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针联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探讨

2017-03-08武建福郭根平何丽丹潘秋雨吉芸潘小琴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浮针肘关节功能障碍

武建福 郭根平 何丽丹 潘秋雨 吉芸 潘小琴

浮针联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探讨

武建福 郭根平 何丽丹 潘秋雨 吉芸 潘小琴

目的 观察浮针联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肘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方法 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浮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肘关节功能,采用ROM(关节活动度)、Barthel指数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后浮针组的ROM、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浮针对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有明显疗效,治疗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浮针 PNF疗法 中药熏蒸 按摩 松动术 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

由于肘关节结构的复杂性,损伤后关节面不整齐,长时间石膏固定制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易导致关节内肉芽组织增生、关节面软骨退变、屈伸结构紊乱等,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肘关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或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作者采用浮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松动术技术,同时结合常规冷热疗法及功能锻炼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本院不同程度的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1.7±2.8)岁。病程8~9周。右肘24例、左肘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仅常规治疗(蜡疗、中药熏蒸、手法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浮针治疗。康复治疗开始前,均复查所有患者的X线片结果,以确定患者骨折病情已基本达到临床愈合且外固定物已拆除。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浮针治疗:使用符仲华[1]研制的长32mm、粗0.6mm中号浮针。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患部,活动肘关节,找准肘关节疼痛部位及肌肉僵硬粘连处,用龙胆紫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在距离痛点和粘连处上或下6~10cm处进针,针尖直指痛点,尽量快速透皮,针体与皮肤呈15°~25°,达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后缓慢平行运针,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均匀平稳扫散,约2~3min 后取出钢针芯,软套管置留皮下,医用透明敷料外固定,进针后运针5min,留针20min,1次/d,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d,继续第2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2)蜡疗:采用蜡饼疗法,将石蜡放入自制不锈钢容器中,再放入恒温箱完全融化,温度控制在15°~60°,将融化成液体的石蜡倒入约2cm厚盘中数层石蜡冷却凝结后取出,用毛巾包裹数层,包裹在治疗部位,20~30min/次。(3)中药熏蒸:方剂:三棱10g,生川乌10g,生草乌10g,莪术10g,肉桂10g,红花10g,防风10g,土牛膝15g,五加皮20g,威灵仙20g,宽筋藤30g,加水2000ml煎用,以蒸汽熏蒸患部,20~30min/次。(4)肘关节按摩: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其患肢的手掌,另一手大拇指、食指从肩部起应用“缕法”缓缓向下缕顺,缕时,每隔一段缕捏1次,以达到理筋分筋之目的;术者右手大拇指应用顺法从肩、臂至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进行点揉,以达到通络止痛的作用。(5)手法治疗:进行轻手法按摩周围软组织缓解疼痛,使患者充分放松,有利于关节松动术治疗,再根据关节的解剖和运动受限方向施予不同手法,先做被动附属运动,再做被动生理运动。如对构成肘关节的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及桡尺近端关节进行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后前向滑动及侧方滑动[2]。(6)PNF疗法:①收缩-放松:给予制约肌(拮抗肌)等张收缩的阻力,再让肌肉放松,以增加肌肉活动范围。②保持放松:给予短缩肌肉等长收缩的阻力,再让肌肉放松。以上两种方法各做10次,维持10s,1~2组/次。(7)冰敷:常规康复治疗后,出现皮温高或局部出现炎症反应,需增加冰敷时间,以10min开始,逐渐增加至30min,以预防运动后肿胀。患者离开康复科后自己可以进行适当的基本无痛的主动活动训练。每隔3d测量1次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并予以记录。而对照组患者仅缺乏浮针治疗的其他同样综合康复法功能锻炼。(8)评定指标:患肘关节各活动度ROM、患侧上肢Barthel指数。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ROM(屈曲、伸直、前臂旋前、前臂旋后)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ROM、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肘关节ROM比较(x±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两项Barthel指标评分比较(x±s)

3 讨论

上肢骨折经过复位、固定、手术后,由于患者正常活动受限,相关的肌肉和关节不可避免出现功能障碍[3-4],而肘关节内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创伤,因关节囊、韧带、肌肉等软组织的挛缩及关节软骨面的破坏、退变、畸形愈合、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等原因,容易发生肘关节僵硬;肘关节是全身最容易发生僵硬的关节。据资料显示,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发生率5%[5]。因此,受伤后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过早的手法治疗对关节囊损伤修复存在不利因素,而本资料选择的浮针技术,主要是针对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7],其对软组织疼痛具有效果快速 、安全无毒的特点[8]。对局部损伤后肌痉挛的改善也有较好疗效[9]。浮针疗法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疗法,对于浮针疗法治病机制,其中医机制可以从皮部理论、近治理论、以痛为腧、《内经》刺法方面探讨,但又不完全相同。大量的临床应用证实对各种软组织损伤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其以即时取效为标志,同时留针后疗效可维持,其镇痛作用可能与神经系统调节和体液因素影响相关;浮刺时进针点选择在疼痛周围,针体运行在皮下,针尖直达病灶,符合中医学近治原理及“以痛为腧”理论;实践证明局限性疼痛患者的疼痛部位血流量明显低于健康者,浮针治疗后血流量有明显的增加,可使致痛物质减少,而起到止痛的作用[10];其现代医学治病机制目前倾向于结缔组织机制;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是液晶状态,具有压电效应和反压电效应。当用针刺疗法进行牵拉、挤压特别是扫散动作时,导致液晶态的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构型改变,由于压电效应,释放出生物电;疏松结缔组织具有极好的导电性能,能够高效率传导生物电;当生物电信号到达病变组织(如肌层、肌膜层、筋膜层等效应器)时,产生反压电效应,迅速改变病变部位细胞的离子通道(主要为钙通道),使原本痉挛、僵硬的肌肉得以舒缓,减少对周围感觉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迅速、高效地缓解病痛[11]。

通常,中药熏蒸可以使关节附近软组织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特别对缓解由疼痛引起的保护性肌肉痉挛有较好的作用;而软组织按摩能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松解组织粘连。蜡疗、冰敷交替使用能明显促进肿胀消除、炎性产物吸收,改善血液循环,防止组织粘连,降低关节周围组织及韧带的张力,有助于手法治疗顺利进行。当蜡疗治疗结束后再应用摆动、分离牵引、滑动等关节松动术治疗,能更好地牵伸关节韧带、肌肉及皮下组织。关节松动术可以保持肘关节附近软组织良好的伸展性,增加位置觉和运动觉,可以提供多种感觉讯息。包括关节的静止位置和运动速度及其变化,关节运动的方向肌肉运动肌肉张力及其变化[12]。关节松动技术是根据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在关节面施以微小活动,通过关节囊内的运动,从而引起骨关节较大的活动,但在治疗过程中有其局限,属于被动技术。操作时应该注意在治疗疼痛时,手法治疗应达到痛点但不应超过痛点;治疗僵硬时,手法治疗应超过僵硬点;治疗后24 h疼痛仍不减轻,甚至加重,表明治疗强度或持续时间过长,应降低活动或缩短治疗时间。而PNF作为一种神经促通技术,是一种主动技术,有利于调动神经肌肉间的协调作用,增加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稳定性,提高关节活动度,降低疼痛,减少康复治疗中的风险和不适感。本资料中浮针组的ROM、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浮针联合综合康复方法能有效减少肘关节损伤后遗留功能障碍,减轻患者治疗中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1] 符仲华.浮针疗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06-127.

[2] 陈湘鄂,周新萍,吴杏香,等. 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武汉大学学报,2008,29(5):692-699.

[3]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北京:华复出版社,1990,806-810.

[4] Clavet H,Hebert PC,Fergusson D,et al.Joint contracture following prolonged sta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MAJ,2008, 178(6):691-697.

[5] 任跃兵,杨利民,张承韶,等.等速运动训练在肘关节内骨折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 26(10):939-943.

[6] 贾凤容,周谋望.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744-745.

[7] 符仲华.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的探究.现代康复,2001,5(8):113-113.

[8] 范小艺,王启才,陆丽娟.浮针疗法的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2006,22(2):52-53.

[9] 付高勇,周文学,喻勇.浮针治疗腓肠肌损伤56例.中国针灸,2011,31(3):246-246.

[10] 刘敏娟,穆敬平,王魁孙,等.浮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487-488.

[11] 刘玲,范刚启.浮针疗法与传统针刺疗法之比较.针灸临床杂志,2013,29(2):51-53.

[12] 万里,国新,马国忠,等.推拿和肘关节松动术并用的治疗体会.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4,8(74),2729-272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in traumatic elbow joint dysfunction with the treatments of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Methods 50 cases who got traumatic elbow joint dysfunction were studied,th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ing group(25cases)and control group(25cases). 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at the same time,the treating group was only added to treat with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they were assessed by ROM 、Barthel Index before and after 3 months. Results The treating group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other group(P<0.01,P<0.001). Conclusion It would significantly facilitate to recovery the traumatic elbow joint dysfunction cases with the treatments of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so,it was used meanly in clinical.

Fu'subcutaneous needling PNF treatment Chinese medicine steaming Massage Mobilization Aumatic elbow joint dysfunction

314013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武建福 何丽丹 潘秋雨 吉芸 潘小琴)

310000 浙江省杭州江干区人民医院(郭根平)

猜你喜欢

浮针肘关节功能障碍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