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野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2017-03-04韦妍妍邱莉朱丹李琼焦杨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韦妍妍+邱莉+朱丹+李琼+焦杨

摘要:针对本校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笔者在教学创新和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包括开辟校内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借鉴PBL教学法对校内植物进行资源调查、举办药用植物摄影大赛、建立多样化的综合考核模式等,旨在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65-02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形态学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器官形态、显微结构以及药用植物的分类等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与药材的基源鉴定、品质鉴定、资源开发和临床药效评价等关系密切;是一门理论性、直观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一、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實践教学包括实验课教学及野外见习两部分,一直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校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虽有开展,但仍存在很多不足:(1)实验课教学方法死板,教学内容陈旧。实验内容多为基本操作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学。一般先由教师介绍当次实验的内容、材料和方法,讲解和演示实验内容,然后学生参照教师的方法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仍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主动去思考问题。(2)野外见习时间短、效果较差。见习仅为去广西药用植物园参观一天,其间学生分组听取带教老师的介绍与讲解。学生不易留下深刻印象,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将野外见习当成外出游玩,学习态度不端正,有悖野外见习的初衷。另外,见习并未培养起鉴别药用植物的方法和能力,且药用植物园不能提供固定的经过培训的带教老师,造成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难以保证。(3)由于场地不足,我校目前尚无专门的药用植物园。

二、“田野教学法”的探索

纵观目前各院校对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改革,部分高校进行了理论课与实践课课程的整合,将实践课和理论课结合起来实施“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在实验课上增加技能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抑或是改革实验考核体系,还有重视野外见习在实践课程中的作用。如何将实践教学内容与校园自有植物资源、周边植物园、山麓丰富物种资源、学生学习特点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都是各高校面临的同样困难和挑战。[1]为进一步提升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并结合我校药学专业认证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组对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在校园内进行了一系列“田野教学法”的探索。[2]

1.开辟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由学生自行开辟校园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并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使校园成为药用植物鉴别技能实训基地。[3]本项探索首先在2012级中药资源专业学生中进行,目前已在校园内开辟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由学生全程参与园区规划建设、土壤改良、植物配置等。结合药用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及其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由学生自行确定药用植物栽培的物种。挖掘校园中适宜于教学的药用植物,根据教学进度随时进行野外观察,便于增强学习效果,激发学习积极性。

2.积极借鉴PBL教学手段,对校园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在2013—2014年下学期2012级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中,挖掘适宜于教学的药用植物,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形成开放性实践课堂。校园植物资源调查见习采用PBL教学法。在见习前,教师详细介绍校园内的药用植物资源情况,据此按药用植物分布较多的科属确定选题,由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并确定选择课题。学生在确定选题之后对各自收集的方向做出较为全面的了解认识,总结归纳所要收集的科属特征,在校园中选择标本,了解该科常见植物,自行观察、记录植物形态,查阅分析文献,真实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发育阶段,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器官形态、药用部位等,增强对药用植物的印象。在见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进行任务分配,明确收集结果附数码照片,主要拍摄药用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药用部位。

3.多渠道加强互动式交流,举办药用植物摄影大赛。校内植物资源调查结束后,将各小组拍摄的药用植物照片按照科属或中药功效进行分类,并以展板形式在校园内展出。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药用植物物种和植物分类知识,也拓展其中药学知识,并能激发学习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将药用植物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标本的展览也可丰富校园文化,同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4.培养合作意识与环保理念[4]。学生PBL教学中通力合作,一起学习探索,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确定课题,内部讨论,检索文献,见习过程中分工合作,得出结果,并请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在见习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在教学中时刻贯穿环境保护的概念、目的、意义,保护好校园植被的质量,注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教育。在拍摄植物的过程中,不允许随意踩踏植被。对所需标本不需采集,只需记录影像资料。

5.实践课程考核体系改革[5]。目前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考核体系单一,只是对学生每次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再将所有实验报告的平均分作为实验成绩,按20%计入课程总评成绩。由于在总评中所占比例较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实验报告马虎、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药学专业认证提出了药学人才培养的新需要,引入更科学、更符合素质教育培养需要的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建立了多样性、规范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考核方式。将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程度、药用植物认知、实验报告的成绩、见习纪律等纳入实践课程考核,形成综合考核方法体系,并且适当提高实践课程成绩在总评中的比例。

三、结语

目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首先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进行试行,取得效果之后再在药学专业进行推广,但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尤其是校园外的野外见习尚须大力加强。本课题组下一步的改革方向为在校园“田野教学法”取得初步成绩的同时,加强学生野外见习的能力,包括采集整理制作植物标本、编制药用植物物种名录等,使学生将药用植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做到在实践中讲解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应用知识鉴别药用植物的能力,把实践课作为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6]

参考文献:

[1]段瑞,金松南,刘克,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78-79.

[2]肖若蕾,袁侣明,陈莉.校园植物资源与药用植物学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65-67.

[3]汪荣斌,刘晓龙,李林华,等.校内药用植物技能实训基地规划与建设[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3):94-95.

[4]董永和,王伟,王振旺,等.在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9(1):99-100.

[5]王利国,潘超美,杜勤,等.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初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31-2832.

[6]谢小龙,王春雷,邓德英.辅以多种方法增强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效果[J].药学教育,2012,28(1):49-51.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留学生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