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研究

2017-03-04秦婷郭向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机制

秦婷+郭向明

摘要:通过对我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组织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优势学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优势学科;项目;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11-02

一、引言

学科建设项目是一种新兴的项目组织形式,它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有别于纯粹的科研项目,它有自身特殊的规律性。当前,国家、政府和社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高校优势学科的建设,面对投资额度巨大、数量迅猛增长的优势学科建设项目,一方面,作为学科本身来说,要保证学科建设项目顺利开展和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实行一套有利于维护和激励学科健康良性运行的机制。另一方面,作为学科的管理部门和高校的学科建设管理者,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一个最优的、有效的优势学科项目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率和研究成果质量,进而更好地实现项目建设目标。

二、我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组织结构现状

目前,我校实行学校、学院、学科三级学科建设管理体系。其中,校級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对学科建设进行宏观的指导、调控、监督和管理。院级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带动和促进本学院的相关学科的发展,逐步形成学科群体优势,主要行使过程控制的职能,进行过程监督和管理。学科层面是由学科带头人负责的具体实施层面,在学校、学院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学科特色、实力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学科建设目标、发展规划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协调整个实施过程。三级管理体系能够让学科建设的行政机构不断得到加强,各种相应的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管理规范化水平更加提高,有利于学校尽可能地组织更多的科研力量搞好学科建设,让各级管理层分解目标责任,提高决策和管理,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更有利于调动学校各层级对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各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提升学科实力和水平,这种模式既符合当前对学科建设要求的趋势,又能为学校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管理支持。

三、我校优势学科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学科建设项目是学科建设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以项目管理为对象的立项建设管理模式。由国家、省级等上级管理部门或学科建设管理部门进行立项论证,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以学术队伍建设为核心,系统全面地进行学科点建设,加强中期检查与中期验收工作等监控管理的学科建设管理模式[1]。我校学科建设项目管理也实行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体系,并由学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和适当的过程监控。这种管理模式采用行政和项目管理交叉运行的模式,既适应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要求,又适应我校目前的管理体制和项目管理特色[2]。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并制约着这种模式的良好有效运行。

1.责、权、利的界定不够明确。分级管理的学科建设项目管理体系,要求明确各级的责、权、利,尤其是学院和学科层面。在现实中,学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学院领导负责其行政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学科层面的项目负责人负责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由于大部分院长和学科项目负责人由不同人员担任,这种行政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交叉,加之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协调,使得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变得模糊、不均衡,导致理论上讲学科建设项目是由院长负责制,而实际实施中,都由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相关的经费、建设任务等,院长并不能完全掌握本学院的项目实施情况,最终导致项目组成员汇报目标不明确,工作上相互推诿,责任不清。

2.职能部门与项目实施组织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不够。学校学科项目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完成职能范围内的多项重要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为各学院、各学科的多个项目服务,对各个项目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关键的督促和协调管理作用,要使这几者之间在人、财、物资源上达到最佳的使用配置,就要求职能部门和学院学科之间必须要很好地沟通和协调,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学科建设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3.项目执行监督过程薄弱。目前,我校的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仍然是最基本的三大环节:项目初期的立项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中期检查、项目完成后的验收管理。项目实施缺乏过程控制管理,项目执行监督过程薄弱,项目和经费管理部门主要关注项目的实施进度和经费的使用情况,这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对项目有一定的约束力,无法在学科建设项目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做到有力地监督管理。

四、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研究

1.优化组织结构,健全管理体制。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相关职能处室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依据优势学科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和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面统筹和规划优势学科项目的立项实施和经费、实验室、场地等资源调配,以及对相关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成立优势学科建设工作小组,负责起草优势学科建项目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负责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实施管理;负责审核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协调项目经费的投入及经费的审核使用;及时处理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做好建设项目的建档、归档等相关工作。成立优势学科建设实施小组,各学院各优势学科都应设立实施小组,组长由项目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参与项目和使用项目经费的人员组成。根据项目申报书和任务书的建设内容,制定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工作,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建设目标。

2.引入监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现有的优势学科管理模式在项目监督管理上有很大的问题。首先,项目管理部门服务于多个项目,同时还要完成其职能范围内的多项业务工作,在人员配备、经费和时间上,对项目的监管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并且由于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对于项目实施的具体计划、设备的性能和研究平台等的建设难以掌握和认定[3],这使得在优势学科项目的实施过程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因此,在优势学科建设过程中引入监理模式制度非常必要。监理模式首先要引入一个独立的、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监理小组。监理小组能够为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的规划论证、建设目标的确定、实施计划的审定、项目的实施等提供专业性的咨询意见和建议,以及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组织协调相关关系等,从而加强管理部门对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监理小组的专家主要负责项目预算的评阅审核,仪器设备购置的审核和论证工作;项目实施建设进度的检查和督促;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和验收报告的评审,以及标志性成果的审议;项目评估和验收工作,以及对有关政策及措施的落实起到督促检查的作用。

3.协调相关部门,强化过程管理。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学校规划处、财务处、审计处、资产处、招标处、人事处、实验室管理处等相关监督和服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任务,才能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财务处和审计处负责优势学科项目经费的管理和审计工作,确保项目经费使用规范;人事处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创新团队的支持;资产管理处和招标处负责实验仪器设备购置、验收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归档、维修等工作。

优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需要政府部门大力地支持和配合,需要高校自身用最优的组织结构和现代项目管理机制进行管理,还需要广大教师潜心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这样才能将优势学科项目做到最大产出,发挥其最大作用,从而提升优势学科的建设质量,真正建成一批具有一流创新条件、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创新成果的优势学科[4]。

参考文献:

[1]梁传杰,等.立项建设——一种学科建设管理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0).

[2]李爱彬,张庆春.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体制探讨[J].高教探索,2003,(4).

[3]李爱彬,王鹏,赵文闯.基于监理制的“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

[4]徐翠华.高校优势学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

[5]梁传杰,胡江华.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创新的取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5,(10).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机制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安全计算机通信管理机制的形式化验证与实现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