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7-02-25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中心小学鹿晓艳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0期
关键词:三角形意识数学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中心小学 鹿晓艳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中心小学 鹿晓艳

创新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点,它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各类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突破和超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采用多样化对策,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一、创教学情境,激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前提,而这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数学章节知识,科学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对新课题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准确理解、掌握数学课程知识,科学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以苏教版中“三角形”章节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围绕“三角形”的课题知识,制作不同角度的三角形卡片,科学设置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直奔主题内容,要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征,以“三角形”章节知识为主题,向学生讲述相关的故事,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展开课堂教学。在讲解“三角形”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课前制作好的三角形卡片,促使抽象化的知识更加具体化,让学生在具体化的教学情境中,全面、准确地理解三角形概念,对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有全新的认识,掌握“三角形”章节重要的理论知识。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制作三角形的相关材料、工具,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比如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在亲自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刚学过的三角形知识,试着归纳、总结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巧设问题教学情境,设置难易度不等的三角形课堂问题,根据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三角形”课题的针对性教学,进一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操作,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有力的保障。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合理化创设,学习兴趣的合理激发,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利于提高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程度,在教与学环境氛围中处于主动学习状态,积极思考课堂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二、巧用多媒体,解决课堂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多层次地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课堂问题,学会去发现数学问题,充分展现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多媒体多样化优势,巧设课堂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科学解决课堂问题,尤其是要引导他们多层次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

以苏教版中“有余数的除法”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功能,向学生展示之前所学的“认识除法”章节知识,有效巩固所学的旧知识,向学生呈现一些相关的除法运算,要求他们进行计算。随后,教师可以结合“有余数的除法”的课题知识设置一些算式,再让学生计算,并说说计算过程中的新发现。很多学生都会说后面这些式子没法被整除,教师要巧妙利用这点科学设置课堂问题,比如:同学们,你们根据刚才的计算情况,能说出除数、被除数、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吗?提出该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探讨,根据学生的探讨情况巧妙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新课题,巧妙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点,便于他们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大致掌握了新课题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解答以及验算过程,并提出相关问题,比如:说说其中答案不正确的算式,并在黑板上写出正确的解答以及验算过程。教师要多鼓励班级学生答案发言,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问题解决中,不断进行自主思考,在思考中巧妙利用新旧知识,探寻问题解决方法,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补充教学内容,科学总结新课题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做好铺垫,还能在无形中不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课堂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数学问题的解决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巧妙融合,优化利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为更好地学习数学后续章节知识提供有力保障。

三、重联系生活,提课堂有效性

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中,教师要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要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围绕课程知识,选取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素材,并巧妙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准确理解新课题知识,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苏教版中“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班级学生说说生活中属于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物体,巩固之前所学的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知识,巧妙引出并讲解新课题知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长方形与正方形制作的各个环节,向学生讲解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使其在正确认识面积公式的基础上,科学记忆,巧妙利用面积公式解答相关试题。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测量生活中属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物体的长、宽、高,计算物体周长与面积。以长方形的文具盒为例,学生先要利用尺子,分别测出文具盒的长、宽、高,并准确记录在纸张上,利用长方形的周长以及面积公式,准确计算出文具盒的周长以及面积,巧妙利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利于学生意识到数学学科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利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实践中不断强化创新意识,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科学设置,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解决课堂问题,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合理培养创新能力。

[1]潘香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

[2]余伦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04).

猜你喜欢

三角形意识数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三角形,不扭腰
意识不会死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画一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