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硬膏贴热贴敷关元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2017-03-04张靖安永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关元

张靖++安永康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硬膏贴热贴敷关元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中药硬膏贴,加热至45 ℃后贴敷于关元,每次8 h,每日1次。对照组予聚乙二醇4000散剂,每次10 g,每日2次,早晚分服。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排便困难程度、排便间隔时间、大便质地、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腰膝酸软、形寒肢冷等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2组便秘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28/31),对照组为86.67%(26/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31),对照组为16.7%(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0、3.6%、7.1%,对照组分别为7.7%、38.5%、50.0%,治疗组4、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硬膏贴热贴敷关元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型;中药硬膏贴;关元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2.009

中图分类号:R256.35;R2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2-0029-04

便秘常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或一次排便时间延长,欲排便却艰涩不畅,总有排便不尽感。国内外对便秘进行了大量研究[1-5],总结了一系列治疗方法和药物,但迄今为止病因尚未明了。治疗便秘的许多药物均存在不良反应,如番泻叶、芦荟、果导片等蒽醌类泻剂是以解除当前排便困难症状为主,久服则易致结肠黑变病[6-7],造成顽固性便秘。如何寻找效高、不良反应小的中药治疗便秘是当今医学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中药硬膏贴热贴敷关元,观察其对功能性便秘症状改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住院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18~65岁,平均(52.36±4.25)岁;病程6~35个月,平均(11.36±2.48)月。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9~66岁,平均(54.75±3.48)岁;病程4~34个月,平均(10.58±2.03)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备案。

1.2 西医诊断标准

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8]及《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9]拟定。①病程>6个月;②排便困难,粪蓄肠间而无便意,或虽有便意而努挣乏力;③排便间隔时间延长,4~7 d不排大便。

1.3 中醫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脾肾阳虚证辨证标准。主症:腹胀喜按,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便清长,纳差;次症: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虚无力。

1.4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75岁;②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③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④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由结肠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导致便秘,需要手术者;②便秘伴有精神抑郁者;③依从性差,不能有效配合本研究者。

1.6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中药硬膏贴(方药组成:白术30 g,白芍20 g,酒苁蓉30 g,锁阳15 g,韭菜子12 g,女贞子12 g,决明子12 g,陈皮12 g,瓜蒌子12 g,菟丝子12 g,甘草6 g。由本院药剂科按配比打散,1 g散剂中加入陈醋2 mL调匀即得),微波炉加热至45 ℃,贴敷于关元,每次8 h(8:00-16:00),每日1次。

对照组予聚乙二醇4000散剂(Beaufour Ipsen Industrie,批号C1420117760,10 g/袋),每次1袋,每日2次,早晚分服。

2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结束后2、4、6个月进行随访。

1.7 观察指标

1.7.1 症状评分 参照《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9]、《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对排便困难程度、排便间隔时间、大便质地、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共7个方面进行计分。具体评分标准。

1.7.2 复发率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相关标准,随访6个月,记录2组复发情况。复发率(%)=复发例数÷总有效例数×100%。

1.7.3 不良反应 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过敏、恶心、呕吐、腹泻等。

1.8 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9]、《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患者报告临床结局疗效评价方法制定。治愈:患者最希望解决的便秘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最希望解决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2/3;有效:患者最希望解决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1/3,但<2/3;无效:患者最希望解决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1/3。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dprint

2 结果

2.1 2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排便困难程度、间隔时间、大便质地、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腰膝酸软、形寒肢冷症状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各项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困难程度、间隔时间、大便质地、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腹泻1例,小腹过敏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对照组腹泻2例,轻度腹痛2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3,P=0.035)。治疗组随访2、4、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0、3.6%、7.1%,对照组分别为7.7%、38.5%、50.0%,治疗组4、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56,P=0.038)。

3 讨论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便秘越发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如杨璀健[11]电针治疗术后便秘,刘海飞等[12]合募配穴法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均疗效显著。

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仅使用聚乙二醇等泻剂效果欠佳,此类泻剂虽能缓解患者当前排便困难症状,但远期疗效差,对腰膝酸软、形寒肢冷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本研究采用中药硬膏贴热贴敷关元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以补脾益肾,培元通便。关元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属先天不足导致的肾阳虚便秘,或后天引起的元气亏损,均可通过刺激此穴进行调理[13]。中药硬膏贴采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国名老中医张东岳教授经验方,方中白术和中益气,补脾暖胃,生津增液,消谷进食,白术具土德之全,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土旺则能胜湿,湿去则清气善升,浊气善降,利于大便排出,故白术为治疗便秘之首选药;白芍性味苦、酸、甘、凉,养血柔肝益脾,缓中通顺止痛,强五脏、补肾气、利血脉、泻肝火、去积垢、消瘀滞,可使“气内滞而物不行”之便秘得以解除;肉苁蓉、锁阳补肾益精、强阴益髓、养五脏、润肠燥,擅治阳虚血枯便秘;五仁(韭菜子、女贞子、决明子、瓜蒌子、菟丝子)质润多脂,补肝益肾、润肺下气、涤垢开郁、润肠通便,擅治肾虚便秘;陈皮、甘草破滞气、益脾胃、理气调中、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2组治疗后便秘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86.67%,说明2组在改善患者排便困难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发生率为6.5%,对照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2、4、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0、3.6%、7.1%,对照组分别为7.7%、38.5%、50.0%,治疗组4、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能够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中药硬膏贴热贴敷关元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臨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相安.张东岳教授治疗便秘经验[J].中医学报,2013,28(5):675- 676.

[2] 童卫东,李朝阳,刘宝华,等.慢传输性便秘结肠Cajal间质细胞减少与细胞凋亡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2):1049-1051.

[3] 姜秀举.芍药甘草汤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便秘的对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9):120.

[4] SLATER B J, VARMA J S, GILLESPIE J I. Abnormalities in the contractile properties of colonic smooth muscle in idiopathic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1997, 84(2):181-184.

[5] 黄小波,李宗信.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6):21-23.

[6] 骆元斌,顾立萍,黄小玲,等.蒽醌类中药致结肠黑变病发病机制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2):78-79.

[7] 苏秀丽,金建军.86例结肠黑变病回顾分析[J].山东医药,2011, 51(52):85-87.

[8] DOUGLAS A, DROSSMAN.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56.

[9] 方秀才,柯美云,罗金燕,等.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J].中国消化杂志,2007,27(9):619-62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M].北京,1993:131.

[11] 杨璀健.电针配合按摩治疗术后便秘43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4, 20(9):25.

[12] 刘海飞,宋丰军,叶必宏.合募配穴法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2):156.

[13] 刘金勇,蔡树河.针刺配合关元灸治疗功能性便秘28例[J].福建中医药,2013,44(2):38-39.

(收稿日期:2016-06-27)

(修回日期:2016-07-28;编辑:季巍巍)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能性便秘关元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党中勤教授行气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总结
超声中频同步电疗法联合朱氏一指禅推拿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
复方嗜酸乳杆菌对功能性便秘的改善效果观察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排便技术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针刺关元等穴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恢复期偏汗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