肥效果的影响[J]. 黑龙江动物繁殖, 1993,(10): 10.

[18] 毛元廷,张波,李香子,等. 延边黄牛公牛和阉牛育肥效果比较[J].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1,(3): 82-83.

[19] 王宝地. 去势与不去势对公犊牛生产性能的影响[J]. 今日畜牧兽医, 2014,(1): 55-56.

[20] 吕强,张浩,居来提·阿不都外力,等. 去势对青年新疆褐牛日增质量、体尺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9): 116-120.

[21] 张兴隆,汪先友,何阳,等. 去势对12-18月龄皖南牛血液睾酮含量生长性能和外貌特征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6(6): 1674-1680.

猜你喜欢

去势水牛槟榔
去势方法及其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赛水牛
探讨仔猪去势的替代方案
水牛喜欢水里钻
小水牛
终止猪只手术去势联盟宣布—培育成功自然去势的原型仔猪
5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8月海南气候动荡 农作物减产剧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6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