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村庄整体风貌建设思考
——以景宁、乐清、安吉三县为例

2017-02-28王天娇王天一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景宁乐清安吉县

王天娇,王天一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浙江省村庄整体风貌建设思考
——以景宁、乐清、安吉三县为例

王天娇,王天一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以浙江省景宁、乐清、安吉3个县为研究对象,首先归纳并分析了其在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风貌特征,并据此指出了相关建设问题;然后探讨了村庄整体风貌控制的4点要素;最后针对不同的风貌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为当前的村庄风貌建设提供借鉴与指导。

新农村;城镇化;村庄风貌;建设思考

1 研究背景

随着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及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引导,我国城乡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地区由于缺乏对村庄场所精神的关注,掀起了千篇一律或风格迥异的农房建设浪潮,使原本脆弱的乡土风貌不断地被蚕食,传统文化也随之遭到了迫害。传统风貌的传承与新旧风貌的协调已成为村庄整体风貌建设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农村住房建设和使用情况调查》项目,对浙江省乐清、安吉、景宁3个县45个村庄(表1)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深入了解各村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建筑特色、设施水平和老百姓生活状态,梳理出以县域为代表的3种互不相同的风貌特征[1]。

表1 浙江省3县风貌调研村庄

2 浙江省村庄整体风貌特征

2.1 以传统农房风格为主导——丽水市景宁县

整体风貌以传统农房风格为主导的村庄一般形成较早,拥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保存完好的村庄格局与传统民居,并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内的村庄从整体来看即属于这种风貌类型(图1)。

图1 高演村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浙南山地中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的地貌格局[2]。调研中93.3%的村庄处于低山丘陵地貌,这种地貌格局也造就了景宁县内村庄“大分散,小聚居”的村落格局。其中64.3%的农房为二层土木结构,呈“一”字形排列。村内宗祠、神庙、廊桥等传统建筑和生产生活设施较好地体现了畲族传统建筑风貌和文化艺术特色。街巷尺度适宜,随地势蜿蜒,层次丰富。

2.2 以新老农房风格交织为主导——温州市乐清市

整体风貌以新老农房风格交织为主导的村庄一般经历近些年的城镇化发展,村内农房由原先单一朴素风格趋向多元化发展,色彩、材料的使用上与传统风貌差异日趋明显。浙江省乐清市内的村庄从整体来看即属于这种风貌类型(图2)。

乐清为浙江省辖县级市,调研中60%的村庄处于平原地貌,故县内村庄多为集中式布局。乐清经济发达,由于农民建房往往兼有家庭炫富的缘故,导致当地大部分村民都摒弃其传统农房,另辟宅基地新建农房或在原有宅基地上改建。村内传统农房多为砖木结构,虽然存在耐久性差、密闭性差、卫生条件不好等缺点,但都与地形结合较好,兼顾朝向错落有致。而新建的农房平面很多照搬城市的功能和布局,并引入欧式材料和色彩,79.6%农房的结构多为砖混或钢筋混凝土。

图2 寺前村

2.3 以新建农房风格为主导——湖州市安吉县

整体风貌以新建农房风格为主导的村庄一般经历过快速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时期,村民在原来的宅基地上建起一排排新的农房,村庄肌理呈现出整齐的行列式布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内的村庄从整体来看即属于这种风貌类型(图3)。

安吉县位于长三角腹地,调研中有80%的村庄地貌为低山丘陵。县内多数村庄经历过新农村建设,即政府出具体图纸,采用“排排坐”式的整齐划一布局。农房采用现代样式,主要为砖混结构(74.6%)且大多是仿欧式的别墅。这种“小洋楼”式的新农村风貌正逐渐取代村庄原有的传统风貌,村内原来弯曲的街巷、错落的农房、自然的水塘等多种变化空间变成了单一的线型空间。

图3 上舍村

综上得出,景宁与安吉县内的村庄整体风貌较协调统一,景宁县内村庄多为传统风貌,较好地体现了当地民俗文化。安吉县内村庄风貌虽较和谐,但传统风貌已荡然无存,农房呈现出新农村建设后的现代式样,这种建设方式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对村庄丰富的景观、人文等的延续。而乐清市村庄整体风貌建设问题最大,由于村民没有和谐风貌的建设意识,新建农房往往与传统农房混杂,同时又存在层数不一、风格各异的现象,严重破坏了村庄和谐统一的风貌。因此,应针对3个县不同的风貌特征,开展不同的风貌整治建设:对景宁县内呈现传统风貌的村庄采取保护措施;对安吉县内经过新农村建设的村庄采取恢复乡土特色的措施;对乐清市内新老农房交织的村庄采取全方位的整治措施。

3 浙江省村庄整体风貌建设思路

3.1 浙江省村庄整体风貌建设指导思想

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其中要求各地区政府加大力度保护民族特色村镇、传统村落和民居,传承乡村文明,建设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通过研究得出:村庄风貌的生命由周边环境、村庄格局、农房风貌及民俗文化4个要素构成[3],它们不但是构成村庄风貌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与延续村庄的活力与生命力的关键。因此,为加快落实国家政策,让村庄融入大自然,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浙江省村庄整体风貌建设应从以上4要素入手实施。

3.2 浙江省村庄整体风貌建设要点

3.2.1 周边环境

周边环境主要是指村庄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这是形成村庄风貌的基本因素。秉持“保持村庄环境基底,营造田园大地景观”的原则。景宁县村庄周边环境普遍较好,可在此基础上增加与村庄开放空间的结合,使其成为村庄的公共性场地,让村民从独有的乡土特色景观中得到精神满足;乐清和安吉县村庄周边环境普遍受到一定程度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破坏,因此,对处于低山丘陵地貌的村庄,采取重塑村庄原本山地、水网地形和环境的措施,对处于平原地貌的村庄采取适当的地形改造措施,避免一览无余,并种植多样化景观丰富村庄周边环境。

3.2.2 村庄格局

村庄格局是村落风貌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其具体表现为村落的用地结构、道路、水体等的综合布局[4]。秉持“总体布局自由错落,遵循村庄自然属性”的原则。景宁县内村庄应继续保持传统格局;乐清和安吉县内村庄的新建农房对其传统格局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故应规定再新建的农房选址要与原生地貌结合,遵守农用地的保护原则,注意与自然环境和田园景观的视觉协调,对严重影响村落格局的农房,采取另辟村民宅基地的方式,鼓励村民自行拆除。

(1)街巷空间。街巷空间的形成与村庄用地布局和结构有密切关系,街巷空间不仅承担着交通的功能,更是村民生活和交往的重要空间。景宁县内村庄应加强对破损且较不平整街巷路面的修补,并采用当地石材;安吉县因新农村建设,村内部分街巷空间进行过重新铺装,为恢复其乡土气息,应增加村内街巷空间的绿化,巧用当地植物,对未重新铺装的卵石、花砖等街巷路面进行原样修补;乐清市村庄因新老农房混杂,街巷空间的问题包含上述两种情况,故上述改善方法同样适用于乐清。

(2)院落空间。院落是一个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空间。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意义上的院落及其功能在部分村庄中逐渐消失。调研发现,乐清有一半以上的农房没有院落,这导致原本应在院落中发生的生活场景随着院落的消失而消亡。因此,恢复村庄院落空间就等于恢复村民传统生活方式,有利于重塑和谐村庄风貌。

3.2.3 农房风貌

村民是农房风貌的塑造者,村民对农房的满意程度会决定其是否愿意去提高村庄整体风貌。实际调研中,景宁、乐清和安吉分别有68.1%、56.2%和95.1%的村民对其农房很满意。乐清和安吉县对农房不满意的大部分村民认为其房间数量及面积不够,景宁县大部分村民的不满主要来自房屋不结实,少部分是因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房外观不好看等。因此,秉持“坚持本土地方风格”原则,针对不同县域从村民最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出发,展开不同的针对措施,则将在改善农房风貌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建筑风格。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景宁县传统农房结构耐久性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缺点渐渐凸显出来。故应在继续保持“土墙盾”等传统民居形式的基础上,对传统农房采取结构加固等现代化手段,增加村民对农房的满意度,并对村内风格不和谐的农房采取一定整治措施;乐清和安吉县都存在农房风格混杂的现象,为避免这一现象继续恶化,新建和改建的农房在体量上应与传统农房相似,使用“白墙、黛瓦、硬山墙”等浙江传统农房代表性元素,结合现代结构技术,使传统农房的形态和功能与当代生活方式完美契合。

(2)建筑色彩。景宁县新建或改建农房在建筑色彩上,应采用传统木结构泥墙瓦房呈现出的土黄、灰等大地色系[5];乐清和安吉县新建或改建农房在建筑色彩上,应采用黑、白、灰这种朴素的颜色,与村庄葱绿的植被、湿润的气候共同构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3)建筑屋顶。浙江省整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易受台风暴雨、冬季易受低温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为适应这一气候特征,新建和改建农房都应延续传统农房坡屋顶形式,既便于排水,又便于遮阳,屋顶用黛瓦或其他颜色相近的新型材料装饰。

(4)建筑层数。景宁县传统农房多为两层,安吉县新农村建设农房多为2~3层,故其新建或改建农房层数应以此为界,不得超出;乐清市自然村庄农房层数差距较大,1~6层不等,这严重影响农房整体风貌,故应采取强硬措施整治已建成违章农房,加大力度控制新建或改建农房层数。

3.2.4 民俗文化

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村庄风貌中最深刻和本质的因素,文化的积淀和大自然的馈赠造就了村落历史文化。因此,各县域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护已经认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掘有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大对3个县的“非遗”宣传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4 结束语

通过总结浙江省县域村庄风貌特征,试图从4个方面改善村庄整体风貌。除此之外,还可从提高村庄民约的约束力、加大危改力度,这两个易被忽视的方面入手。调研发现,乐清市有20%的村委认为村庄民约一般没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乐清市呈现较不和谐的风貌。而在危改方面,3个县已完成的危改量远不及存在的危房数量。危房不仅影响村庄整体风貌,还降低了居住在其中的村民的生活质量,这也成为村民因房间数量及面积不够而对农房不满意的原因之一。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改进,希望可以实现浙江省县域村庄整体风貌渐进式的自我更新。

[1]李琛.新农村背景下重庆市村庄聚落景观风貌建设的思考[J].发展, 2010(3):47- 48.

[2]潘钊.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5:12.

[3]夏雨,李湘茹,张玉芳.县域农村整体风貌控制研究框架[J].小城镇建设, 2015(2):16- 18.

[4]林隽.新农村背景下浙江练市镇村落风貌建设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2:7.

[5]王方园.赣东新农村住宅建筑风貌外观特征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14:70.

Ref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Overall Characteristic in Zhejiang——Take Counties of Jingning,Yueqing, Anji as an Examples

WANG Tianjiao,WANG Tianyi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

This paper takes three counties of Zheji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analyze their characteristic under the background of“Urbanization”and“New Rural”construction, and point out the related construction problems accordingly. Then this paper discusses four elements of how to control the whole village characteristic,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g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eature, looking forward to guide the current village feature construction.

new rural;urbanization;village characteristic;reflections on construction

TU241.5

A

王天娇(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E- mail:18800187033@163.co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8024)

猜你喜欢

景宁乐清安吉县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千年的回眸
第二十届乐清模具设备塑机工业自动化展圆满落幕
移动直播在热点报道中的应用探析——兼析乐清男孩“失踪”案媒体报道
“媒立方”首次试水 全媒体融合播报——乐清日报两会报道奏响最强音
不忘初心 新闻为民——乐清日报深度融合的实践
秀美景宁 生态畲乡
景宁县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安吉县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