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体育歌曲的功能与艺术特征

2017-02-13侨盛

音乐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育

■苏 侨盛 佳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210013/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13;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41000)

体育和音乐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能激发人类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斗志,而后者则长于抒发人类情感。两者在本质上都追求美与和谐,同时又都具有“运动”这一共同特征。这就使得两者具备了良好结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体育音乐,便是它们联姻的产物。

其中,体育歌曲主要指为各种体育活动、体育项目、体育赛事创作的歌曲,包括直接表现并服务于竞技场面的赛场内歌曲——属于功能性音乐,以及表现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体育精神或抒发相关感情的具有辅助性功能的赛场外歌曲。

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的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冬运会、残运会、农运会、城运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各类国际性、全国性的重要赛事。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体育歌曲的创作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大量的体育歌曲得以问世,其中也不乏留存独立传播的优秀体育歌曲,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宣传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体育歌曲功能分类

体育歌曲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数量繁多,按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其功能来分类,可将中国当代体育歌曲分为体育赛事中的、体育项目中的、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歌曲三大类。

(一)体育赛事中的会歌、主题曲

举办体育赛事既是人类休闲文化的需求,也有着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推动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意义和功能。所以,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会举办各种层次、类别的体育赛事。而每项赛事都需要相应的会歌或主题歌,以配合相关赛事的举行。现仅列举部分重要体育赛事中的体育歌曲作分类阐释。

全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之一,每四年举办一次。1987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上,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的《中华之光》作为第一首全运会会歌登上了体育盛会的舞台,歌曲以恢宏的歌词、激昂的曲调,展现出了一幅“中华儿女相亲相爱、顽强拼搏,携手创造祖国美好未来”的动人画卷,渲染了体育盛会的氛围。

此后,每届全运会都有自己的会歌。第七至十二届全运会的会歌分别为《五星邀五环》、《生命的放飞》、《又见彩虹》、《让时代为我们喝彩》、《共圆精彩》、《梦想的翅膀》,每届的会歌都充分体现了全运会“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口号宗旨。

农运会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定期举办全国性农民运动会的国家,农运会是规模仅次于全运会的大型运动会。农运盛会的召开,寄托了党和政府对九亿农民的关怀。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于1988年在北京举办,也是每四年一届。

1992年在湖北孝感地区举办的第二届农运会上,由徐南铁作词、连向先作曲的会歌《飞》融合了农运会“拼搏、创新、和谐、幸福”的宗旨,成为第一首农运会会歌。此后,《托起大地的希望》、《收获精彩》、《风浩荡情飞扬》、《中原担当》等,分别作为第四、五、六、七届农运会的会歌,表现了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民族政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每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成为我国一项常设的赛事。

1991年11月在南宁隆重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由乔羽作词、徐沛东作曲、壮族歌手韦唯演唱的《爱我中华》成为该届运动会的会歌,并从此唱响全国。由于脍炙人口,并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这首《爱我中华》又连续作为第六届和第七届民族运动会会歌,并从第九届开始固定作为民族运动会的会歌。

亚运会亚运会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一届。迄今为止,在中国大陆地区共举办了两届亚运会。

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大赛组委会面向社会征集会歌,石祥词、施光南曲,佟铁鑫、胡晓晴演唱的《燃烧吧,火炬》(又名《高举起亚运会的火炬》)入围并成为这届亚运会的会歌。值得一提的是,另一首由徐沛东作曲,刘欢、韦唯演唱的《亚洲雄风》虽没有成为会歌,但却因其旋律舒展、豪迈,以及活力动感而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唱。

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办,会歌为徐荣凯作词、捞仔作曲,由毛阿敏和孙楠演唱的《重逢》,歌曲将亚运会诠释为亚洲兄弟姐妹四年一次的重逢。

此外,还有《黑头发飘起来》(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而作)等一批优秀的亚运歌曲,也搭载着亚运盛会得以传播。

奥运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载入中国史册的体育盛事,由陈其钢词曲的主题歌《我和你》(You and Me)则一举成为了世界的声音——莎拉·布莱曼和刘欢手拉着手,吟唱着“同住地球村”、“相会在北京”,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以及对和平、友爱和团结的向往。

此外,还有《北京欢迎你》、《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千山万水》、《One World One Dream》、《人类是一家》、《为生命喝彩》等也成为诞生于该届奥运会上的歌曲中的优秀之作。

大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简称“大运会”,是只限于在校以及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参加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2001年,北京承办了第二十一届大运会,由郭峰词曲并演唱的歌曲《我们是朋友》成为该届大运会主题歌。201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会歌《从这里开始》(冀楚忱词、董刚曲)充满了青春的动感,展现出青春、活力、国际性等特点。

(二)体育项目中的体育歌曲

体育项目是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所采用的各项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和体育呈现出日益紧密结合的趋势,目前,大多数的体育运动项目都离不开音乐。为各种体育项目创作合适的体育歌曲,不仅能抒发人们的情怀,还能起到宣传体育项目、推动体育项目开展的作用。下面列举部分体育项目歌曲以作简要阐述。

乒乓球乒乓球号称我国的国球,与乒乓球题材相关的歌曲也记载着我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历程。1973年,第一届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在北京举行。这次乒坛盛会被拍成纪录片《万紫千红》,其中,由女高音歌唱家邓玉华为影片演唱的主题歌《银球飞舞花盛开》(张士燮词,朱正本、羊鸣等作曲)则是早期较为著名的一首有关乒乓球的歌曲,并借小球歌颂了当时中国人民与亚非拉人民的友谊。

后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为世乒赛制作了主题曲《乒乒乓乓天下无双》,歌曲诙谐幽默,节奏感极强,并且都是由乒乓球国家队的队员演唱。此外,中国国家乒乓球队也有自己的队歌《乒乓球飞起来》(李幼容词,张涛曲)。

羽毛球有一首也是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歌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则是最为著名的羽毛球项目的歌曲,是由词作家凯传与作曲家施光南为当时在北京举行的亚洲羽毛球锦标赛而创作的。

中国国家羽毛球队也有着自己的队歌《今夜的鲜花》(梁天词、苏越曲,中国羽毛球队时任总教练李永波演唱)。2011年,中国国家羽毛球队战略合作伙伴“非凡中国体育”公司,力邀歌手陈奕迅和音乐制作人江志仁、林夕合力制作了新队歌《追求》,国羽名将们还亲赴伦敦为这首新队歌拍摄了精美的MV。

足球中国女足以其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历届国际性足球比赛上取得佳绩,受到社会的关注与尊重。1991年,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在我国举行之际,由陈小奇、兰斋为女足队创作了会歌《跨越巅峰》。2007年,第五届世界女足锦标赛再次在我国举办,组委会推出由韦唯演唱的主题曲《女孩足球》。2008年,由方辉、曾峻作词,方辉作曲,田震演唱的《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被中国足协定为中国女足队歌,田震用她沙哑、雄浑却不失高亢的嗓音演绎了这首歌曲,振奋了中国女足的士气。

此外,我国一些职业足球俱乐部也都有属于自己足球队的队歌,例如北京国安队队歌《国安永远争第一》、天津泰达队队歌《永远进攻》、辽宁葫芦岛队队歌《好汉辽宁》、厦门蓝狮队队歌《一生豪迈》和上海申花队队歌《快乐每一天》等等。这些歌曲节奏欢快,表现出足球场上的风采,激励球员的获胜欲望,而且还成为球迷和球队之间情感沟通的纽带。

排球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排取得五连冠,举国振奋,当时曾出现了一首二重唱《大家都来打排球》,经王洁实、谢莉斯演唱后,成为风靡全国的排球体育歌曲。而作为中国女排队歌的《阳光总在风雨后》(陈佳明词曲)则唱出了中国女排的青春风貌,激发了女排的拼搏精神。

篮球2001年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中,由零点乐队演唱的《相信自己》成为其主题曲。2004年,由黄征词曲、羽泉组合演唱的《奔跑》获选为CBA篮球联赛主题曲。2010年CBA新主题曲《卓越未来》由郭峰填词、作曲并演唱。这三首主题曲都具有强烈的参与感与凝聚力,较好地契合了篮球比赛的氛围。

武术武术作为发源于中国的本土传统体育项目,也已列为全运会和亚运会等重要比赛中的正式项目。而有关中国武术的影响最大的歌曲则应首推由宋小明词、伍嘉翼曲,屠洪刚演唱的《中国功夫》——歌曲音调借鉴了京剧曲牌《将军令》,音乐大气磅礴,既有东方武术以柔克刚的韵味,也不乏力量与动感。

一些武术比赛也都有着自己的主题歌以示助阵,如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2002年和2003年的年度总决赛主题歌分别是《真英雄》和《大英雄》,均由陈树作词作曲。2007年广东体育频道打造的《中国功夫电视擂台赛》将由零峰制作并演唱的《功夫王》作为主题曲。2010年北京首届世界武搏会主题歌《天行健》由王平久词、冯晓泉曲,由“功夫明星”成龙演唱。

此外,还有一些武术相关题材的影视歌曲,如电影《少林寺》的插曲《少林少林》、电影《黄飞鸿》片尾曲《男儿当自强》、电视剧《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等武侠片的歌曲也被用作中国武术比赛(表演)的背景音乐。

(三)全民健身、社区体育活动中的体育歌曲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展开,由社区居民自主进行的简便易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也得以蓬勃发展。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活动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促进社区繁荣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民健身也需要音乐来与之配合。1996年,范晓萱演唱的《健康歌》一度唱遍大街小巷:“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抖抖手呀抖抖脚呀勤做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你才不会老……”在1998年CCTV春节联欢晚会上,范晓萱、解晓东与健身教练马华等又重新演绎了春晚版的健康歌,对社区体育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年8月,在我国第三个“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的征歌活动中评选出的由李劭晟词曲的《奔跑的虹》被定为全民健身主题歌。此外,《相约清晨》、《我们是祖国的栋梁》、《全民健身总动员》这三首歌曲也被纳入全民健身主题歌曲评选的入围歌曲之中,积极配合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原本与体育主题无关系的歌曲,如《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自由飞翔》、《套马杆》等许多节奏明快、旋律简单容易传唱流行歌曲,也被广大“广场舞”爱好者当作舞蹈健身的伴奏歌曲,而成了广义上的体育歌曲。

但另一方面,对于体育歌曲的界定亦不可过于模糊而将其泛化,例如,有的体育歌曲谱集将《沧海一声笑》(电视剧《笑傲江湖》主题歌)、《水手》,甚至赵元任的《上山》等歌曲也列为体育歌曲,则有失偏颇——《沧海一声笑》旨在挥洒侠义豪情而非武术项目之体育精神,《水手》等励志歌曲也非都是传达体育精神,至于将表现五四青年对未来向往的《上山》定位为“登山运动”的体育歌曲,则似乎更显牵强了。

二、体育歌曲的艺术特性

中国当代体育歌曲在调式、节奏、音调来源、演唱形式等方面都体现出其作为特色行业之功能音乐所特有的形态特征。

如从调式的运用来看,由于体育精神之昂扬振奋、积极向上,所以无论是赛事项目歌曲,还是场外的体育歌曲,大多数都会采用色彩较为明亮的大调式(或宫调式)。就调式类别的总体而言,主要采用西方的大(小)调式,采用中国民族调式的较少,只有农运会会歌、一些武术歌曲如《中国功夫》(e羽调式),以及《我和你》(五声宫调式)、《北京欢迎你》等旨在表现中国人民好客之情的歌曲会采用民族调式。

音调来源风格也会因赛事的性质而异,如在广州举行的第十六届亚运会会歌《重逢》就运用了岭南地域音乐的元素,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爱我中华》则吸取我国西南地区多个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融合而成,在山东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题歌《相亲相爱》运用了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旋律。从节奏节拍来看,除了极少数如《洁白的羽毛寄深情》这样的歌曲采用了三拍子,意在表现羽毛球运动的轻舞飞扬以外,其他大多数都采用了二拍子或四拍子。

体育歌曲在演唱上多为通俗唱法。在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或强度不大的运动项目的歌曲中,常会采用较为轻柔的气声唱法;而在篮球等强度较大的运动中,如CBA篮球联赛就采用了摇滚风格的零点乐队演唱的《相信自己》作为会歌,情绪激烈并富有动感;而在农运会(如郭兰英演唱的《丰收歌》),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会歌中也会采用民族唱法。而在武术项目的代表歌曲《中国功夫》中,还会将京剧花脸唱法和流行唱法融为一体,音乐大气磅礴,也不乏力量与动感。就整体而言,中国体育歌曲的演唱中较少采用美声唱法。

在演唱形式上,出于赛事热烈气氛的营造与烘托以及现场表演的互动性,体育歌曲较少采用独唱的形式,而多采用男女声对唱与合唱。如亚运会会歌《重逢》由毛阿敏和孙楠演唱,奥运会会歌《我和你》由莎拉·布莱曼与刘欢对唱。此外,还较多采用了乐队组合的演唱形式,如羽泉组合、零点乐队都成功演绎了不少体育歌曲。

下文将主要围绕着“体育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四个方面逐一阐释体育歌曲的艺术特征。

(一)体育性

体育歌曲是围绕着相关体育赛事和体育项目的特点而创作产生的,首先体现的是其体育运动的特性,即音乐围绕着体育,用音乐体现不同赛事和项目的特点。

赛事特点不同级别、规模的体育赛事,都有着不同的定位与受众,而与之相对应的会歌等也会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与审美追求。

如奥运会作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赛事,其主题曲所表达的主旨包含“歌颂和平、友谊、团结、包容、公平竞争”等奥林匹克精神,还要反映举办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弘扬本国的民族文化或者民族精神。2008北京奥运歌曲《我和你》与《北京欢迎你》都较好地体现了这种精神。同样作为国际赛事的亚运会的歌曲的创作也必须强调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兼具。如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歌《重逢》提炼出具有中国岭南特色的代表性符号元素的同时,也做到了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统一。

而在一些特定群体参加的运动赛事中,其音乐则要体现其参赛主体的特殊性。如农运会的会歌就要体现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例如,第四届农运会会歌《托起大地的希望》表现了对土地寄予期望的农民希望依靠科技增加粮食产量、提高收入水平的心愿;第六届农运会会歌《风浩荡情飞扬》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表现了农村大舞台的朝气和活力。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则既要体现民族大团结的主题,又要表现多民族的风情。作为少数民族运动会常设会歌的《爱我中华》一曲,其成功之处即是在于广泛吸取我国西南地区多个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汇成新的音乐语言融合创作而成,与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宗旨相契合。

而大学生运动会的会歌则要求音乐充满动感,体现时代潮流与青春活力的气息。

项目特点不同的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竞技特点,而与之配套的体育歌曲也相应具有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风格情绪特征。

就球类而言,一般来说,篮球、足球、排球的歌曲要动感更强,节奏明快,富有力量。所以CBA会采用摇滚风格的零点乐队演唱的《相信自己》作为会歌。另,单就足球而言,男足、女足的歌曲也有所区分——相较而言,男足的歌曲更为厚实有力;而女足的歌曲,则要求既能体现女足球员的坚强和豪迈,又同时不失女性的娇柔与可爱,以准确体现该项目的特点。如2007年女足世界杯最初将李宗盛词曲的《世界今天你最美》作为会歌,但由于音乐婉约有余,激情不足,而引发争议,未获得广泛认可,与《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等女足歌曲相去甚远。因此,组委会又推出了由韦唯演唱的更为大气、动感的《女孩足球》作为新的主题曲。

而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类的体育歌曲,则是以灵巧、轻快为特点。如《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即采用了轻盈的三拍子节奏,旋律优美流畅,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羽毛球运动轻舞飞扬的特点。

可见,与“劳动号子的音乐性与相关劳动强度成反比”的规律相类似,体育歌曲的艺术性(旋律的优美性、节奏的轻快性)往往也是与体育项目的强度、速度、力度等因素成反比。

所以,紧密围绕着赛事与项目的特点,采用合适的音乐要素加以组织,准确表现特定体育项目的相关特点,是体育歌曲创作的出发点与遵循的规律。

(二)时代性

我国体育运动也是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强盛而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育歌曲中也都折射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①参见李永强《新中国体育歌曲研究》,载《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第8期,第145页。因此,体育歌曲的创作也一直是紧随时代的脉搏,而成为时代发展的风向标,承载着时代的记忆。

建国初期,国力还不是很强大,随着建设祖国热情的高涨,体育一度被当作是革命生产、国防建设,乃至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②参见同上文,第145-146页。当时的体育歌曲创作呈现出以颂歌为主的形式和基调,较多强调其政治功能。如1957年黄准作曲的体育歌曲《青春闪光》(电影《女篮五号》插曲),歌中所唱的“我们要珍惜集体的荣光”、“结成友谊的力量”就集中表现了特定时代人们的集体主义和爱国情操。还有1964年拍摄的彩色故事片《女跳水队员》的主题歌《青少年运动员之歌》(乔羽词、全如玢曲)、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开幕式上郭兰英演唱的开场曲《丰收歌》等歌曲,都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充满激情、时刻准备为祖国奉献的精神状态。这一时期,体育歌曲更多承载传达着人们爱国爱党的情怀和建设祖国的豪情。

“文革”期间,体育运动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乒乓外交”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外交事业。③参见同上文,第146页。1973年,有86个国家和地区的乒乓球队参赛的第一届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在北京举行,记录这一史实的乒乓球歌曲《银球飞舞花盛开》中唱道:“歌如潮,花如海,小小银球连四海,亚非拉人民心连心,友谊花儿到处开……”歌曲借乒乓球歌颂了亚非拉人民之间的友谊,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同时也是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见证。

另一首起到“小球带动了大球”(推动外交)作用的体育歌曲是创作于1978年的,为当时在北京举行的亚洲羽毛球锦标赛而作的《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歌词唱出“亚洲的健儿聚北京,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团结的歌儿同声唱,友谊的花朵万年红”——借由羽毛球运动来连接亚洲人民之间的友谊。这首歌由歌唱家李谷一演唱后,广为流传,深受人们欢迎。

20世纪90年代,我国将申奥列为重大国事,因此,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的会歌《五星邀五环》即以“办好七运,申办奥运”为主题——“五星”代表中国,“五环”则是奥运会的象征,以“五星邀五环”,充分展现出中国人民对奥运的殷殷期盼之情。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出现了1996年范晓萱演唱的《健康歌》,歌曲节奏明快、富有动感,简单易学而广为传唱。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还有一些积极向上、励志的流行歌曲也被广泛运用于体育活动中,而成为新的体育歌曲。如由乔方词、李杰曲,孙楠演唱的《红旗飘飘》就曾被央视五套作为雅典奥运会专题节目的背景音乐,并因其常用于配合中国运动员在经历拼搏后登上冠军台饱含热泪目送国旗升起时的特定氛围,而成为一首众所周知的、具有特定意义的体育歌曲。又如,李宗盛词曲,成龙、周华健、李宗盛、黄耀明演唱的《真心英雄》也是传遍运动场内外的一首“新体育歌曲”——“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歌中颇为励志的歌词激励着无数中华运动健儿,去实现他们的体育强国梦,争做真心英雄。

中国体育歌曲创作的发展历程,不仅记录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中国当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记载着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历程,承载着时代的记忆。纵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歌曲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不同时期、不同赛事、不同项目的体育歌曲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及特征。

(三)民族性

体育是一个国家实力体现的一个方面,所以,体育歌曲必然首先也具有其鲜明的民族属性,进而在此基础上体现其国际性的兼具。

如在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奥运会中,每一届的奥运歌曲都折射出了各国不同的文化印迹,奥运歌曲也成了世界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一种符号。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中融入了朝鲜民歌《阿里郎》的音调,在保证它具有流行元素的同时又保持了朝鲜民族的身份认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歌曲《巴塞罗那》混合了西班牙斗牛曲的音乐元素;悉尼奥运会主题歌《圣火》以原住民音乐元素为基础,向世界诉说了澳大利亚的文明和历史。可见,各个国家都积极在体育歌曲中弘扬本土文化,体现本民族的精神,以期世界的认同。

同样,一时唱遍大街小巷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歌曲《北京欢迎你》采用了北京传统的民谣形式,配以三弦的伴奏,表现了北京人用轻松自信的姿态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到来,用热情友好的态度欢迎五湖四海的宾朋来到中国,使之感受古老而又现代的北京的城市气息。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也是立足于东方文化的含蓄内敛的传统审美观,四个乐句发展遵循中国民族音乐起承转合的结构,旋律采用了五声音阶,平和简洁——但又并非是中国传统五声的旋法进行,而体现一种“泛民族”、“泛东方”的风格,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在另一首由意大利籍作曲家乔尔乔·莫洛德尔(Giorgio Moroder)、德国词作家迈克尔·昆茨(Michael Kunze)与中国钢琴家孔祥东合作完成的北京奥运会歌曲《永远的朋友》中,也体现了这种民族性与国际性结合的创作理念——不但在配器中采用了琵琶、古筝等中国民族乐器,还将湖南民歌《浏阳河》的主题运用在歌曲的过门、间奏和尾声中,重复了四次之多。

运用于中华武术的歌曲,更要体现其强烈的民族性。作为颂扬中国武术精神的歌曲《中国功夫》,铿锵有力、有板有眼、京腔京韵,能促进激发武术表演者的气韵表现,让人们充分感受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地域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赛事也已成为举办地展示自己城市形象、宣传地域文化,甚至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这一体系中重要环节之一的体育歌曲也通常成为承载这一重任的载体,并通过在歌曲创作中对举办地相关民间音乐的借鉴融合来实现。

如,2009年10月在山东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其开幕式主题歌《相亲相爱》的前奏和间奏中都引用了《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副歌部分则借鉴了同样来自山东民间音乐素材的《谁不说俺家乡好》(电影《红日》插曲)的曲调,亲切自然——经典的山东民歌作为优质的城市宣传名片,唤起了来宾对齐鲁大地的热爱。

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办,这届亚运会的会歌《重逢》,则是直接将粤语童声吟唱的民谣《落雨大》作为歌曲的过门——“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而体现了浓郁的岭南风情,也是在向全亚洲宣传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的风貌。

199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还在拉萨设立分赛场,这是西藏自治区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全国性大型体育运动会,由刘一澜作词、欧珠作曲的歌曲《欢聚拉萨》作为拉萨分会场的主题歌,大量运用了藏族民间音乐的元素,以表现高原儿女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由此,体育歌曲在其创作中通过音乐与体育的联姻来艺术化地体现出举办地的地域风格,以实现“搭体育台,唱文化、经贸戏”的宣传作用。

结 语

优秀的体育歌曲伴随着各类赛事,鼓舞着运动员的斗志,催其奋力拼搏;缓解运动员在场上的紧张情绪,减轻其压力,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水平;还使得体育更富有感染力,使人在运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提升。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随着近年各级赛事的繁荣,诸多体育歌曲伴随着征歌活动得以诞生、传播,体育歌曲的创作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基本有效地改变了以往球迷看女足比赛激动时都只会集体大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尴尬、匮乏局面。但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类赛事的结束,如类似《洁白的羽毛寄深情》、《亚洲雄风》、《爱我中华》等能够留下来继续传唱、值得回味的精品佳作却又不多见。相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当下体育歌曲创作的步伐与质量则略显滞后,与我国体育大国的身份也不相称。

体育歌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缩影,不同时代的体育歌曲,也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某个时代的社会思潮。同时,体育歌曲也是当代歌曲创作的一个种类,在创作上也有着其特殊的内在规律,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

体育歌曲源自竞技赛场,是沟通运动员和体育观众之间的桥梁。积极奋进的歌词、激昂向上的旋律,极大地渲染了体育盛会的氛围,而成为中华体育盛事加油助威的绝佳方式。当代的中国体育歌曲创作首先要立足于并把握时代的脉搏,唱出时代的心声,扬我中华体育健儿士气;在创作手法上要悉心研究赛场上的运动员和场外观众的心理特征,找到恰当而贴切的音乐语言,以准确体现赛事项目特点,彰显其体育性;还要在歌曲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让中国当代的体育歌曲与体育事业同步腾飞,立足于世界之林。

[1]钟立民编《圣火传辉:体育歌曲荟萃》,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2]韩万斋选编《百唱不厌:体育歌曲》,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3]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文化活动部编《北京欢迎你:北京2008年奥运会歌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体育
别让体育和美育沦为一纸空文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近年来体育认知研究进展
高中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必要性探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我眼中的好课——从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展示课谈起
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使用讲解示范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