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以致用

2017-03-04张善存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40期
关键词:贾宝玉宝玉水浒传

张善存

三、读《水浒传》,思考何为政治

如果说《三国演义》是在政权斗争中思考历史兴亡的话,那么,《水浒传》则是在绿林好汉的草莽世界展示社会动乱。小说情节始于“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开篇交代“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即梁山泊首领的来历。故事终于“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宋江兄弟零落星散以后大半惨死,受玉帝敕封,阴魂聚于蓼儿洼。一天,宋徽宗梦游梁山泊,得知宋江等人冤情,惊醒后命宿太尉查明真相,下旨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在梁山泊“起盖庙宇,大建祠堂,妆塑宋江等殁于王事诸多将佐神像”,四时享祭。

有人将小说的一百二十回情节概括为“魔君三部曲”:第一,群魔乱世;第二,改邪归正;第三,荣升天神。108位好汉本是“魔君”,最后却变为神,《水浒传》讲的就是魔变成神的过程,这个“魔君三部曲”隐含着深层政治思考,它蕴含“官逼民反”“替天行道”和“忠义之烈”三重寓意。

宋江等人最终的结局说明,招安也许是坦途,但却意味着生命的消亡。由此,不能不引发我们对中国古代社会中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文化思考。

政治的话题,高考作文尚未深入挖掘,但已經有所触及,比如2012年山东高考以孙中山的名言作文,2015年全国卷的小陈举报老陈违规驾驶的材料等,若能高屋建瓴,作文境界自当提升。

四、读《红楼梦》,感悟生命体验

面对博大精深的《红楼梦》,说什么都是管中窥豹。这里我们且谈它的一个主题,即生命体验。

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在贾府这个大家庭里,属于应该负责任而担负不起责任的人。在那个时代,对家庭有意义的人生道路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而贾宝玉却打心眼儿里厌恶这种道路,甚至多次对这种读书做官的人生道路提出尖锐的批判。作者在贾宝玉第一次正式登场时,就以《西江月》二词把贾宝玉放到被人质疑甚至嘲笑的审判席上:“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宝玉是一个跟“世人”相对立的独特个体,他对生命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超前体验,所以贾宝玉觉着自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他始终沉浸在一种自我的悲哀中,因此有着一种对迈进成年门槛的深深恐惧,但是长兄贾珠早早去世了,贾宝玉不得不担负起继承贾府家族事业的责任,这是他绝不愿意的。

但是另一方面,贾宝玉对人生、对生命却有着一种极其热烈的情感。当听到林黛玉吟咏《葬花词》时,宝玉哭倒在地;看见龄官雨中画蔷,他急切关爱、提醒,而全然不顾自己就在雨中;丫鬟婢女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会悲伤哀怜,写诗写文悼念……

“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世间一切有灵无灵的事物,宝玉都觉着跟自己相关。在贾宝玉看来,人的价值不仅在于关心自己,而且在于关心自己所面对的所有事物,所以叫“情不情”。所以贾宝玉身上表现出一种超验的人生感受,一种对生命转瞬即逝、漂泊无依的悲剧感受。

人生是具体的一天又一天,生活是琐碎的一事又一事。如果说前三部作品采取的是宏观叙事视角,那么《红楼梦》采取的则是微观叙事视角,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丰富生动的世故人情,似远实近,关乎每个人的人生。而人只有具备了感悟生命的能力,生活才会真正属于他(她)!

考查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表达,是高考作文最为鲜明一大趋势。仅以2016年的高考作文为例,就有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浙江卷的“虚拟和现实”,而全国卷的漫画材料、“语文素养三途径”,更是对学生生活体验的直接切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也可以说:熟读名著四大部,不用多教也会文。如果阅读积累达到了上述熟读经典作品的境界,用不了多久,你的作文状态定可用下面这副对联形容——

上联:静坐静思静悟静想思维顺畅文面清朗

下联:有纲有线有情有理手法巧妙落笔成章

横批:品味经典

猜你喜欢

贾宝玉宝玉水浒传
《红楼梦》中谁得过“玉”的好?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她带着前夫生活二十年再婚后前夫瘫痪
宝钗:生活要靠自己经营
贾宝玉为何是“情不情”
寓言故事
未完的前尘烟雨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
贵族小姐的精神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