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微知识竞赛的有效性

2017-03-04张明珠李振兴王高峡李振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传统教学主动学习课堂教学

张明珠+李振兴+王高峡+李振华

摘要:大学研究生、本科课程与高中课程的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当前大学阶段学生自身学习自主性差,积极性不高,理论课程“挂科率”高。本文提出将课程难点、重点设计微知识,通过微知识竞赛模式,应用到大学课程的教学中。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微知识竞赛;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04-02

高中学生习在升学的压力下,一般都是被动式学习。进入大学,没有升学的压力,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不高,人在教室,但上课多出现玩手机、睡觉等现象。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新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大学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学者做了很多相关的教学研究。潘炳超探索了“翻转课堂”对大学教学效果的影响[1]。柳世玉等人将MOOCs与讨论式教学相融合[2]。吴剑杰则将分层教学引入到“高等数学”课程[3]。李振兴等使用项目驱动法,应用到“电路”课程[4]。本文以高等数学为例,将微知识竞赛引入到课程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微知识竞赛方法

微知识竞赛是把大学课程的微小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以竞赛题目的方式出现,竞赛类型由抢答题、必答题,微课设计PPT和计算几个环节组成。微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点及重点,达到较好的学习应用效果。微知识竞赛题目的设计必须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基础,需要将知识性、趣味性和应用性融为一体,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微知识竞赛设计关键三个方面:第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化。第二要注重对具体知识点与整体知识之间的衔接,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识点和整体课程的关系,以便灵活运用。第三要注重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微知识竞赛具体实施方式

1.竞赛题目类型的设计。高等数学是本科教学基础和必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知识点多、理论性强、计算要求高、课程开设时间长,导致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较差,因此传统教学的有效性不明显。基于微知识竞赛设计要求,重点设计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并将这些融入到竞赛题目类型中,如表1。

2.分值设计和实践。微知识竞赛的分值设计答对一题10分,答错不得分;PPT设计90分,讲解60分;每次测试满分150分。整个学期共5次竞赛。本次将学习程度基本一致的班级分为两个班,分别采用传统式教学法(1班)和微知识竞赛教学法(2班)。微知识竞赛法的班级每5人一组,共3组。每组成绩的好中差比例1∶2∶1,在同一个组中,要共同参与,合理分工。

三、教学效果分析

利用上述的方法,学期末分别对传统式教学班和微知识竞赛班的学生分别进行了同种测试,测试前的成绩由高考的数学成绩决定,测试后的成绩如表2所示。

数据可以看出1班在测试后成绩有所下降,而2班在测试后成绩有显著增加。2班在测试后比1班的平均成绩高。进一步利用SPSS软件,对表2中2班的测试前成绩和测试后成绩分组,分为高、中、差三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9,证明两组数据之间高度相关,且呈正相关关系,成绩的标准差测试后明显减小,说明该班同学的成绩在提升的基础上整体波动较小。结果表明,微知识竞赛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潘炳超.“翻转课堂”对大学教学效果影响的準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84-91.

[2]柳世玉,温恒福.在MOOCs与讨论式教学的融合中推进大学教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7):107-110.

[3]吴剑杰.《高等数学》“分层布局,梯次渐进”的实践与研究[J].湖北函数大学学报,2014,(32):76-77.

[4]李振兴,李振华,徐艳春.项目驱动法在《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136-137.

猜你喜欢

传统教学主动学习课堂教学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