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等理论指导下文化语境翻译的策略

2017-02-25陈典港涂海艳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语境翻译策略

陈典港+涂海艳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0;南昌现代外国语学校象湖校区,江西 南昌 330052)

[摘 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翻译中如何更加充分地传达文本中的文化含义。文化在翻译中至关重要,翻译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翻译者要着重理解尤金·A·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和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探究在文化语境文本条件下,根据语境或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期对英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实现读者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目的。

[关键词] 对等理论;翻译策略;文化语境

一、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的载体,也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者认为,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这个国家的文化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是通过文字语言(或艺术语言)代代相传。约翰·莱昂斯也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语言使用的不同上,可以根据风俗或其他活动,反映出其国家的文化特点。”

随着历史的变迁,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产生出了区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点,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因此,如不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翻译实践中就很难让目标读者理解并认识他国或他民族文化。

二、翻译对等理论

尤金·A·奈达认为,翻译中大部分重要错误是由于对目标语言文化的观点缺失和无知所造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目标语言文化,我们在翻译实践时需要系统地掌握对方文化,势必做到在不破坏对方文化的含义下,让目标读者也能读懂。同时,我们还必须研究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各自特点,否则就不可能在翻译时考虑到文化差异,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惑,甚至是误解。

张培基指出:“翻译是运用目标语言将源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再造和重现的语言活动。”其实,翻译并非如其所述这么简单,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认同、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等多种文化要素。我们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实现文化交流,文化因素作为翻译中不可逾越的一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一个跨文化事件。”翻译是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我们不能呆板的翻译,导致误读文化。严复认为:“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傅雷指出:“翻译重神似不重形似。”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和“动态对等”两个概念。功能对等关注的重点在于读者反应,要求译文与原文的信息对等,使目标受众能够欣赏到原文读者一样的美感或心理感受。而动态对等关注的是读者,不管是原文读者还是译文读者的心理反应。这种对等,既照顾原文和原文读者,又照顾译文和译文读者。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不断对语法结构和用词进行变化和调整,从而达到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既要在句法上自然流畅,又要在语义上浅显易懂,并且在阅读体验上目标读者与原文读者大体一致。

奈达从语义学和信息论出发强调了翻译的交际功能。依据他的观点,我们可以将翻译看作文化交流。尽管不同民族之间难以达到“绝对的”交流,但是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因为人类的思维过程、生产经历、社会反应等有许多共性。

三、对等理论指导下翻译策略选择

(一)直译与意译

一直以来,直译与意译就像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而且一直是翻译学者研究的热点。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国际化的进程加快的今天,学者对直译与意译的研究争论日益深化且越来越广泛。任何一方都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让另一方取其一或舍其一,因为直译与意译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

虽然不能彼此说服对方,但是学者普遍认同,直译和意译各有优缺点;它们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因为翻译策略永远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认为,译者应该根据源文的语篇性质,翻译目的和目标受众来确定翻译策略。直译、意译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采取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例如:

原文:All roads lead to Rome.

译文:条条大路通罗马。

有时候,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要求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慎重考虑,因为有时候直译无法传达源文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或语义表达,只有通过意译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例如:

原文: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钻地洞。

译文:Like father, like son.

如果我们用直译翻译“龙生龙凤生凤”,目标读者很难理解其中意思。而在目标语言中,有一句相似的歇后语,这时我们就需要用意译的方式来完成翻译目的。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是Newmark提出的两大翻译理论之一,该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在目标语句法结构和语义表达等条件允许下,将原文作者在文中的表达的信息完整准确地重构。语义翻译强调原文的句法表现形式和原作者的文意,而不关注目标语言的语境和语义表达。正是由于语义翻译将原文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要求译文严格按照原文重构,从而在翻译时或存在译文中前后矛盾,语义表达不准确,甚至翻译错误的现象。因此,语义翻译经常用于文学、科技文献,以及其他原文和目标语言具有同等重要的文本。

交际翻译是Newmark两大翻译理论的另一重要理论,该理论强调在源文和目标语言的读者在阅读体验上要产生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交际翻译关注的是译者在重构过程中,目标语言与原文的语义、文化和语用等信息传递上的一致性。采取交际翻译策略时,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对目标语言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传递上有较大的自由度。

原文: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判断葫芦案

译文:An Ill-Fated Girl Meets an Ill-Fated Man

A Confounded Monk Ends a Confounded Case (杨宪益译)

虽然源文中的中国古诗词的韵律无法保留,但杨宪益先生运用头韵法创造了新的韵律,通过两个“Ill-Fated”和两个“Confounded”构成头韵,而且 “Confounded”和“Case”巧妙地构成“C”开头的头韵。

原文: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译文:Yuanchun Is Selected as Imperial Consort in Phoenix Palace

Qin Zhong Dying Before His Time Sets Off for the Nether Regions(杨宪益译)

我们都知道,“黄泉路”是一个传说,传说人死后,人的魂魄到阴间报到要走很长一段路,过很多关卡;黄泉路一是对这些关和路程的总称,另一种是专指这一路程中的一段叫黄泉路的路。而目标语言文化中,并没有这一说法。因此,杨先生用 “Nether Regions”(西方文化中的地狱),符合西方文化对阴间的称呼。

(三)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法是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1995)提出的两大翻译策略。异化翻译是译者有意识地在翻译过程中突破目的语言的句法、语义和语用表达方式,从而使译文保持源文中的异国风格和情调。

原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译文: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杨宪益译)

Man proposes, God disoposes. (Hawkes译)

“天”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具有至上地位。“天”有时指主宰世界的法则,“天”与“人”的关系有事也特指君臣关系,因此有“顺天应民”、“替天行道”等说法。如何让外国读者读懂并接受原文中“天”的含义,杨宪益先生将其异化为“上天”,而Hawkes则将之异化为“上帝”。

综上所述,翻译过程其实是一个文化转换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源语言与目标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根据不同语境下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实现读者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2]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Nida,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Nida,Eugene A. &Taber, Charles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J. Brill 1969.

[5]張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 晴 天

猜你喜欢

文化语境翻译策略
文化视域下社会流行语传播特性分析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