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让引教学 发展思维能力

2017-02-25江苏省响水县第一小学史文静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0期
关键词:动脑独立思考长方形

江苏省响水县第一小学 史文静

运用让引教学 发展思维能力

江苏省响水县第一小学 史文静

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问题已成为共识。在实施新课程教育中,既要把学生的兴趣引入课堂,又要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人人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一、培养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自学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长期的培养。俗话说:“久练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前的学具准备,课堂上集中注意,认真听讲,积极思维,举手发言,作业规范,书写整洁,认真检查,还包括独立思考、严肃认真和克服困难的行为意志等。

1.指导学生看书,培养自学的习惯

有的教师认为阅读是语文课的事,数学课不需要学生看书,课前预习也是多余的。其实不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忽视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学生就没有形成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从一年级开始,就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具备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学生有了能力,就能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教学一开始,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1)是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用“比”怎样来表示?(2)什么叫作比?为什么用“比”字?实践证明,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真正弄懂了“比”的意义。

2.鼓励质疑问难,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过程,实质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只有勤于动脑、敢于提问、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做、边想、边问,特别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分析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例如教学应用题:“四(1)班有44人,四(2)班有46人,每人买6本作业本,两个班一共买了多少作业本?”先让学生试做,要求讲出不同思路和解答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启发,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得出不同的算式,长期如此,学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要求严格训练,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要从一年级抓起,靠日常的训练,靠逐条逐项地落实。这就需要教师要言而有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要求学生做到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我在学生做作业时就明确提出要求:审题要全面,分析要合理,计算要仔细,验算不可少,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簿本要整洁等,还要防止抄袭别人作业,纠正作业马虎的不良习惯,对照要求逐条跟学生落实,长期坚持,学生就能养成认真作业的好习惯。

二、鼓励学生动手,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获取知识往往要依靠具体事物或具体行为作为思维的支柱,没有支柱就无法进行定向、有序的思维活动,因此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是思维的起点。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摆成不同的长方形,然后让学生思考一系列的问题:(1)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这些图形的长、宽各是几厘米?(3)你发现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随着学生动手操作,思维也随之展开,学生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沿着它的边就摆几个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就摆几排这样的小正方形;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最后总结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由于这一过程是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的思维过程,使他们产生了深刻的记忆。

三、启发学生动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思维是关键,要通过思维使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得到内化,让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分析推理,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如在教学了正、反比例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问题:某工厂计划六月份(30天)生产机床276台,实际头7天就生产84台,照这样计算,实际多少天就可以完成任务?”引发学生积极动脑分析:这道题中有哪两个变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有的学生说:根据“7天生产84台”,说明工作效率一定,所以可用正比例方法解。有的学生说:这题中工作总量不变,所以也可以用反比例方法解。这时再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应用题,既可以用正比例解,又可以用反比例解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最后得到解题思路:关键在于把哪个量看作定量,再根据和变量的关系确定用什么方法解。这一教学设计充分证明教师要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并注意提出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全面展开讨论思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激发学生动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分析所获取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才能达到巩固和内化,因此,教学中还必须注意让学生多动口,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倍数的初步认识”例1时,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初步说出“把红纸条的长看作1份,白纸条的长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白纸条是红纸条的3倍。”这时教师不急于教学例2,而是再创造机会让学生说:现在我们讲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纸条,你们能不能换成其他你所喜欢的东西,用这句话再来说一说呢?这样让学生反复用语言表达,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枯燥难学的规律。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途径,教学中必须注意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动脑独立思考长方形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我爱长方形
看谁填的快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分类数 不出错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巧替换 妙解答
谈独立思考
长方形的困惑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