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护理干预的作用

2017-03-07吴启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骨科下肢血栓

吴启云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南 558100)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护理干预的作用

吴启云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南 558100)

目的 分析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6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8例)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经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63%和23.6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2.11%,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5.79%,差异明显(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患者的应用,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满意度,可加强应用。

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作用

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凝结的现象即为深静脉血栓[1],多发于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疾病,且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很容易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其展开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任意选取骨科手术患者76例,均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38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在42~85岁,平均年龄(63.2±4.7)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为41~86岁,平均(62.9±4.5)岁。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分析,P>0.05,差异不显著,在临床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入院后,给予对照组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提高患肢等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1)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了解,使其提高警惕,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尤其是高危患者,应给予重点指导,并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卧位护理:帮助患者选择正确的体位,按摩患者的大腿和膝盖,促进其血液循环。指导患者抬高患肢,给予患者间隙性下肢气囊压迫或使用弹力袜,合理调节弹力程度,在确保压力合适的同时,保障患者的局部血液畅通。(3)药物预防:适当给予患者小剂量肝素、口服抗凝药以及低分子量肝素等药物,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4)饮食护理:给予骨科术后患者适当的饮食干预,应做到低脂肪、低热量、低糖、低胆固醇以及高纤维膳食,指导患者多食用粗杂粮、海带、米糠、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清淡饮食,限制总热量。指导患者多饮水,预防便秘,防止用力排便引发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5)功能锻炼:骨科术后患者应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告知患者术后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指导患者在肢体抬高的基础上进行肌肉收缩锻炼,给患者讲解踝泵运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增强患者锻炼的主动性和热情。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干预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进行评价,分为基本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即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将所收集的数据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代表,并用卡方检验对其数据进行比较,用P<0.05代表差异明显[2]。

2 结 果

2.1 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经统计发现,研究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1例,其发生率仅为2.63%(1/38),而对照组中有9例,总的发生率达到了23.68%(9/38),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有23例护理工作满意,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为92.11%。对照组中对护理工作满意14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13例,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5.79%,研究组与对照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

3 讨 论

血液在深静脉中不正常凝结是导致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手术类型、手术切口长度、患者年龄以及术后卧床时间等都是导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对骨科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对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研究发现,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发生率明显较低,证实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较高,说明该护理方式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和认可,在临床具有可行性。

总而言之,对于骨科术后患者,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在其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 韦明敏.为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8):107-108.

[2] 宋利红.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4):347-348.

[3] 杨荷兰.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05):771-775.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73.6

B

ISSN.2095-8242.2017.02.1080.01

猜你喜欢

骨科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