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路军浴血河西走廊的时代价值
——西路军兵败祁连80周年祭

2017-01-30代建华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西路军祁连将士

代建华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西路军浴血河西走廊的时代价值
——西路军兵败祁连80周年祭

代建华*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巍巍祁连记录着西路军的悲壮,千里河西留存着英雄们的碧血,翘首的丰碑诉说着当年的苦难、凝聚成勇士们的忠魂。80周年后的21世纪,西路军的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忘,感召着莘莘学子、激励着中华儿女,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内涵。

悲壮历程;时代价值;内涵

一、西路军浴血河西的悲壮历程

从红30军于1936年10月24日晚在靖远县虎豹口成功强渡,到1937年3月14日兵败祁连。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2.18万余西路军将士与12万马家军浴血奋战,击毙马匪2.5万人;0.7万余名将士喋血沙场,0.6万余名伤病员和被俘官兵遭马家军残忍杀害,阵亡0.7万余人,1.2万余人被俘,到达新疆0.04万人,溃散0.1万余人。最后被营救回到延安有0.45万余人。[1]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谱写了西路军的悲歌。诸多不利因素,合力造成了西路军兵败祁连山的悲壮。

二、西路军精神的时代价值

高金城纪念馆、临泽红西路军纪念馆、高台红西路军纪念馆和古浪红西路军纪念馆等等诉说着当年的血雨腥风与悲苦:敌人的无比强大与残暴,罪行令人发指;西路军将士的孤立无援与羸弱,功绩万代千秋,精神永垂不朽,时代价值永不泯灭。

(一)敬仰苦难的先烈,珍惜幸福的生活

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追寻先辈的足迹。马场滩战场遗址图片(英勇的263团和264团和守卫在梨园口的九军2个团,为阻击敌人,掩护同志撤退,冰消玉碎,永远融入到祁连山中)和肃南康龙寺战场遗址图片(中国工农红军妇女独立团800女兵血染康龙寺),呈现出80年前的昨天:绵延千里、海拔4000-5000米的茫茫雪山,一批批勇士长眠于此,化作白雪永远圣洁和无暇。河西走廊—流淌着先烈的碧血、掩埋着先烈的忠骨、镌刻着先烈的忠魂,是英雄的故里,是时代的精神家园;是缅怀的圣地,是时代精神的归宿。

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不易。战争年代残酷,红军打江山不易,幸福生活不易!他们没有抱怨、后悔,他们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铮铮铁骨、巾帼英雄,绝大多数精英是四川人。艰苦的条件没有击垮他们,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更是四川人的英雄、骄傲。正是这些最可亲、可敬的英烈为了中华民族的光明,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为了今天的幸福。不怕恶劣的自然环境、不惧凶狠残暴的敌人,义无反顾,浴血奋战,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碧血忠魂,永驻祁连。

历史是学习的材料,是教育、影响、启迪的食粮,更是启发当代人珍惜幸福生活、奋发有为、感恩先烈的食料。

(二)牢记历史,增强忧患意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记住过去的苦难,奋发有为。党史(苦难的西路军史),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经济繁荣、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推进器。借鉴西路军精神,做好本职工作,战胜困难,以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没有什么难关过不了,没有什么事情干不好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种精神,需要这种正能量—西路军的坚贞不屈树立了丰碑。

巍巍祁连埋忠骨,凄凄场景添忧患。遥远的甘肃,荒凉的戈壁、大漠,为国殉难的四川人—西路军经历了长征的洗礼,是长征后留下的革命主力,很大一部分是四川万源革命根据地的川籍将士。花篮代表了无限的崇敬与敬仰,默哀与鞠躬代表了无限的悲思、哀痛。英雄的事迹启迪着当代人:生活的幸福是巨大的代价换来的,80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优秀的中华儿女用他们的鲜血和身躯敢叫日月换新天,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悲壮历程。

(三)综合分析史料,增强辨别意识

有英雄不崇敬,有精神不传颂,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当代网络发达,网上荒谬言论满天:公开反对、诋毁和污蔑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改革成果妖魔化、污名化;叫嚣“普世价值”,用人权打压主权;编造“内幕”“秘闻”,传播“民主独立”“藏墙圣战”等迷惑性言论。对西路军的失败分析偏颇。

从共产国际和苏共中央看,是因为误判西安事变有日寇的背景,没将援助物资、陈云等及时送到安西或吐鲁番。从中共中央看,是由于着力点在解决西安事变、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上。从西路军的领导者陈昌浩看,是由于没有根据战场和自身变化的现实出发,果断采取正确的行动方案。[2]从罪魁祸首蒋介石看,命令胡宗南围追堵截、亲督马步芳残害西路军将士。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中,结合诸多方面分析,不能顾此失彼,辨别网络上的是非。

(四)悲情感天动地,增强感恩意识

西路军的革命精神,奠定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西路军的悲壮历程,激励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西路军将士蒙难的遭遇,幸存者没有忘,当代人也不会忘。徐先前、李先念是西路军的主要领导,生前没能与将士们永眠在祁连山,当他们驾鹤西去就寻根—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而去。

1990.11.06徐向前元帅的子女将其骨灰撒在河西大地,魂归河西。李先念主席临终前依然牢牢记着,在三道流沟突围时,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排成人墙掩护首长一排排倒下时的感人情景。[3]1992.07.20,李先念主席的亲属来到张掖将其骨灰撒在蒙难将士的长眠之地,回到他深深爱着的将士之中与他们共眠于祁连山。他们是开国元勋,他们忘不了出生入死的红西路军指战员、忘不了是他们的鲜血换来的生命,忘不了河西根,生前失散,作古也要团聚。

为了留住革命代表火种,中央派出各方面的力量寻找失散的西路军,最后找到七位西路军妇女独立团女战士。当英雄的姐妹缓缓来到临泽烈士陵园,凭吊仙逝的英武的姐妹们,这唯一的7个女战士齐刷刷地跪在墓碑前,嚎啕大哭,任凭泪水流淌和哭声悲恸,无法言表,潸然泪下。1000人妇女独立团遭受的苦难和羞辱,只能用泪水来诉说。当代的中国人,这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粮,这就是感恩的源泉,这就是对西路军所有将士的最崇高的敬意。

[1]西路军最后留下那些人活下来[EB/OL].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YB2MARBlrbzrLPAIQyKKXW7cFG78ONVd8E9Wbl40t0KPmebe_pKbVJciYDtrygy5DdMx0SBcBNqyEVhtM2TSC4PSi8ZTzzqcKJieDhh_49i.

[2]董汉河.西路军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J].甘肃理论学刊,2010(11).

[3]朱玉.李先念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278.

代建华(1973-),男,硕士,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K

A

1006-0049-(2017)06-0189-01

猜你喜欢

西路军祁连将士
祁连草场
近十年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研究述评
壮美祁连
将士 西安守城(中)
摄影《祁连秋色》
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西路军精神的讲话座谈会在京召开
西路军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的纪念与传承
真诚面对历史
将士答“到”
祁连壮歌永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