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民族地区公信力问题研究

2017-01-28钟炜树

法制博览 2017年25期
关键词:公信力民族群众

钟炜树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西南民族地区公信力问题研究

钟炜树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民族种类密度分布最高的地区,在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都具有民族特色,地方政府也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柱力量,在民族地区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显得极其重要。西南民族地区公信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地方政府,而且更加有利于公民与社会组织。所以,提升西南民族地区的公信力是维护民族地区稳定、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走向民族共同繁荣的最关键的政治保障。政治民主化逐渐建立,但是对于民族地区来说,仍然处于初期接受阶段。在此过程中,一些行政人员误入歧途,导致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大部分行政人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脱离群众。长期以往,群众对政府的信任逐渐下降,一旦发生群众对政府的冲突,通过媒体的传播放大,最终就会产生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信任危机。因此,民族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民族地区;公信力;地方政府

一、西南民族地区公信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我国西南民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形多为丘陵、山地、高原,海拔较高、气温低、生长期短,土质薄并且交通落后。在并不优越的环境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业也不发达,地理环境相对封闭,自我发展能力相对不足,地方政府的政府活动也受到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也随之弱化。以下分析民族地区公信力弱化的原因。

(一)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民族地区的传统意识比较深化,中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官本位思想,官是统治者,民是被统治者,一切行为活动都应该听命于官。这种传统的思想流传至今,造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在一部分人内心中,尤其是在不发达的民族地区,权大于法、权大于民,权力高度集中。在这种思想仍然半守旧的环境中,宣传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提高政府公信力显得尤其重要。思想意识是一切政府机构执政活动的核心灵魂,改变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才能重塑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提高政府的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执政水平。

(二)民族地区政府信息公开狭隘

尽管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活动不断宣传,实际上我国有用的信息很少公开。我国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状况也如此。部分职能部门的信息公开只是简单走形式,甚至有些部门比较随意,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群众想了解政府信息却无从下手,即使群众专门申请信息公开,一些政府部门甚至各种推辞,将群众拒之门外。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也逐渐下降,政府的公信力也就逐渐流失。

(三)民族的历史影响

民族的历史会影响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地方政府的政策都会带有地方区域的特色,目前民族地区的政策体系中,受历史的影响,缺乏政府问责机制,行政权力缺乏制约,政府就会利用人民授予的权力反过来侵害人民的利益。民族地区开发较晚,因此发展一直与东部沿海地区有着较大的距离,政府的治理与运行也没有较好的实施政策。约束政府的权力,实行有效的问责机制,监督政府,要求政府讲信用、说实话,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与群众密切联系,听取群众的意见,对群众的建议予以采纳,才能制定出符合民族特色、民族历史的政策。

(四)民族地区执行方式不合理

民族地区的地域限制形成了整体的差异,经济发展、人民的素质、法律意识等原因造成了民族地区执行力能力较低。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时有暴力执法,对待群众问题不认真解决。民族地区的旧城改造,房屋拆迁,计划生育,采用强制手段。广西区某县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夜间执法,强行抓人,甚至与群众发起冲突。在云南、贵州民族地区有关拆迁而引起的暴力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种执行方式不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严重影响政府与群众的信任,政府的公信力也随之下降。

二、提升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有效路径

提升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信力,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当前改革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以下是对提升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具体方法。

(一)树立依法执政理念,建设法治化的民族地区地方政府

法律本来是以约束国家公权力,保护公民私权利为目的。判断政府部门机构是否守信用,公信力高低的标准就是政府是否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建设制度就是我国社会健康运行的基础保障,通过社会规范约束公民的行为确保人民的利益完好无损。科学合理的制度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应领导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在西南民族地区,文化水平不高,维权意识薄弱,地方政府出现以权代法现象,地方政府的威信吹弹即破。因此,政府机构必须尽快树立依法执政的理念,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地方政府的建设。同时,地方政府要依照行政法行使权力,履行工作职能。作为政府机构的执行人员,也不能以权代法,凌驾法律之上。促进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规范化,地方政府应该完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确立官员的处罚,铲除破坏法律权威、触犯法律底线的现象,把政府打造成人民心中办实事、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从而改善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印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设执政为民的民族地区地方政府

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提高公信力的关键。地方政府必须加快转变“官本位”、“权力本位”和“政府本位”的观念,重新塑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交流,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把人民群众看成国家的根本,关注民心,关爱民意,政府才能民心所向,公信力才会提高。

公民让渡私权利产生了国家公权力,其公权力的目的为人民服务的。因此,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应该把重心转移到人民身上,以广大民众的需求为目的,承担职位责任和政治责任,责任的承担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保障,要建立和完善科学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公开明晰的行政执行责任制。

(三)树立权责统一的理念,建设责任型政府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该确立责任分配制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针对工作不力的人员,进行及时约谈诫勉,对懒政怠政的人员,追究责任。为了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就必须坚持权责统一,承担责任,为人民服务。以下两点是建设责任型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建议。

1.权力与责任的合理定位。政府的责任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因此,地方政府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行使自身的权力,同时还要承担权力带来的责任。由此可见,地方政府是权责统一的,在行使权力的同时承担其责任,这样才能约束政府行为,权力要严格界定,政府机构才会用权合理、不偏不倚,权力就会得到约束。一旦责任和权力体系的不平衡,那么地方政府的行为就会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谋私的可能性就越大,随之,政府就会扩张权力,侵害人民的权益,政府机构的权威就会受到影响,从而政府机构的公信力也逐渐下降。

2.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法律法规体系是政府机构行为的基础准则。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机构的运行都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因此,可以组织群众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行政人员的办事能力进行定期考核,人大及其监督机构及时跟进;还有倡导廉洁清明、加大反腐。人大等机构对腐败行为加大监督,一旦查出腐败人员,应当给予相应的惩罚。打击腐败,还人民群众一个有责任的政府,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逐渐提高。

[1]徐铜柱.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政府公信力提升[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

[2]王福鑫.试论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行政与法,2006.

D

A

2095-4379-(2017)25-0200-02

钟炜树(1992-),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宪法与行政法。

猜你喜欢

公信力民族群众
我们的民族
多让群众咧嘴笑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多元民族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