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音乐”创作与传播面面观

2017-02-13■汪

音乐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世纪音乐

■汪 盛

(山西大学,太原,030006)

新世纪音乐,又被称为New Age或“新纪元音乐”。其中,New Age的意思即The Aquarian Age(所谓“宝瓶座时代”)——西方神秘主义体系中的所谓星象学理论认为,“即将到来”的“宝瓶座时代”蕴含着“光与爱”,意味着从“神”走向“人”的进程,也就是说,神秘的宇宙将在现实世界中呈现,人类会获得充分的信赖、力量、理解、环保、生态平衡、真诚和正义。虽然并无科学根据,但这些内容仅就其本身而言,恰好与新世纪音乐的作曲家们追求的语境相容。1967年的一句著名的摇滚乐歌词“This is the dawning of the Age of Aquarius”显示着“新纪元”作为一种艺术倾向在西方逐渐走向明朗。虽有古典和浪漫主义的珠玉在前,新世纪音乐仍在近半个世纪彰显出它的个性,其独有的音乐动机、旋律语汇、和声音效、配器手法,都值得我们观察与思索。下面,笔者分多个视角进行论述。

原始与革新新世纪音乐早期多以自然声响及旋律构成,模仿自然界的音色,呼吁“发自心灵深处”的、不加修饰的人声。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引领着电子音乐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采集来的声音素材也得以被更充分地二度编创。新世纪音乐的创作者由此也更加倡导“音色平等”、大胆的技术处理和大量新乐器的探索使用。他们经常逃离钢筋水泥的“丛林”,去到更接近自然的地方寻找质朴、感人的声音;同时又以当下的前沿创作手法,应用多种电子设备,为音乐的多样性增添可能,如音色叠加、音域无限扩大、演奏法突破、回音与混响的加入等。例如音乐人Aonua的首张同名新世纪音乐专辑基本就在新西兰的一片森林之中完成,其所用的山风、流水、鸟鸣、呐喊声都极具原始风情,波利尼西亚的器乐、毛利人的歌唱声与现代录音技术联手给听者带来了神秘的南太平洋海岛体验。当然,其歌词采用了英语,应该是为了让听众在欣赏毛利语言声的同时能更好地理解该音乐“回归精神家园”的意蕴。采用自然乐器、电声乐器、自然界音响三者混合编创的配器,使音乐形象更加叩人心扉,刻画出大自然的空灵与神秘。

民族与世界除了寻访原生态的风土人情,新世纪音乐创作者还喜欢从古老的传说中汲取灵感(包括古埃及和希伯来的巫蛊、塔罗、占星、炼金仪式以及神话与各派宗教的故事等),从而使其音乐常带有魔幻色彩,其风格多样斑斓,笔触涉及广泛,凝聚着风俗传承和世界一家的气氛。比如雅尼的《1001》采用的是西方现代作曲手法,其灵感却来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由此以离奇优美的叙事感、朴素洒脱的生活图景和神幻莫测的民间韵味打动听众。

在不断突破音乐文化圈层的边界的同时,新世纪音乐创作者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一份情结。因实验音乐而著名的斯托克豪森曾呼吁,今天最重要的责任仍然是尽最大的可能保存最多的音乐形式和表演风格。许多新世纪音乐的作者认同他的这种观点,也立志从所谓的“全球文化污染“中解救和保护古老的艺术,并加以融合传承。

反叛与接纳新世纪音乐作为一个流派,从不吝惜接纳任何新的音响元素,不在乎打破创作秩序的藩篱。当然,新世纪音乐的作者也大多具有比较扎实的传统音乐功底,其审美深受古典艺术影响,其音乐具有悦耳的特征和感化人心的功效,一般不会偏颇地追求形式的标新立异。同时,新世纪音乐又孕育生长于现代主义思潮兴盛的时代背景中,因此同样具有调式调性不稳定、演奏法和发声体的运用向新领域拓展、曲式结构不拘于固定模式、节奏型向新的可能发展、和声功能性削弱而色彩性增强等特征。不过,它虽是电子音乐,却不像摇滚乐与爵士乐那样节奏感分明,而是以像云、风、流水般的线条形态为主。它更不像序列主义等后现代乐派那样以音符的不协和甚至强烈冲突为特点,它追求的听感依然是动人与祥和。当然,它也没有通俗音乐那么易于流行,对非专业欣赏者而言,其旋律往往难以记住,各声部的起止之处也不易觉察,而这也避免了因“听几遍就记住”而流于浅白的风险。新世纪音乐就这样呈现着其“在新到来的时代更加包容”的理念,在这里各种声音都为作品服务。

大气与唯美当下社会通常浮华喧嚣,而新世纪音乐表现的广袤磅礴与清新抚慰,恰好满足了人们对“诗意地栖居”的追求。绝大部分新世纪音乐作品既是“无穷境”,也是“小清新”,既暗示宇宙奥秘,也展现灵性世界,制造一种能够充满和洁净心灵的温柔。像苍穹与大地、星辰与海洋这样的对自然界的探秘和思索,是这个流派永恒的主题。新世纪音乐大多带着一丝空灵、朦胧、透明,既具有古典式的温暖、宁静、典雅,又具有类似轻音乐的那种清澈、灵动、舒缓,较少采用尖锐刺耳的音色。一些优秀的作品还能精准地捕捉情绪片断,把握事物的根本特性,使用在瞬间便能“抓人”的悦耳主题加以展开,延伸出宽广的想象空间,并且擅长描摹大千世界,特别是宏大的格局与意境。如日本的“神思者”(S.E.N.S.)乐队的《故宫的记忆》,用相当凝练的音乐语言表现出了皇家气势的神圣肃穆,兼有柔情缱绻,感怀历史的忧伤与苍凉。

交融与差异地理上相互接近的国家,比如亚洲的中、日、韩,还有北欧、西欧的各国之间,其新世纪音乐的创作往往彼此汲取艺术元素,有许多共通之处。不少这类作品也只有经过各国之间的交流才越发出彩。比如“神秘园”的两位主创就深入结合了爱尔兰民族乐器的空灵缥缈和挪威音乐的自然清新。“班得瑞”改编的《The Foggy Dew》本是一首纪念爱尔兰复活节起义的男声歌曲,有着英雄史诗般悲壮的叙事歌词,在被改编成纯音乐后,风笛奏出的悠长旋律飘荡着若隐若现的一丝伤感与凄美,仿佛寂寥的风中一位长发翩舞的女子站在秋日的山丘,凝望远方一支军队慢慢远行,她的思绪向往着自由,飞向遥远的碧空……这个版本比原作多了几分柔肠,但又保留着抗争与不屈的情怀。日本比较有名的新世纪音乐作曲家喜多郎、久石让,以及前面提到的“神思者”等常采用东方打击乐器,如小铃、大锣和钟,以及音色比较接近东方乐器的双簧管、英国管,还有意大利的曼多林、手风琴,中国的箜篌、埙、排箫等,使音乐风格显得委婉而壮美,凝重而空灵。当然,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及美洲和大洋洲也都有他们优秀的作品,将已发展得相对完善的西方古典音乐体系与本国风情韵致做了细腻的结合。

学界按照不同的侧重给新世纪音乐归纳了众多分支,然而笔者感到这些分支的差异从根本上说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影响下不同地方的音乐表现出的风格差异。概言之,西方哲学总体上是知识性的,东方哲学总体上是生命性的。比起在东方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让儒、释、道殊途同归的“自省克制”的倡议,西方基于《圣经》的“救赎”思想更倾向于教导学义、使人归正、远避淫行,从而追求圣洁高雅、庄严向上的艺术。加之欧洲的一些人文地理因素,西方哲学的精神似乎比东方更加开放、活跃、自由一些。表达方式上,相对西方式的写实的概念明晰,东方式的写意更富隐喻性、内敛性。东方的新世纪音乐自然也离不开这种熏养,这表现在作曲家们对素雅恬淡的审美意趣的格外钟爱。

此外,东方的音乐,尤其是中国的音乐构建在民族五声调式基础上,五行音性、四象音型、三才音位互为支撑,体现了“天、地、人三才”的哲思。古老东方文化孕育的当代音乐家们,即便所受的教育是西式的,在创作中也很难彻底脱离血脉相承的民族因子。李志辉、林海、朱哲琴、萨顶顶、王俊雄……他们的音乐里无不寻得到放下名利、休憩归隐的痕迹,暗暗契合着国人传统的性格、智慧、境界。

浪漫与现实新世纪艺术家不仅是“乐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类似“印象工程师”。在其创作中,听觉效果始终是第一位的。比如“班得瑞”旗下的音乐家们走访瑞士的罗春湖畔、玫瑰山麓和阿尔卑斯山收集自然素材,也是为了细酌每个音轨,并加以清爽的配器,以制造“一尘不染”的“零负担”旋律,使音场效果有如天籁,兼具视觉、触觉的通感享受。又如加拿大作曲家米恰·琼斯的音画小品集,善于用音符捕获一种稍纵即逝的美丽,其中有轻盈的舞蹈,有空气中跳跃的光影与韵律,也有风、雨和人生的沉淀感。

初听新世纪音乐,可能会觉得不那么写实,有些德彪西式的模糊和朦胧。但笔者认为,它美丽、飘忽的浪漫,正来源于对身边事物的写照,因此其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比如我国的李志辉,作为以“地理音乐”概念为特点的音乐创作者,他的作品单看标题便有珠玑的光感和水墨画的婉约,其中镶嵌着众多我们熟悉的地名——徽州、阳朔、大理、凤凰、香格里拉、楼兰、天山、青海湖、洞庭湖、太湖、湘江、漓江、伊犁、平遥、泉州……其作品音响中,提琴宛如牧人吟哦,笛声悠扬颇具田园逸趣,古筝叮咚似山高水长,钢琴缓缓讲述故事,玉箫吹浓了乡愁,使人恨不能摒弃红尘牵绊名利烦扰,去和梦中的山水来一场邂逅。这样的作品,赋予了那些“深闺”中的景点情节与性格,将其形象化、立体化了,同时也吸引了听者的关注和寻访。

“小众”也流行1986年举办的第29届格莱美音乐奖评选活动增设了“年度最佳新世纪唱片”奖项,这标志着新世纪音乐被明确划分为一个重要类别。在这样的变化与推动下,恩雅等一大批有才华的“新世纪”歌手、乐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新世纪音乐的从业个人、乐队、制作团队已日趋专业化、精细化。国内的新世纪音乐也正在快速地发展并进入主流视野,很多音乐网站和论坛已将“新世纪音乐”单独列入流派分类。在许多重要演出中,新世纪音乐已从幕后走向台前,由现场乐队将唱片中的音效逼真再现。不少网站、电台已把新世纪音乐作为其背景音乐使用,MV和影视剧配乐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新世纪音乐,一些音乐杂志也开始设立新世纪音乐榜单,连苹果app市场也推出了像relax melodies这样的基于新世纪音乐的电声合音软件。①这款软件是一个集合自然声响、人类社会的声音、常见乐器旋律以及模拟特殊脑电波频率的声音,致力于提升用户活动与睡眠质量的音效库。它不仅提供“河流”“海洋”“风暴”“雨”“洞穴”“水下”“蝴蝶”“猫酣”“蛙声”“木星”“吐斯卡纳”“杜杜克笛”“老爷钟”等音效,还允许用户将多种音效进行排列组合,定制属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助眠背景音乐,并选择集中精神或放松精神的贝塔波或阿尔法波模式。戴上耳机使用时,声音层次会更加丰富。可以说,“新世纪”乐风在近年的迅速传播,还有待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

出尘与入世人们评论音乐时常说“高雅”与“低俗”。雅俗之争牵涉问题较多,姑且不论,音乐有高下之分应该是肯定的。音乐教育界的一些长期跟踪研究显示,不同风格的音乐对少年儿童的智力与情商发展影响确有不同,也就是说音乐也分“聪明”音乐和“笨”音乐。喜爱听古典音乐尤其是交响乐的孩子,各方面均有领先优势,而长期处在缺乏思想内涵、旋律与歌词“口水化”、配器单调且浮躁的作品包围中,则对身心发展存在着负面作用。显然,新世纪音乐更近乎前者而非后者。即便是其中有非乐音因素,比如钟声、鼓点、蛙鸣、蝉叫等,也并不会令人觉得聒噪,反而将乐音的和谐美好衬托出来了。脚下的土地代代生息繁衍,海洋广阔深邃无际无边,人类正是这浩渺世界中的一粒粒微小而虔诚的沙,仰望星辰宇宙,心念诗和远方,静听山风海浪,细赏微雨花香。我们需要真善美的艺术来充盈人生,新世纪音乐整体上符合这一需求,它不仅呈现刹那间的自然之美,还能以厚重、深刻、严肃的感染力带领听者穿越时空,汲取涓涓的心灵财富。

然而,新世纪音乐本意虽不在尘世的争名逐利,却也注定不可能跳脱出社会而存在。事实上,它也以自身的一些优势在音乐市场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同时具备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其不染尘垢的高雅纯净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治疗领域,包括运动、学习、催眠、精神疗法等。它的舒缓可针对脑瘫、抑郁、自闭等疾病,尤其适合孕产妇胎教早教、儿童智力开发、老年痴呆防治;它还擅长刺激听觉、渲染气氛,营造安然的精神空间,使体验者置于心旷神怡的娱乐享受或消费环境中。这类作品大多篇幅短小,适合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见缝插针”为人带来片刻宁静。若通过音量的控制,还可使人在不经意间沐润心田,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帮助提升情绪质量。

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与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文学在气韵上类似,二者都是古意浑然、质朴通畅;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颇有些“楚辞”那洋洋洒洒的地方色彩与浪漫情怀;端庄高贵的巴洛克音乐有如骈文般精雕细琢、逻辑严谨;注重趣味的洛可可音乐好似“花间派”的富丽玲珑、轻盈优雅;古典主义理性典雅的审美品味好比唐诗是令人仰止的巅峰;浪漫主义的重情表达则类似宋词里人文精神的奔放或婉约;现代主义音乐百花齐放,像是文学史上又迎来繁荣时期的明清白话小说……至于新世纪音乐,笔者越发觉得它像“五四”运动后延续发展至今的新诗,兼具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子,其微妙的写实刻画与信手拈来的隐喻笔法,运用得当即可令人叹为观止。而其情绪抽离化、片断化,注重氛围、传达神韵的特点,又如新派散文的随笔体那样不拘章法。艾青“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色彩,给颜色以声音,使流逝变幻者凝形”的文学主张,亦竟与新世纪音乐的某些主张相通,堪为其贴切的诠释。新世纪音乐骨子里或许有着阳春白雪的清高血统,但它能深深契合当今许多听众的内心,映射出21世纪倡导生命自我松绑的心灵理念,由此帮人适度地看淡名利权情等外在诱惑,以自己的形式体现着音乐艺术的某种真谛。

猜你喜欢

新世纪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音乐从哪里来?
音乐
论新世纪大医精诚的新内涵
《新世纪对联大典》(2010年卷)征订启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