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
——访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郭禾阳

2017-02-14

杭州 2017年1期
关键词:杭州市国际化杭州

奋力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
——访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郭禾阳

记者 | 杨 芜

◎ 郭禾阳(左二)通报人才大会筹备情况

2016年11月8日至11日,为期4天的第八届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下文简称人才大会)落幕,签约总额超20亿元。与往届相比,此次大会呈现出了放大峰会效应、凸显国际化主题、助推重磅政策、突出以赛引才四大特色。

人才大会的成功举办是近年来杭州市人力社保工作大有作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杭州人力社保部门在打造国际人才高地、优化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帮扶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等多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奋力打造了最优创新创业生态,走在了全国前例,为杭州加快推进世界名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记者:此次人才大会是杭州市在G20峰会成功举办和市委第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请您谈谈此次大会有哪些新的特色亮点,取得了哪些成果?

郭禾阳:2016年是我们连续第八年举办人才大会,有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547名海外人才、外国专家和社团组织负责人来杭参会,杭州市主会场共签约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187个、金额20.5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5%和6%,达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意向近300人,创历史新高。2016年的大会凸显四个特点:

更加突出国际化。国家外国专家局为国内首个中国杭州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授牌,“任仕达”等15家国际性机构(公司)签约入驻杭州,首次举办高端外国专家(非华裔)及组织项目对接洽谈活动,并在大会期间发布“人才若干意见22条”对加大引育国际化人才力度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

更加突出市场化。发动风投创投机构和民营企业全程参与大会大赛人才项目的对接,专门成立总额2亿元人民币的“创客天下”大赛风投基金用于参赛项目融资、对接、成长、扶持等专业化服务,成立杭州人才服务银行,为“国千”、“省千”、市“521”计划人才等提供信贷额度。

更加突出品牌化。主会场重点办好海外人才项目与技术合作洽谈、“梦想天堂”海外人才创业沙龙等品牌活动,9个分会场根据各自产业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动。

更加突出绩效化。大会分20批将600多个海外高质量项目向各区县(市)、留创园、科技园、大型企事业单位、风投机构等进行点对点的发布,同时将各地各单位征集到的1943个人才需求、项目需求、技术难题和招商需求信息通过大会平台向海外发布,助力人才项目供需对接,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

记者:杭州已连续6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您刚才提到杭州将进一步全面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请您简要谈谈近几年杭州市人才国际化的成效以及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提升。

郭禾阳: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政策创新、项目引领、搭建平台、加大培育、提升服务“五轮驱动”,积极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为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目前,在杭外籍人员年均常驻1.5万余人,累计引进留学人员2.3万余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1582家,投资总额364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87亿元。自主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8名,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省“千人计划”专家320名。在杭工作的外国专家中,先后有10人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54人荣获省政府“西湖友谊奖”,20人荣获市政府“钱江友谊奖”。

下一步,在加快推进杭州市人才国际化进程中,将重点做好全面提升现有人才国际化素质和大力引进海外高端国际化人才两篇文章。“十三五”期间,力争引进海外高端人才2万名,引进外国专家5万人次。完善“政府+市场”的引才机制,发挥政府政策扶持和“店小二”式服务作用,发布《杭州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托风投创投、人才中介机构、人才猎头协会等社会组织,推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资金、市场的招引和一体化运行。构建“人才+项目”的引才模式,以需求为导向,突出集聚“高精尖缺”海外高端人才。推进“外引+内育”的引才途径。重点实施好全球引才“521”计划、“115”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钱江特聘专家”计划,有计划、重点地择优选派专业技术、高技能和企业管理经营人才,到国内外著名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培训交流,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大会的开幕式上,国家外国专家局为“中国杭州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授牌,这也是全国首个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充分体现了中央和国家对杭州市创业创新环境的肯定,在这方面杭州是怎样不断优化的?

郭禾阳: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出台《杭州市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2015~2020)》等一系列政策,落实兑现税收、金融、房租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引才奖励等优惠,对入园企业给予运营费用补贴、办公场地租金及物业水电费用减免。同时高度重视产业园建设,成功创建省内首家、全国第五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5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利税7500万元。接下来,我们将以创建国内首家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为契机,加快建设下城、江干两大园区,其中下城园重点建设“国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区”,江干园区重点建设“智谷国际人力资源交流广场”,通过合理布局、精确定位、完善运营机制,全力打造好国际人力资源产业聚集平台,为省内外用人单位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和智力提供可持续常态化服务。

记者:高校毕业生是人力资源的新鲜血液和活力源泉,现在大学生创业的意愿越来越强,但缺资金、缺伙伴、缺导师、缺经验等问题成为他们创业初期道路上的“拦路虎”,最近第五届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梦想启航——2016杭州大学生创业服务周活动”等活动陆续开展,请您结合这些活动谈谈杭州市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举措。

郭禾阳:目前,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工作已进入政府指导、市场主导的新阶段,我们从2008年起至今已启动三轮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出台有关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30余项,建立市级大学生创业园17个,形成了一个集创业资助、创业实训、创业培育、创业导师、创业服务等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体系,如出台2~2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无偿资助,累计无偿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2000余个,总计1.2亿余元;与浙大科技园成立国内首家公益性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学院,累计培训大创企业负责人800余名;在全国率先举办第一个由地方政府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创业赛事——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2016年是第五届,前四届共促成227个优秀项目在杭落地转化。截至2016年10月底,杭州市累计成立大创企业11775家,带动就业4.8万余人,其中今年1~10月,杭州市新成立大创企业1180家。

记者:随着越来越多海内外人才来杭创业和工作,其中很多人一时解决不了户籍、人事关系等,但他们对享受和本地人才同等待遇的愿望十分迫切,为了能把这些人才留住,杭州有哪些这方面的政策?

郭禾阳:为将国际化人才“留在”杭州,杭州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创业项目资助、住房、落户、子女入学、出入境、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政策和服务。如重点项目资助额最高可达100万元,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最高可以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对钱江特聘专家在聘期内政府财政给予每人每年

猜你喜欢

杭州市国际化杭州
聚焦港口国际化
浙江省杭州市湖墅学校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市支援武汉医疗队等6个集体获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活动预告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