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军兴核 创新驱动建设世界先进水平核科研基地

2017-03-07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

国防科技工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原子能后处理加速器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 万 钢

十八大以来,原子能院以强军为首要职责,以兴核为神圣使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坚持完善体制机制,开拓进取,砥砺奋进,为核科技事业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统筹规划 建设平台打造国家核科研基地

十八大以来,原子能院的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和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四大科技创新平台相继建成,实现了“建设装置,掌握技术,培养人才,开展实验”的建设目标。其中,“中国实验快堆实现首次临界”和“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关键设施——能量最高质子回旋加速器首次出束”分别入选2010年和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十三五”期间,四大平台将继续拓展应用能力,将新建核安全研究中心和加速器研发中心,充分发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体系效能作用,形成相关领域、学科的引领作用,支撑国家长远的核科技创新。以快堆等四大科技平台为基础,原子能院陆续建成了围绕快堆的钠工艺、关键设备和热工水力实验设施,同时提升了一批核科技的基础能力,如后处理能力、核数据测量与评价、稳定同位素分离器、计量测试专用加速器等,原子能院的安保、应急能力以及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原子能院提出“三个坚持”的发展原则:坚持“强军首责,科技兴核,安全第一,人才强院,改革开放,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努力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坚持“探索前沿,强化基础,集成研发,研产结合,自主创新,引领发展”的科研方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创新、创造、创业,自信、自由、自觉”的创新理念,积极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制定了“突破特种材料、快堆、后处理、MOX燃料、特种动力和退役治理六大工程技术;打造快堆研发中心、先进研究堆应用研究中心、串列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后处理研究中心、核安全研究中心和加速器研究中心六大科研平台;推进科研、民品、后勤三项改革;建设好一个核科研基地”的“6631”的发展目标。原子能院将以国家批复的“建成基础性、综合性、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为目标,实现任务能力型向体系效能型转变,深化四大平台配套,新建强流直线加速器和北京在线丰中子实验装置等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平台;同时将进一步提升专业实验和安全保障能力,并以办公自动化、设计数字化、运行智能化手段,瞄准智慧型院所和数字核工业,加快原子能院信息化能力建设。

10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

勇当国任 强军兴核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核科技进步,原子能院在快堆技术、特种材料、后处理技术、特种动力、核基础及共性技术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重点工程型号供应保障任务全面完成,顺利启动实施了重大专项工程任务,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重大核科技工程方面,原子能院在四代核能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了中国实验快堆满功率运行;自主研发的先进后处理工艺流程完成热试验,实现了我国后处理工艺流程从“跟跑”到“并肩”的转变;成功研发出MOX燃料芯块。上述技术水平的突破和提升,为最终推动实现我国闭式燃料循环发挥了技术主导和支撑作用。

历经十余年艰苦攻关,原子能院实现了某材料生产工艺的升级换代,顺利实现了从预研到演示验证最后到工程化应用,被誉为“国防军工的又一重大成果,又一次技术飞跃”,是“自主创新的成功典范”。

在重点科技项目方面,原子能院在核材料生产工艺、先进核能系统、核技术应用以及基础研究方面,培育和实施了一批新的重点核科技项目,并以此为牵引,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2016年12月23日,我国首座铅基核反应堆零功率装置“启明星Ⅱ号”在原子能院首次实现临界

经过多年攻关,原子能院完成了一批核工业关键的基础创新。高放废液冷坩埚玻璃固化关键技术,为实现高放废液处理技术的自主可控和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与国家能源科技重大项目加速器驱动洁净能源系统研究,首座铅基核反应堆零功率装置“启明星Ⅱ号”实现首次临界,奠定了在铅铋冷快堆能源系统方面的领先优势;230MeV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和治疗辅助系统研制进展顺利,将迈入高端医疗装备制造领域,并为基础研究提供先进平台;正在实施的锦屏核天体物理深地实验室建设,瞄准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将使我国的核天体物理研究跻身国际领先行列。此外,还积极通过中美合作开展了未来新型行波反应堆的技术研究。

在基础研究条件保障方面,原子能院进一步优化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重大科研实验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质量进一步提高。

基础和前沿技术实现突破,国内首个低浓化微堆满功率运行入选“2016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和“中核集团2016年十大新闻”,并在第37届研究堆和试验堆低浓化国际会议上荣获“杰出成果奖”;在奇特核体系光学势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在世界著名物理学顶级学术周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论文,这也是原子能院时隔21年之后再次在此期刊发表实验核物理成果文章;以核物理、核天体物理和中子散射为代表的核基础技术研究成果跻身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

十八大以来,原子能院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防科学技术奖60项、北京市科技奖4项、全军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奖4项。申请专利1009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8件。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原子能院高度重视核心技术能力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

2016年,原子能院牵头23家单位成立“国防科技工业核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为国防科工局首批设立的10家系统设计类创新中心之一,将成为支撑国家顶层规划和系统创新的研发平台和人才高地。2017年,原子能院牵头35家单位成立“国防科技工业抗辐照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将对加强航天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航天电子器件可靠性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科技发展战略方面,面向“十三五”,原子能院制定了“6944”科技发展布局,即实施“快堆技术、同位素分离技术、后处理技术、MOX燃料技术、特种动力技术、特种材料生产技术”6大科技工程,开展“靶件辐照技术、特种同位素生产及制备技术、高放废液处理技术、铅铋冷快堆能源供给系统、ADS次临界堆、101堆退役技术、行波堆关键技术研究、230MeV质子治疗回旋加速器、基于锦屏深地实验室的核天体物理研究”9个战略性重点项目,加强“军用核技术、先进核能技术、核技术应用、核基础与共性技术”4个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国家级、部委级、集团公司级、院级”4个层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效能。

军民融合 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原子能院军用技术转民用效果显著,以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加速器技术、反应堆技术、射线应用技术、核探测技术、核电技术、辐射环境技术的积累为依托,在涉外研究堆工程、退役工程、快堆产业化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整体经营性收入大幅增加。

我国首座低浓铀微型反应堆达满功率运行

十八大以来,原子能院的产业发展主要完成了以下成果:共同开发出工业钴-60放射源,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项产品上的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约70%;研制成功10MeV医用小型回旋加速器工程样机,为国内核素诊疗高端设备国产化奠定基础;230MeV质子治疗回旋加速器正全力研发,助力中核集团首个质子治疗示范工程;响应国家“发展新型能源、推进北方清洁供暖、有效解决城市雾霾”的号召,致力于泳池式低温供热堆的研发设计。与此同时,低温精馏技术、水电解制氢技术的成果转化,将为胃病诊断、新型能源的供应提供技术支撑。中国先进研究堆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同位素生产,解决国内医用核素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

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原子能院还出台了《“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院产业改革的若干措施》,并启动了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力促形成“核心优势明显、转化途径顺畅、产业地位突出”的产业体系,实现“完善一种机制,打造一个平台,开展一批试点,形成一批拳头,实现产值翻一番”的产业发展目标。

开放办院 主动作为开启国际合作新篇章

原子能院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立足自身,主动作为,在国际合作方面成果斐然。

原子能院始终本着“着眼国家利益,支持国家战略”的原则,积极推动与确保有国际政治意义项目的实施。伊朗阿拉克重水堆改造、加纳微堆低浓化以及阿尔及利亚和平堆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都为我国彰显核大国形象、忠实履行国际义务和政治承诺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中,加纳微堆低浓化改造项目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高度关注,并在2016年核安全峰会上对原子能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浓铀微堆已经顺利完成改造,开始使用更为安全的低浓铀燃料,中国协助加纳改造其高浓铀微堆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愿在‘加纳模式’基础上,协助有关国家改造从中国进口的高浓铀微堆。”

原子能院研制的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30MeV质子超导加速器

2016年3月1日,由原子能院牵头的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室(JUNA)正式启动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核基础科研基地,原子能院充分发挥技术专家优势,长期派员为我国参与“伊核”“朝核”等重点国际事务治理提供专家服务,并派出专职职员或专家支持IAEA等重要国际组织,为提升我国大国话语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技合作方面,原子能院目前已经与世界上43个国家、195个机构进行过相关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与IAEA等重要国际组织以及俄、法、美、德、英、韩等国家在快堆、后处理、核保障与核安保、行波堆、中子散射、退役治理技术等方面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原子能院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支持下,正在兴建研究型反应堆国际中心,这些都为原子能院的科技攻关与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走出去”方面,原子能院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确立了“以微堆为起点,推动研究堆系列产品走出去;以研究堆为龙头,带动核技术产品整体走出去”的基本策略,积极以核科技合作与研究堆产品“走出去”为核电“走出去”开山辟路,以核科技人才培养与核科技技术服务为核电“走出去”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原子能后处理加速器
莫比斯加速器众创办公空间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知识快餐店 科学加速器
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
全民小康路上的“加速器”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原子能及其和平利用
基于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排放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试析毛泽东研制原子弹、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