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延长骨科患者使用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留置时间的效果研究

2017-02-20薛敏贺云霞李铮赵婧吴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2期
关键词:输液器甘露醇静脉炎

薛敏,贺云霞,李铮,赵婧,吴芳

(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护理医学

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延长骨科患者使用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留置时间的效果研究

薛敏1,贺云霞2,李铮1,赵婧1,吴芳1

(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延长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将120 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针对性的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延长输注甘露醇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护理干预;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效果研究

甘露醇是创伤骨科常用的一种脱水消肿药,价格低廉且消肿效果明显。2014年5月1日新的静疗行标规定一次性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4 h)静脉输液治疗[1]17。2011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规则》中规定[1]19,pH 值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600 mOsm/L的液体和药物,避免使用头皮钢针。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中心静脉穿刺(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液。但由于创伤骨科患者使用甘露醇的特殊性(一般患者只使用3 d,每日2次,每次250 mL),对于骨科患者即使在北京的三级甲等医院都无法达到普及PICC及CVC。所以我们只能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来代替,这也符合新的静疗行标规定。我科对2014年6月7日—2014年8月14日使用甘露醇治疗的60 例患者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是将各种静疗方式优缺点进行对比并由患者及家属做选择。整个过程由两名固定的护士进行。选择CVC者0 例,选择PICC者4例(6.7%),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PVC)者56例(93.3%),结果显示超过90%患者及家人在护理人员统一教育和培训下愿意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甘露醇输注。我科对2014年8月15日—2014年10月14日收治的使用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的60 例患者采取早期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分组方法

选择2014年6月7日—2014年10月14日使用甘露醇治疗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针对性的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1.1.2 纳入标准

年龄17~65 岁;患者首次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Intima-Ⅱ竸玛密闭式留置针,22G或24G;爱孚贴无菌透明敷料覆盖;20%甘露醇输注每日2次,每次250 mL,间隔时间大于8 h,输注时间小于30 min;外周静脉使用手背静脉或前臂静脉;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周围皮肤无肿胀;首次穿刺,避开关节部位的血管;除骨折外无其他并发症及疾病。

1.1.3 排除标准

排除输液过程中使用其他刺激性、高渗性及pH<5或pH>9等对血管及留置针有影响的药物。

1.2 方法

1.2.1 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方法

由固定2名护士完成(专科毕业1~10年)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与封管手法统一,均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不成功及过程中有意外拔管者除外)。用10 mL注射器以5 mL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输液器类型统一为山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计算时间:首次输注甘露醇开始计算。计算公式:输注20%甘露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首次更换留置针的时间-因需输注20%甘露醇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时间(要求精确到分)。

1.2.2 采用品管圈方法

对2014年6月23日—2014年10月14日120 例符合标准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患者进行了比对,其中6月23日—8月14日60 例的患者进行了现状把握,留置针留置总时间为130 032 min,平均时间为2 167.2 min,合36.12 h。具体拔针原因:点滴不畅(堵管)37 例(62%);局部疼痛13 例(22%);局部红肿伴疼痛6 例(10%);外渗2 例(3%);意外拔管2 例(3%)。通过应用柏拉图及28原则确定改善重点(见图1)。圈员投票计算圈能力,并测算目标值,采用特性要因分析法确定真因,最后拟定对策、确认效果并进行标准化实施及检讨与改进。

图1 骨科延长输注20%甘露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改善前柏拉图

1.2.3 对照组

固定2名护士常规输液护理,评估患者情况,进行静脉穿刺置管,使用普通输液器输注20%甘露醇。定时巡视,观察输注局部血管、流速、局部组织情况及患者自我感觉,输液结束后以10 mL注射器将0.9%生理盐水2~5 mL正压封管。全程进行健康教育,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固定2名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静脉穿刺部位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1.2.4 观察组

在常规输液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早期干预。方法如下:采用精密输液器输注;使用加温仪在输前将甘露醇加温至30~37 ℃;输甘露醇前后均以20~30 mL盐水冲管,保证管腔内无甘露醇残留液;使用康惠儿水胶体贴于穿刺点透明膜上方血管走行处,没条件的患者可使用75%乙醇液湿纱布敷于穿刺针上方15~20 cm处至输液完毕;使用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减少附加装置;选用24G留置针。

1.2.5 观察指标

留置时间:从完成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时间到因非计划内原因导致留置失败而拔管的时间,为其留置时间。血管损伤程度由固定2名护士参照静脉炎分级判断标准[2]评估静脉炎发生率。0度:未发生静脉炎;Ⅰ度:穿刺点明显疼痛、红、肿、无硬结,沿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Ⅱ度:穿刺点明显疼痛,红、肿、无硬结,沿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Ⅲ度:穿刺点剧痛,红、肿、触及硬结,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及溃烂。患者出现Ⅰ度以上静脉炎或因疼痛无法忍受或留置时间达到72 h均需拔除留置针。输液通畅判断标准为接上输液装置后滴速大于每分钟95滴,轻轻抽取有回血。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两组患者留置留置针时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时间为(33.12±4.99) h,观察组为(60.34±3.63)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6,P=0.034)。

3 讨 论

本研究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与马金亚等[3-4]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护理人员早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甘露醇低温下容易析出结晶,因此需快速输注,且其渗透压非常高(1 098 mOsm/L)。高浓度、高渗性快速滴注会造成局部内皮细胞脱水、静脉收缩、血管壁韧性变差,从而发生变性甚至坏死,同时会激活炎症介质和丝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促进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和E2,从而增加静脉通透性,使白细胞浸润,血管发生炎性反应。鉴于以上原因,我科对使用甘露醇治疗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第一,我们肉眼可见的微粒一般为50 μm,普通输液器可滤过15 μm,使用精密输液器可以减少细小甘露醇微粒输入血管[5]。精密输液器可对≥5 μm 的不溶性微粒过滤,减少微粒在血管内沉积以及对血管的刺激。第二,经临床观察20%甘露醇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与局部静脉血管穿刺次数有关,也与甘露醇温度有关[6]。研究表明,35 ℃甘露醇对静脉的损害最轻,甘露醇在常温15~20 ℃时结晶微粒增多,会对静脉造成损害。故使用加温仪对甘露醇进行加温。第三,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可以保证管腔内无甘露醇残留液,提高血管通透性。第四,康惠儿水胶体主要成分为羟甲纤维素钠颗粒,具有很强的自溶性清创能力,并可吸收大量渗出液及有毒物质,同时保留皮肤本身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加快血管再生,促进水肿吸收,同时可溶解5-羟色胺,避免其游离到组织间隙引起疼痛,并在表面形成凝胶,保护暴露的神经末梢,减轻疼痛[7]。第五,使用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可减少附加装置,减少无效腔。第六,选用24G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摩擦,降低机械性损伤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1]92,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

综上所述,早期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可延长甘露醇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

[1]王建荣,蔡虹,呼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2]陈伟莉,彭刚艺.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144.

[3]马金亚.神经外科应用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护理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90-92.

[4]杜春晖,于艳红,郭艳艳,等.护理干预对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9C):2 563-2 564.

[5]程日,伏永艳,肖勤.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甘露醇所致疼痛及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综合杂志,2011,20(17):2 189-2 190.

[6]欧阳兆兰,周瑾,范传玲.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J].临床合理用药,2010,3(3):96.

[7]刘伟,吴焰,包世敏.康惠儿增强型透明贴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对比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9,6(4):3-4.

(本文编辑:王作利 )

Effect of omni-direc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olonging the retention time of mannitol by using indwelling needles in orthopedic patients

XUE Min1,HE Yunxia2,LI Zheng1,ZHAO Jing1,WU Fang1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olonged infusion of mannitol with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60).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mnidirec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retention time.Results:The indwelling time of indwelling needl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indwelling time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of mannitol inf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prolonged indwelling needle retention time effect

1671-8631(2017)02-0145-04

R472

B

2016-09-21

猜你喜欢

输液器甘露醇静脉炎
输液器的秘密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PIVS 挤压式智能输液器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门诊输液室精密输液器的临床使用体会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