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职业思想浅析

2017-03-07王明勇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孔子职业

王明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哲学与文史

孔子职业思想浅析

王明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孔子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推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主张;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为培养具有较高职业修养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其选贤举能、品学兼优、德能并重的职业思想,对今天的高等教育教学和大学生学习、就业,仍具有很现实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孔子;职业;思想;评析

孔子创办私学,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把文化知识普及到平民百姓中间,主张通过文化教育,提高民众的职业修养和能力,进而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平民没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学在官府是西周时期文化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古代奴隶社会文化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把持,法令条文、文献典籍和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由官府掌握。这种王官之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礼不下庶人,文化教育为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进行文化教育的机构和场所,没有条件举行学术和文化教育活动。(二)官师不分,进行文化教育的机构设在官府中,官吏既是教育管理者,也是一线教师。(三)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政教合一。由于学习机构设在官府,所以学习专门知识必须到官府中,只有贵族和官僚子弟,才有资格接受文化教育。这种文化和学术垄断造成了当时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三)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政治、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体现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文化教育和传承模式被逐渐打破。但由于贵族和官府对文化和学术的长期垄断,导致文化下移于民间的过程曲折而漫长。因为有些知识和学问,要么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如“六艺经传以千万数”,要么佶屈聱牙,深奥玄妙,如天文历算,局外人“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1]3290。所以,学在官府的余绪一直绵延不绝。到了汉代,一些官职和学问仍然是子承父业,在一家一族中代代相传。司马迁说:“司马氏世典周史。”[1]3285他记录了其父司马谈的临终遗命:“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1]3295在司马谈看来,自己去世后,儿子司马迁接任太史一职,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余死,汝必为太史”,说话的语气是如此地天经地义和理所当然。由此可见,学在官府的习惯势力是多么强大和根深蒂固,而有些官职由于专业性较强,局外人不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是无法胜任的。所以,令人深恶痛绝的世袭制度如此根深蒂固,生生不息,是有其深厚的社会根基和历史渊源的。王符《潜夫论·思贤第八》对世袭制度及其危害、流弊有深刻的揭示。

自春秋之后,战国之制,将相权臣,必以亲家。皇后兄弟,主婿外孙,年虽童妙,未脱桎梏,由藉此官职,功不加民,泽不被下而取侯,多受茅土,又不得治民效能以报百姓,虚食重禄,素餐尸位,而但事淫侈,坐作骄奢,破败而不及传世者也。[2]

世袭制度是指某种权力(多指政治和经济权力)在某一血缘家族代代传承、接续,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种类型,即统治政权世袭和经济利益或攫取财富的权力世袭。从这个角度说,学在官府就是一种文化世袭或学术垄断,也是封建专制政权惯用的一种愚民手段,这些文化垄断制度和愚民政策,严重限制、削弱了百姓的生活生产能力。孔子认为,只有品学俱优、德能兼善的高素质人才,才适合从政为官,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民众和社会。孔子的一生,一直都在为培养具有较高职业修养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孔子自我评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6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3]71。钱穆先生说:“孔子少年出仕,可考者仅知其曾为委吏和乘田,其历时殆不久。孔子年过三十,殆即退出仕途,在家授徒设教,至是孔子乃成为一教育家。其学既非当时一般士人之所谓学,其教亦非当时一般士人之所为教,于是孔子遂成为中国历史上特立新创的第一个以教导为人大道为职业的教育家。”[4]孔子的职业思想非常丰富,我们仅就管见所及,从职业修养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做一简要评析。

一、职业修养:选贤

孔子创办私学,以史籍文献作为教授学生的基本教材,他对政治兴衰和历史更迭的原因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那就是庸官无能,败事误国;能吏无德,乱政害民。所以,他强调“选贤与(举)能”[5]。这里的“选”“举”与“贤”“能”都应作互文理解,即“选贤举能”应理解作选拔举荐贤人、能人从政为官。贤人重思想品德和修养,能人重政治智慧和能力。而贤人的思想品德和修养、能人的政治智慧和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接受教育和培养,才能获得的。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3]11“为国以礼”[3]119“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3]172,极力反对用攻夺杀伐的战争手段来实现政治经济目的。如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3]129孔子反对季康子以杀无道来成就善道的想法,认为在上者行善,在下者就不会作恶;如果把君子的品德比作风,那小人的品行就像草,风吹草,草必倒。孔子强调,只有统治者具备崇高的品德修养,以德为政,以礼治国,才能世风质朴,国家大治。孔子把他的政治思想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将“为政以德”“为国以礼”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学生最基本的职业修养,在教学过程和生活实践中,随时随地校正学生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我们以子路和冉有为例来阐述孔子的主张和做法。

子路和冉有都位列孔门“四科十哲”*《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而“四科十哲”又是孔门七十七位异能之士之尤其卓异杰出者。“四科十哲”也称“四科十贤”,指孔子门下10位最优秀的学生。唐朝以后,“四科十哲”代有褒封。。孔子按照学生不同的品行修养、专业特长和职业能力,把他们分为四科。《论语·先进》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3]110子路、冉有是“政事”科的代表,他们所学专业相当于今天的政治学,他们的专业特长是办理政事。钱穆先生说:“冉有理财,子路治军,皆政事。”[6]在古代,政治方面的事务包含甚广。《尚书·洪范》有“八政”之说:“一曰食,二曰货,三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7]现代国家的行政事务已远远超出《尚书》“八政”的范围,所以,为官从政者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职业修养与能力。孔子明确指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一个家庭成员、社会成员和为官从政者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首要的品德修养。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3]20-21一个人在自己家里所作所为有政道,即用治国理政的态度和方法来处理家事,管理家庭,就是“为政”,治家是管理家庭,治国是管理国家或社会,两者在管理范围和事务上有大小、多少的区别,但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有很多相通相近之处。治家不易,治国更难。管理好一个家庭,是管理好一个国家的前提和保证。如果一个人能把一个家庭管理好,家庭事务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家庭成员各司其职,积极进取,那么他就有可能管理好一个县、一个省甚至一个国家。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就提出“家政学”的概念,并对家政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在《家政学》一书中明确指出:“家政学先于政治学而产生。”今天,“现代家政学”已经成为研究家庭科学管理的一个学科门类。

东汉经学家包咸对孔子的“为政以德”主张,进行了详细解读:“孔子居周末世,王道陵迟,礼义废坏,强凌弱,众暴寡,天子不敢诛,方伯不敢问,闵道德之不行,故周流冀行其道,自卫反鲁,知道之不行,故定《五经》以行其道……夫子定《五经》以张其本,而首重孝、友。孝友者,齐家之要,政之所莫先焉者也。有子言孝弟为为仁之本,其为人也孝弟,不好犯上,必不好作乱,故孝弟之道明,而天下后世乱臣贼子胥受治矣……为政之道,不外明伦,故但能明孝弟之义,即有政道,与居位为政无异。故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8]44德治、仁政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的政治理想,孔子深知,只有仁人从政,贤者在位,才能真正实现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

二、职业能力:举能

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开创私学,就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政治智慧和能力,让他们实现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所以,他对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少孔子九岁)让子羔(孔子晚年弟子,少孔子四十岁)担任费邑的长官(费县县长)。孔子认为,子羔年纪尚轻,经验不足,让他担任“费宰”这一要职,会害了这个年轻人。子路辩解道:“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3]118子路认为,费邑这个地方有百姓、土地和五谷,可以让子羔在生产活动和社会事务中边学边干。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叫做学问呢?孔子批评子路:“你这是强嘴利舌的狡辩!”而孔子曾经让他的弟子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谦虚地回答:“吾斯之未能信。”[3]43意思是,您让我去做官,但我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可见孔子主张,学生必须学有所成,学有专长,切实具备了过硬的政治智慧和工作能力,再去出仕为官。孔子感叹:“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3]82学生读书三年,还没有做官拿俸禄的念头,太难得了。孔子多次谆谆教诲学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3]1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3]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3]155“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己知也”[3]166。大致意思是说,不要总是担心用人单位是否了解你,会否录用你,而应该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和水平,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否达到了用人单位的要求,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学生不要急于工作、急于就业,而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学得技能和本领,提高能力和水平。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对上引其中一句注释道:“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就莅官时言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就为学时言之。”[8]97刘宝楠说得非常明确,学生在学习阶段,不要担忧没有人了解、赏识自己,而要通过自己刻苦努力地学习,掌握过硬的技术和本领,以求得别人的了解和赏识。到求职、任职阶段,凭借自己超人的能力和本领,既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也不用担心不能胜任工作。因为自己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工作会来找自己。孔子这一主张,荀子也进行了解读和阐发。《荀子·非十二子篇》:“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9]荀子比孔子说得更直白,君子通过刻苦修为,努力学习,能为可贵,能为可信,能为可用,这些都由自己决定,而别人是否贵己、信己、用己,则不由自己而由别人决定了,所以,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搞好自己的学习更重要的了。

三、孔子职业思想的现代意义

孔子德能并重的职业思想,对今天的高等教育、教学和大学生学习、就业,具有很现实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歌猛进,高教航母如雨后春笋,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但由于缺乏坚实的基础和充分的积淀,高校在短时间内的急速扩张和扩招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最突出和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2016届大学毕业生接近760万,而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公务员招录指标,仅区区2万人。760000020000,这组数字说明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10]二是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严重下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平均水准下降。2014年两会期间,在江苏省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天文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发言:“我们单位也是用人单位。总的感觉,毕业生质量在下滑。比如来的一些研究生你会感觉到他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不是很满意。我觉得这是盲目扩招的结果。盲目扩招之后人家都不相信大专生和本科生,只相信研究生。而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生、大专生也没有什么区别了。”[11]1931年,梅贻琦先生就职清华大学校长时强调:“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2]这里,梅先生是在强调高校师资力量和水平的极端重要性,因为师资水平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学生选择名校,其实是选择名师,是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的教师团队。但师资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而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培育和积淀,方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进而切实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

[1] 司马迁.史记(十)[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汪继培.潜夫论笺[M].诸子集成(9)[M].长沙:岳麓书社,1996:43.

[3]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 钱穆.孔子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2.

[5] 姚淦铭.礼记注译[M].许嘉璐,梅季.文白对照十三经(上)[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948.

[6] 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77.

[7] 周秉钧.尚书注译[M].许嘉璐,梅季.文白对照十三经(上)[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56.

[8] 刘宝楠.论语正义[M].诸子集成(1)[M].长沙:岳麓书社,1996.

[9] 王先谦.荀子集解[M].诸子集成(3)[M].长沙:岳麓书社,1996:74-75.

[10] 王明勇.自主学习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69-71.

[11] 杨万国,林其玲,徐新媛,张晨.崔向群院士:研究生和以前中专生没区别[EB/OL].(2014-03-09)[2017-09-12].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3/289632.shtm.

[12] 鸿博.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EB/OL].(2011-08-23)[2017-09-1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719/15/4038970_225246882.shtml.

(责任编辑:张明海)

K225

A

2096-2452(2017)05-0041-04

2017-07-19

王明勇(1966-),男,河南民权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教授。

10.3969/j.issn.2096-2452.2017.05.008

猜你喜欢

孔子职业
孔子请你加入群聊
PHONEY WAR
孔子的一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孔子的一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