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国防科技工业创辉煌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五年发展回眸

2017-03-07

国防科技工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工国防

五年来,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科技创新频创佳绩,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有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五年间全系统共获得各项专利5000余项。

2017年4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七家军工集团签署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

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目标,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切实担当起“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荣职责。五年来,实现了一次次创新创举、一步步优化变革,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

保军品、强能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成果斐然

五年来,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为重点,大力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军工精神,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圆满完成了军品科研生产任务,为“神舟”“嫦娥”、航母、第4代战机、“长征”系列火箭等国家重大工程、重点型号承担了大量关键配套任务,全力保障了纪念抗战70周年阅兵等重大任务,多次获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委装备发展部等上级部门的表彰。

五年来,河南省军工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一批军工企事业单位实力快速攀升,驻豫央属军工单位民品部分已占营业收入的76%;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单位已达到11家,其中50亿元以上的3家;军工单位上市的5支股票市值达到了800多亿元;每年度均有10家以上单位进入河南省年度百强百高企业方阵,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抓融合、促发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成效突出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国防科工系统积极响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发展步伐。“军转民”方面,河南省把发展民品作为重要业绩考核,推动驻豫军工单位“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积极开拓民品市场。瞄准重点项目,向上勤汇报、多沟通,争取支持。跟踪项目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和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民参军”方面,一是简化行政审批,实现民口“入军”便利化。国防科技工业行政职权清单和流程图被省政府作为模板推广,省编办发函表扬。二是编印“引民入军”《服务手册》和《服务流程》,公布《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举办对接会、成果展、政策解读等活动。三是对“民参军”项目责任到人,全过程服务。对重点项目,组织专家咨询、论证,跟踪推介。河南省“民参军”步伐明显加快,各种社会资源向军民融合发展的主战场汇聚。截至2017年6月,全省涉军单位已有201家,较五年前增加了100多家,居全国第六位。

搭建平台,推动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一是依托军工单位培育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洛阳涧西区进入国家级示范基地行列;在郑州、洛阳、新乡、鹤壁、安阳等市规划建设了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正推动洛阳市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二是发挥河南省高校人才、科研优势。国家国防科工局与省政府协议共建河南科技大学,支持河科大承担军工科研项目,建设国防科技创新基地。省国防科工局与信息工程大学、防空兵学院、郑州大学和黄河科技学院等军地院校开展合作共建,搭建企业与高校间的桥梁,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联动。三是探索创新驱动激励措施。根据国防和市场需求,选择科研项目重点攻关,对优秀成果给予表彰奖励。在军工单位因企施策,探索实施一次性奖励、项目提成、股权、期权等激励措施,积极向军工集团汇报沟通,争取批准支持。四是与央属军工集团紧密合作,积极争取科研和项目支持。今年4月初,省领导亲自到多家军工集团走访商谈,省政府分别与航天科工、中国电科等7家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中航工业郑飞生产的多功能挂弹车已装备部队使用

突出重点,军民融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目标,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河南省军民融合的主要领域。一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特种车辆、通信设备、轨道交通、智能机器人等已形成先进能力和产业规模。如,中信重工在“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上展示的防爆侦查机器人、消防灭火机器人、排爆机器人等高智能化装备,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临视察指导,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专门来信表示祝贺。613所智能机器人产品体现了河南工业发展的标杆和水平,省领导寄予厚望。河柴重工的高速大功率柴油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新航集团的“平原”牌汽车滤清器、“豫新”牌汽车空调、豫北汽车动力转向器分别为中国驰名商标和行业知名品牌。二是新能源:风电设备、光伏发电发展较快,锂电产品及电力储能应用等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713所、中原特钢公司、中核河南新能源公司积极拓展风电产业,已并网发电。核五院大力开拓新能源设计业务。中航锂电的大容量、高倍率、长寿命锂离子动力电池国内领先。三是新材料:金刚石、钛合金产品在行业中保持领先。镁产业联盟的成立,有力推动了镁合金在军工领域的应用。725所拥有国内首条完整钛产业链,在钛合金发展行业领先。豫西集团中南钻石大尺度多晶金刚石取得突破性成果,在晶粒度和色泽调控技术方面国际领先,产销量居全球第一。

严监管、优服务,全省军工各项事业同创佳绩

五年来,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省国防科工局严格履行监管职能,强化安全保密检查督查,及时有效地消除隐患;各军工和民口配套单位依法治安,持续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以严肃务实的宣传培训提升安全保密意识,以严格细化的责任定位确保措施落实,以严谨细致的检查督查消除风险隐患。五年间全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严重的失泄密事件和治安事件。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七研究所政府应急指挥系统

五年来,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科技创新频创佳绩。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有力,已拥有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家。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五年间全系统共获得各项专利5000余项。

五年来,河南省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开启新局面。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与应用方面,河南省是国家首批批准设立“高分中心”的5个省份之一。实现了卫星数据实时接收和本地化储存,建设了面向全省的数据快速处理和分发平台,已向农、林、水、环保、交通、公安、统计、地矿等行业,以及高校、企业提供了近3万景数据。组织多家高校院所和应用企业协同创新,突破了“多源数据整合处理”等关键性技术,编制完善了一批应用软件系统。“河南省粮食核心生产区卫星遥感应用”成为国家国防科工局高分专项省域应用示范项目。在北斗导航产业方面,提请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北斗导航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覆盖全省的北斗地基增强网通过原总参导航局验收,被评价为全国领先水平。建成了北斗(河南)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军委卫星导航定位总站为该平台开通了北斗数据专线。协同郑州、信阳市政府,规划建设三个北斗产业园。发挥信息工程大学优势,校企合作的北斗创新基地正抓紧实施。组织北斗创新中心、27所、河南融创等单位成立协同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北斗产品制造和应用服务企业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年来,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党的建设和军工文化建设显著加强。全系统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继续保持了军工系统坚强的党性、严明的纪律性和责任担当精神,发扬了军工战线的优良传统。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升了全系统党员干部坚守信念、尊崇党章、严守党纪的思想自觉,增强了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保持和发扬了对党忠诚、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构建了军工战线良好健康的政治生态。弘扬军工精神,推进先进军工文化建设,学习宣传“天宫号”“神舟号”等国家国防重大优秀成果、发展成就,弘扬了正能量,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好声音。

五年来,河南省国防科工局机关建设呈现新面貌。河南省国防科工局袁其法局长在上任伊始,提出了“要自信自强,不要自暴自弃;要拔高标准,不要凑合应付;要创新职能,不要束手无策;要勤奋敬业,不要贪图安逸;要大气雅气,不要小气俗气;要规范行事,不要取巧图便”的要求,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机关党员干部积极践行,切实履行监管职能,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军工企事业单位科研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了行业发展。?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军工国防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研发支出政策在军工科研企业的应用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