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7-02-04王文军

学周刊·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科学史科学探究生物教学

王文军

摘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时期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生物课堂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生物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注重联系实际,结合教材中的科学史等,逐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物教学;科学素养;课堂教学;科学探究;科学史;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074

科学素养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并形成的。它包括思想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素养和劳动技能素养。中学生物学是向学生传播丰富的生命科学知识、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有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当然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联系实际,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学科知识是提升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生物学科也不例外,因此,要想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注意学科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生命的物质基础”一课时,引出机体的有机化合物脂肪,使学生掌握脂肪的特性及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中的高血糖、脂肪肝以及不健康的减肥相联系,使学生明确脂肪含量的平衡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进而联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饮食习惯,这样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也认识到到了怎样的饮食习惯是科学的、合理的、健康的,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大有帮助的。

二、利用教材中的科学史教学使学生感悟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生物学本身就是在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有着明确的阐述,我们要利用好这部分知识,使学生感悟科学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1.生物科学的发展证明世界是能够逐渐被认知的,特别是自然界万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只要我们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系统的研究一定能够发现并且利用自然。

2.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目前的科学水平不可能为万事万物提供一个科学的答案,特别是有些问题是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所影响,科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不可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讲解具体的知识过程中,就可以给学生简单地介绍对于生物膜研究和探索的历程。从1895年欧文顿研究植物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开始,到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近80年的时间里有多位科学家做了很多复杂的探索工作。研究过程中,假说被一次又一次提出又一再修正,最终流动镶嵌模型得到普遍认可。教师在讲解完生物膜的探究历程后提出问题: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否已完美无缺?引发学生思考,最后教师总结:“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对膜的认识将更加细致入微,流动镶嵌模型将不断完善和发展。”(展示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有关材料)这一系列科学探究史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对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对于某项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把一些生物学家勤于钻研、刻苦付出的事迹引入进来,化抽象为具体进而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使学生认识到任何成绩的取得都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需要严谨和科学的精神作为保证。在现行的高中教材中,很多知识都可以作为这方面教育的素材,如达尔文进化论研究的艰辛历程、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等,总之,教学中引入生物科学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展示知识发现的过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展现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利用生物学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中之重。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来获得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安排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做到:

1.更新观念,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做学生的表率。作为生物学科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能让学生实验操作的内容尽量给学生提供条件,这样才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和科学实验的认识。对于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比如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能力和兴趣的问题,教师要提前有所预想,用自己对实验课的重视去感染学生。

2.注重探究方法,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验探究法的一般模式是:诱导准备——实验探索——归纳研究——迁移深化。 例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尽可能让学生选取不同植物的叶片进行实验。这样既可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猜测、大胆探索的习惯,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独立进行操作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受学校条件和学生能力的影响,生物实验本身的高要求可能会导致学生实验的失败,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在不断的分析总结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总之,科学素养的培养涉及方方面面,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捷径,研究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对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更高科学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崔整建.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5-86.

[2] 罗贯周.浅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J].教育,2015(6):176.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史科学探究生物教学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