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分析

2017-02-25邱颖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合作性作业设计个性化

邱颖

(于都县祁禄山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2305)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事关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就变“文本作业”为“个性化作业”,变“独立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变“被动完成”为“自主设计”,变“标准答案”为“创意作答”等,从形式到内容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思考与尝试,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个性化;合作性

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作业的无趣。不少教师青睐于与教材配套的统编练习册;有的老师依赖多年一贯的同一作业设计;有些教师作业布置随意性强,几乎没有设计,想到什么就做什么。鉴于此,优化作业设计则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课题。

一、变“文本作业”为“个性化作业”

从文本作业到个性化作业,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实践与体验的场景。学生可能流露出的真情与实感,都融入到了具有独特个性的作业当中去,在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能力也得到培养,语文素养也会得到相当的提高。

1.设计多元化作业。开放多元的作业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整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融合多学科,将语文作业的触角伸出多层面多平台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形式的多样化是教师应该多思考多实践的。比如,利用写写、画画、唱唱、拍拍(视频)、剪剪(报)、泡泡(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作业,鼓励学生充分调和各种感觉器官和联系想象参与到知识的摄取与理解,完成形式丰富内容生动的语文作业。

2.设计分层作业。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而学生比树叶还要丰富多彩。面对这些活生生的个体,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个体,教师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水平的作业,让优生吃得好,让差生吃得饱,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进步。教师一定要秉着面向每一个具体的个体,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因势利导,平衡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较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乐意完成作业,并在作业过程中培养语文能力。一般来讲,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可能会知难而进,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题,跳一跳去摘桃子吃。当然也存在部分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什么也不想做。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正能量的激励措施,推动这些学生往前进。

二、变“独立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

长期以来,学生作业往往却是独立完成,这其中的好处和弊端共存。为了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教师不妨在一定程度上变“独立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设计合作性的作业,可以尝试让几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共同完成一项作业。

1.引导学生与同学合作。例如带领学生开展“秋天在哪里”活动,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在这张纸的任意一个地方事先打印上十几个不同字体的大号字“秋天”。要求各小组的同学自行构思,自行设计,合作完成,一周后交上来。学生在这一周内忙活开了:撰稿、插画、誊写、排版、涂色……作业收上来之后,展开公开评比活动,并选择优胜者的作品張贴上墙,并确定主题是“我与秋天”。在同学、老师欣赏之时,学生内心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在这次作业中,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分层,也是学生自主分层,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大有裨益。

2.取得家长的配合。语文学习的外延也是可以拓展到家庭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特征,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并要求孩子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完成。这类作业有利于促进学生收获到知识,又能增进与父母的情感,可以进一步走进对方的灵魂世界,促进家庭的和谐亲子的和睦。例如,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后,根据现在由于虎爸狼妈等现象导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隔膜,孩子有啥心里话也不跟父母亲讲,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晚上回家,给父母亲讲一讲《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故事,然后和家人讨论这对父子为什么能够重逢,并合作完成一篇习作。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与家长增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情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的桥梁也更加通畅了。

三、变“被动完成”为“自主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有这样的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那么,语文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1.自主设计,自由选择。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体,所以布置作业一定要因人而异,设计出有层次有弹性的作业,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最适合他们的的学习方式。比如,学完《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三首诗词后,教师可以把作业的布置权下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计作业。学生的作业可以是五花八门的:把这三首诗的意思说一说,并把其中蕴含的情感写下来;根据这三首古诗词的内容画一画;收集整理其他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词……让学生在完成一份自己设计的作业的基础上,再选做其他人设计的、自己力所能及,同时也感兴趣的作业。

2.多元设计,个性发展。要想在作业练习中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除了自主设计之外,教师的多元设计也显得成为重要。例如教学《七律·长征》,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个性化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条件,完成一项与长征有关的综合实践性作业,形式与内容自选:爱好音乐的同学,可以搜集跟红军长征有关的革命歌曲、民歌民谣,能学唱更好;擅长画画的可以画一幅跟长征有关的图画,或找几幅相关的名家名画进行介绍;倾心文学的同学,可以搜集歌颂长征的诗词、戏曲、歌谣、小说之类,能写一篇有关长征的文章更好……这样的作业,学生们各扬所长,在作业中感受到了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创意作业的乐趣。

四、变“标准答案”为“创意作答”

“冰融化成了春天”,得了零分;“鸡蛋里孵出里根总统”却受到了表扬,这是中美教育的差异或说是差距。如何克服定势思维,引导学生创意作答,是教师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1.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个性禀赋,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及其发展取向各不相同,个人阅读同样存在个性差异,对文本的感悟同样也存在差异。如学完《唯一的听众》,有学生提出作者写作中有错漏,课文中的老太太既然不是真正的“聋子”,为什么课文中的“聋子”没有加双引号?这个学生的想法很有意思,而且也有理有据。所以,教师也要对他的思考作了肯定。有时候,评价学生的想法的好坏,不在乎对与错,关键是考察他的思考过程,看他所说的有没有道理,道理体现在哪里,有没有理解的独特性和别具一格的角度。如果与众不同有新意,就应该肯定。

2.倡导合理的个性表达。教师要有开放性的教学思想,通过有利于个性化表达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比如《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乌鸦的喝水方法进行互动:乌鸦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喝水的方法呢?通过各抒己见,学生明白观察仔细爱思考应该是乌鸦能够喝到水的原因。书上没有现成答案且答案指向不唯一时,学生多维发散性的思考会促进他们想象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优化,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独特个性,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真正达到学用语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C].2011.

[2]魏绍莹.小议科学设计小学语文作业[A].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3]田世宇.渗透“五性”,巧妙设计小学语文作业套餐[A]. 2015年教育探索与实践学术论文集[C].2015.

责任编辑 范宏芳

猜你喜欢

合作性作业设计个性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