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法的综合效果分析

2017-02-23丁幼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管理法护理人员满意度

丁幼娥

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法的综合效果分析

丁幼娥

目的 探析分层次管理法运用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 2016年1月我院的10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月- 2015年1月行常规管理为对照组(n=49),而2015年2月- 2016年1月行分层次管理法则为观察组(n=51),对两组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管理前,两组的理论知识评分和操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操作评分和理论评分明显上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他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将分层次管理法运用在护理管理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改善护理质量。

分层次管理法;护理管理;临床效果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人们对医疗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有研究发现,护理质量与护理管理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护理管理能够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能力,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减少护患纠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因此,本文对临床护理管理中运用分层次管理法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 2016年1月的护理人员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46岁,平均(33.6±8.2)岁,其中5名为副主任护师、35名为主管护师、40名为初级护师、20名为初级护师,文化水平:20名为本科学历、50名为大专学历、30名为中专学历,根据年限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1例,对照组49例。两组的职称、文化水平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即将每名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工作经验以及性格特征等作为基本依据,分配日常工作,护士长统一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且根据各科室的特色和患者病情特点,确定护士职责,定期进行考核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分层次管理法:(1)构建管理模式:运用从上级到下级的分层次管理方法,根据个人综合素质,将护理人员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普通护士、责任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组长以及护士长,严格遵守等级责任制度,从护士长开始,依次向下分配任务与责任,各级护理人员不仅要认真落实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还应该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并且在实施上下级护理工作中相互配合,从而确保临床护理的顺利进行;(2)培训整合:根据医院现有的条件和设施,每个月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日常工作中的常用护理操作,尤其是心内科和重症医学科,应该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培训基地,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需要注意的是,培训前,应该制定一套系统、详细、完善的培训计划,护士长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小组,并且培训方法主要为集中培训,辅以演示法和讲授法,也可以与其他医院相互合作,选择优秀护理人员外出进行培训,同时还应该将护理人员的不同层次作为基本依据,适当的调整和设置培训计划。结束培训后,可以通过考试或者临床实践等形式评估培训效果,并且不断改进培训计划,提高培训质量;(3)完善激励机制:在分层次护理管理中,为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晋升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构建薪酬激励机制时,应该坚持同工同酬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护理岗位和责任,确定薪资奖励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晋升机制时,应该由护理部统一管理,科室根据本科室的工作性质,对工作满一年后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基本依据,能够晋升为基础护士,再继续工作3年,如果通过考核,则可以晋升为初级责任护士,以此类推,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临床护理质量提高;(4)心理授权。在分层次管理护理人员时,不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还需要关注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心理变化,采用有效的心理授权,使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认可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业绩,对同事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尽量为护理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使其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提高。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护士实践指南》评价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和操作技能评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工作能力越好[2]。同时,运用Muel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评价护士工作满意度,包括总体工作、福利待遇、排班以及专业发展满意度等,并且记录两组的他评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5统计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组间计量资料对比运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比较则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管理前后工作能力评分对比

两组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评分管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操作和理论知识评分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满意度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他评结果对比

两组他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分层次管理不仅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使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并且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后,能够提高自我成就感,使临床护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提高,使护理团队的工作效率提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3]。在薪酬方面采用分层管理,明确工资待遇的层次化和差异化,增加技术要求复杂、贡献突出、责任重大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不仅可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还可以使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增强,激发其创造性和主动性,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使自身护理业务能力提高[4-5]。同时,运用分层次管理,还可以使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人员培训机制,使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增强综合素质,减少操作失误,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6-7]。

表1 两组工作能力评分管理前后比较

表1 两组工作能力评分管理前后比较

组别 理论知识评分 操作评分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对照组(n=49)观察组(n=51)tP 67.12±10.89 68.14±11.67 0.624>0.05 80.11±9.78 95.02±6.56 8.734<0.05 64.67±8.77 64.98±8.23 1.723>0.05 78.82±9.12 92.89±5.66 9.721<0.05

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

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

组别 总体工作满意度 福利待遇满意度 排班满意度 专业发展满意度对照组(n=49)观察组(n=51)tP 2.91±0.54 3.45±0.68 6.092<0.05 2.77±0.38 3.56±0.67 8.724<0.05 2.61±0.36 3.36±0.72 9.724<0.05 2.78±0.33 3.39±0.52 6.284<0.05

表3 两组他评结果比较[n(%)]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评分高,并且他评积极性好,这一结果与周福霞[8]、汪元凤[9]、陈晓贞[10]等研究报道一致,提示护理管理中运用分层次管理法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管理中,运用分层次管理法,可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1] 刘婷婷. 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3):108-109.

[2] 孙霞,曲洪翠,阚学巧. 常规管理法与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5):114-116.

[3] 秦小华.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 生物技术世界,2013(6):187-188.

[4] 钟赛银.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0):110-111.

[5] 刘立杰. 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4):261-262.

[6] 冯贤萍.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5):168-169.

[7] 冯灵,汪锐,杨蓉. 护士分层进阶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护理研究,2015,29(10A):3552-3555.

[8] 周福霞. 探讨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8):207.

[9] 汪元凤,陈秀云.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952.

[10] 陈晓贞. 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在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医院管理论坛,2015,32(11):36-39.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n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DING Youe Training Department, Xiangtan Center Hospital,Xiangtan Hu’nan 4111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management in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100 nur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routine management as control group (n=49), and from Febr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th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rules were as observation group (n=51).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manage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score and operation score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managemen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 evaluation results of others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oretical level of nurs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nursing management; clinical effect

R472

A

1674-9316(2017)02-017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2.106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培训部,湖南 湘潭 411100

猜你喜欢

管理法护理人员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