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台市灰飞虱传水稻病毒病的发生分析及绿色防控技术

2017-02-01许改兰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农业中心224211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传毒东台市叶枯病

许改兰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农业中心 224211)

陈礼银 (江苏省东台市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 224211)

东台市灰飞虱传水稻病毒病的发生分析及绿色防控技术

许改兰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农业中心 224211)

陈礼银 (江苏省东台市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 224211)

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是东台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毒病,且这2种病毒病都是由灰飞虱引起。现根据东台市时堰镇水稻病毒病的实际发病及防治情况,分析了水稻病毒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发生规律等,并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毒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绿色防控技术;东台市

东台市时堰镇常年种植水稻面积近0.4万hm2,是东台市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镇。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时堰镇当地害虫灰飞虱发生严重,传播了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给时堰镇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江苏省“灰飞虱传水稻病毒病绿色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支持下,笔者对时堰镇灰飞虱传水稻病毒病的实际发病及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水稻病毒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发生规律等,并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

1 水稻病毒病发生危害特点

1.1 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自2006年零星查见黑条矮缩病病株后,该病在时堰镇发生面积逐年扩大,2007~2008年,全镇发病面积分别为4.37 hm2、70 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比例用还较小;2009~2013年发病面积已稳定在0.17万hm2左右。

1.2 条纹叶枯病发生呈下降趋势

时堰镇条纹叶枯病自2000年开始见病后,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不断加重,于2004年达到发病高峰,2005年以后,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时堰镇的发生面积稳中有降,发病程度明显减轻,尤其是2005、2006年,发病面积下降幅度较大,2007~2008年虽然有所抬头,但总体发病面积仍低于2004年。近3年发病总体平稳,多为零星发病。

1.3 产量损失十分严重

2004年,时堰镇主栽水稻品种为“武育粳3号”,在防治水平较差的田块,条纹叶枯病病株率高达45.8%,每667 m2损失稻谷358.4 kg,产量损失率达45.8%;2008年,因黑条矮缩病发生而造成的产量损失率达45.8%,重发田的产量损失率高达51.3%。

1.4 品种间抗性差异大

不同水稻品种间病毒病发生程度存有一定的差异。在条纹叶枯病方面,“武育粳3号”、“通育粳1号”最为感病,“扬粳9538”、“徐稻3号”、“徐稻4号”、“武运粳14”、“武香粳”等相对较为耐病;在黑条矮缩病方面,“淮稻5号”和“淮稻7号”发病严重,“华粳7号”、“淮稻14号”、“扬粳805”和“宁粳5号”发病相对较轻。

1.5 大麦茬水稻发病严重

大麦茬收获早,让茬早于小麦茬,水稻出苗早,与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高峰相遇,导致水稻病毒病重发。

2 水稻病毒病的发生规律

2.1 致病病原及主要毒源寄主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水稻条纹叶枯病病原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这2种病毒的传毒介体都是灰飞虱,且主要寄主包括玉米、水稻、小麦及茅草、稗草、狗牙根等禾本科杂草。

2.2 灰飞虱种群周年消长规律

传毒昆虫灰飞虱一年发生五代,且各代次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以五代3、4龄若虫集中在大、小麦及沟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

2.2.1 麦田消长规律

3月中下旬越冬代灰飞虱若虫羽化为成虫,并产卵繁殖第1代灰飞虱,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一代灰飞虱若虫期,5月中下旬为麦田灰飞虱虫量高峰期,也是田间灰飞虱种群数量第1个激增期,并相继进入一代灰飞虱成虫期。到小麦收获期出现一代成虫高峰,并陆续向水稻秧池或早栽大田迁飞转移。

2.2.2 水稻秧池消长规律

5月中下旬开始查见一代灰飞虱成虫。虫量随麦收进程而渐增,6月初麦子收获前后虫量陡增,麦子收获后3~5 d达到最高值,6月上中旬一直维持较高的成虫量。6月中旬秧池始见二代灰飞虱初孵若虫。

2.2.3 水稻大田消长规律

东台市水稻移栽最早的是空白茬、大麦茬,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此时恰逢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高峰,因而栽后大田内即可查见灰飞虱。6月下旬~7月初达到灰飞虱二代若虫高峰,此时为灰飞虱种群数量第2个激增期,也是水稻移栽大田虫量第1个高峰期。经6月底防治后虫量陡降。7~8月为三、四代灰飞虱发生期,由于高温抑制作用,加上防治白背飞虱、褐飞虱时药剂对灰飞虱的兼治作用,灰飞虱虫量一直较低。9月中旬后,随着气温的下降,灰飞虱繁殖力又逐渐增强,到9月中下旬第五代灰飞虱若虫数量迅速增长,是全年水稻田间灰飞虱种群数量第3个激增期,也是水稻移栽大田虫量的最高峰期。

2.3 灰飞虱的带毒、传毒规律

灰飞虱高龄若虫和成虫会带毒,而低龄若虫不传毒。灰飞虱带毒率年度间有差异,但代次间带毒率差异不大。一代灰飞虱是主要传毒世代,成虫和高龄若虫为传毒虫态,时间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中旬;越冬代灰飞虱成虫为次要传毒世代和虫态,主要时间在3月底至4月上旬;一代灰飞虱传播的病毒在6月底至7月初开始显症,7月上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7月下旬病情基本稳定,以后田间病株不再增加。

2.4 发病显症规律

水稻一生条纹叶枯病有2个明显的显症高峰:第1次是秧苗期、分蘖期,病株叶片发黄、扭曲、心叶枯死,形成“假枯心”,病株在田间呈随机分布。但由于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水稻正处于分蘖期,水稻的自我调节补偿能力尚强,一般均能得到有效补偿,病穴率在20%以下。第2次是拔节期,病株在田间呈核心分布,严重田块稻株生长点枯死,叶片先黄化后呈枯红色,成片或全田枯死,不能有效补偿,严重田块毁苗失收;病株主要集中在中下层,比健株矮15~20 cm,表现为剑叶褪绿黄化,稻穗抽不出呈枯孕穗或抽出短小、不实、畸形的假白穗,在田间呈随机分布,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水稻黑条矮缩病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开始显症,7月中下旬达发病显症高峰,其后往往呈现平稳发病态势,并不象水稻条纹叶枯病形成多个发病显症高峰期。

3 东台市水稻病毒病绿色技术集成与推广

3.1 调整作物布局

(1)尽可能实行水稻与棉花、蔬菜等经济旱作物轮作,麦子与油菜、蚕豆等轮作,少种麦,多种菜和豆,减少灰飞虱、病毒病的适生寄主面积,打破长期稻麦连作有利于灰飞虱生存的作物链,降低灰飞虱的虫源基数。(2)麦子宜选用大麦或春性、半春性小麦品种种植,这些品种播种迟、出苗迟、成熟收获早,既能缩短灰飞虱冬前传毒期,又能大大缩短春季一代灰飞虱的繁殖期,减少水稻秧田灰飞虱的发生基数。(3)选用丰产性较好、熟期适中、抗耐病的早熟中粳、中熟中粳水稻品种种植,避免收割期过迟,从而恶化后期害虫生境,减少害虫越冬基数。

3.2 选用抗(耐)病品种种植

根据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地区间发生程度的差异,在条纹叶枯病重发地区,选择耐病性能较好的“宁粳”、“镇稻98”、“镇稻99”、“徐稻4号”等水稻品种种植;在黑条矮缩病发生较重的地区,尽量选择耐病性能较好的水稻品种种植,且要兼顾高产优质和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

3.3 优化播栽方式

全面推行稻、麦茬机械旋耕种植方式,杜绝麦套稻种植方式,压缩水稻板茬免耕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机插秧、旱育秧等省工、节本的轻型栽培技术。同时,要合理确定秧床选址,秧床尽可能远离麦田、桑园和蚕室,且要集中连片育秧,便于秧田管理和统一防治,从而恶化灰飞虱的生存环境,控制灰飞虱在麦田与稻田间的就地转移,提高自然死亡率。

3.4 调整播栽时间

充分发挥水稻品种播、栽弹性较大的优势,科学调整播、栽时间。实践表明,水稻肥床旱育秧和塑盘育秧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15~25日,最佳移栽时间为6月15~25日;直播稻的最佳播种时间为6月10~15日。通过调整播栽期,能较好地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转移传毒高峰。

3.5 应用防虫网覆盖育秧

在水稻秧苗立针期揭膜时,将40目的防虫网或无纺布防虫帐覆盖于搭建在水稻秧床上的竹篾架上,并用泥土密封防虫网(帐)四周。

3.6 清洁田园,铲除杂草

(1)水稻成熟、收割前,铲(防)除所有水渠内、沟边的游草等湿生性杂草,清理水渠,播种油菜。(2)于11月下旬、12月上旬对麦田、水渠、荒地上的看麦娘等秋生杂草进行全面铲除。(3)铲除玉米地及其周边春生杂草。(4)麦子收获前后,清除沟边、渠边、埂边的杂草。

3.7 加强肥水管理

结合水稻需水需肥特点,合理水肥运筹,实施健身栽培,提升植株自身抗逆性。对已发病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田外销毁,且酌情加大用肥量,根据品种、苗情施好促花肥、保花肥,同时要浅水勤灌。

3.8 全程药控

药剂防治要坚持速效与长效相结合,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稻丰散、异丙威、敌敌畏等高效、低毒农药,合理交替使用不同种类药剂。

3.8.1 加强麦田防治,减少水稻田灰飞虱发生基数

重点在5月上中旬麦田一代灰飞虱若虫初龄高峰期用药,杀灭一代灰飞虱若虫,降低其向水稻秧田的迁入基数。

3.8.2 加强水稻秧池防治,减少水稻大田防治压力

水稻秧田灰飞虱的防治是治虫防病的重中之重,必须从一代灰飞虱成虫开始迁入秧池起即用药防治。在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期间要连续用药,中等以下发生年份,用药间隔期为3~4 d,迁移高峰间隔期为1~2 d;大发生年份,用药间隔期为1~2 d,迁移高峰期天天用药,实行全程药控,快速扑灭迁入的灰飞虱成虫。6月中旬二代灰飞虱若虫开始孵化后,继续用药直至秧苗移栽结束。

3.8.3 加强水稻大田防治

水稻秧苗移栽大田后,加强分蘖期的灰飞虱防治,于灰飞虱卵孵盛期用药,消灭二、三代灰飞虱若虫于大量传毒之前的初龄期。早栽田要早防治,扑灭迁入的一代灰飞虱成虫,控制中后期发病。

3.8.4 加强田外寄主防治

加强对农田及沟渠边杂草上灰飞虱的防治,消灭田外虫源,避免其向水稻大田转移。

2016-12-26

猜你喜欢

传毒东台市叶枯病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病毒病介体昆虫研究概况*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要点
洗书记
练琴记
柑桔黄龙病有效的传毒方式:叶圆片嫁接法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冷冻法处理带毒灰飞虱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